在4000平方米無人機室外展覽中,四川造的各類無人機很亮眼。 本報記者 吳傳明 攝
□本報記者 朱雪黎 寇敏芳
9月10日,2018全球無人機大會在成都啟幕,來自全球的無人機領域相關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大會。對于無人機,他們最關心什么?記者發現,“挑戰”成為會場的第一熱詞。
挑戰是什么?
“無人航空器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同時也面臨很多挑戰。”作為大會首位致辭嘉賓,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率先拋出“挑戰”一詞。在她看來,無人機在社會生產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元,已從傳統的航測、繪圖、探礦等領域,發展到農業監控、應急救援、執法監控、物流運輸等更多全新應用。“新技術和新應用的崛起,帶來了更多的新產品和新服務。但日益增長的無人機數量和需求,卻給傳統的航空監管帶來挑戰,也給地面上的人們帶來一些風險。”
國家空管委辦公室副主任蔡軍則用“四個矛盾”加以概括:數量多與安全風險加大、發展快與法規標準滯后、使用活與空域資源緊張、信息化程度高與核心技術突破難等共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臺下,參會嘉賓也紛紛表示,無人航空器快速發展對航空管理法規制定、空管保障,特別是安全管控提出了一系列挑戰。
“相比技術層面的壁壘,安全風險的挑戰更大。”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空管部部長張興皓說,安全管控面臨的挑戰首先是無人機駕駛系統內部的技術安全性問題,如遙控鏈路是否安全?是否會被劫持?其次是無人機和有人機之間的融合管理。“如遇突發情況,有人機我們可以通過和飛行員聯系,下達改變航線等指令,但無人機怎么辦?一旦控制鏈路失效,無人機還能否具備探測和避讓的能力,在無人遙控的情況下返回?”
如何應對挑戰?
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王志清直言,在無人機管控上,全球目前都面臨著“兩難”。“如果管控過嚴,將會扼殺整個蓬勃發展的產業;如果失之過寬,則將帶來黑飛、非法干擾等一系列問題,甚至可能會引發危及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惡性事件。”
在柳芳看來,這也是此次大會的意義所在:“國際民航組織更多關注功能性的技術融合,而對于安全管控、市民隱私保護等,則需要從國家層面去考慮。”
王志清介紹,面對新挑戰,中國作為無人機生產和使用大國,正在采取行業管理+社會管理的模式,對無人機實施全面的管理,通過加強地方政府、軍隊與行業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促進無人機持續健康發展的合力。“民航局正在積極構建完整的無人機管理體系。”技術防范方面,收集公布了170余個民用機場的障礙物控制保護范圍數據,積極支持企業通過設置電子圍欄等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應對無人機干擾的能力。制度管控方面,“松緊適度”是關鍵詞,目前,全國已在無人機準入、運營等方面出臺了11個規范性文件。此外,我國正在建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系統,同時積極開展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人員的培訓和證照管理。截至目前,全國注冊無人機數量達24萬架以上,經過嚴格培訓后的持照人員已達4萬多人。
張興皓介紹,我國將會在深圳建立一套無人機管理系統。所有的無人駕駛航空器可在系統上注冊,實時申請航線,實時飛行。
更多的挑戰還在未來。“未來,跨地區的航空物流貨運可能由無人機來承擔,但這樣的場景,會面臨很多技術和政策上的壁壘。如何破解?還需要更多力量更長時間的探討和摸索。”張興皓說。
挑戰下的四川機會
當行業面臨挑戰,參會嘉賓們卻表示,四川有著獨特的機會空間。
一方面,從產業基礎上看,四川無人機產業基礎雄厚。近年來。四川依托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等優勢產業,推動無人機領域企業發展,目前全省涉及無人機領域的企業總數達200家以上,產品80余個,在工業級無人機特別是中高端無人機研發制造方面具有全國獨特優勢,已形成完整的無人機產業鏈。另一方面,從大環境上看,由于國內通用航空發展普遍滯后于歐美國家,在制定規則方面的掣肘較少。
作為無人機的生產制造大省和消費應用大省,四川已積極開展行動。去年12月,四川獲批全國首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試點;今年6月,四川省低空空域協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揭牌,標志著試點邁出實質性一步。
在蔡軍看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為無人機飛行提供了良好的空域環境,無人機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也注入了新鮮的動力,“應該說兩者是相得益彰,互為促進。”
“目前在我國,空域管理通常是軍航和民航兩家作為管理主體。四川試點的特色是地方政府參與到管理中來,以產業鏈作為核心,把產業發展和運行管理統一協調起來。”中國民用航空局空管辦空管處處長李寧說,此前,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辦公室組織起草了《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從政策導向來看,關鍵是要處理好產業發展和安全保障的關系。“四川的試點是非常好的探索。”
李寧建議,四川應首先把通航服務做好,理順管理關系,搭建框架,讓政府職能得到充分發揮;第二步做強低空服務的產品,比如航圖、氣象服務等;第三步再深入研究無人機等通航新模式,將管理進一步細化。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4000平方米無人機室外展覽中,四川造的各類無人機很亮眼。 本報記者 吳傳明 攝
□本報記者 朱雪黎 寇敏芳
9月10日,2018全球無人機大會在成都啟幕,來自全球的無人機領域相關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大會。對于無人機,他們最關心什么?記者發現,“挑戰”成為會場的第一熱詞。
挑戰是什么?
“無人航空器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同時也面臨很多挑戰。”作為大會首位致辭嘉賓,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率先拋出“挑戰”一詞。在她看來,無人機在社會生產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元,已從傳統的航測、繪圖、探礦等領域,發展到農業監控、應急救援、執法監控、物流運輸等更多全新應用。“新技術和新應用的崛起,帶來了更多的新產品和新服務。但日益增長的無人機數量和需求,卻給傳統的航空監管帶來挑戰,也給地面上的人們帶來一些風險。”
國家空管委辦公室副主任蔡軍則用“四個矛盾”加以概括:數量多與安全風險加大、發展快與法規標準滯后、使用活與空域資源緊張、信息化程度高與核心技術突破難等共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臺下,參會嘉賓也紛紛表示,無人航空器快速發展對航空管理法規制定、空管保障,特別是安全管控提出了一系列挑戰。
“相比技術層面的壁壘,安全風險的挑戰更大。”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空管部部長張興皓說,安全管控面臨的挑戰首先是無人機駕駛系統內部的技術安全性問題,如遙控鏈路是否安全?是否會被劫持?其次是無人機和有人機之間的融合管理。“如遇突發情況,有人機我們可以通過和飛行員聯系,下達改變航線等指令,但無人機怎么辦?一旦控制鏈路失效,無人機還能否具備探測和避讓的能力,在無人遙控的情況下返回?”
如何應對挑戰?
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王志清直言,在無人機管控上,全球目前都面臨著“兩難”。“如果管控過嚴,將會扼殺整個蓬勃發展的產業;如果失之過寬,則將帶來黑飛、非法干擾等一系列問題,甚至可能會引發危及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惡性事件。”
在柳芳看來,這也是此次大會的意義所在:“國際民航組織更多關注功能性的技術融合,而對于安全管控、市民隱私保護等,則需要從國家層面去考慮。”
王志清介紹,面對新挑戰,中國作為無人機生產和使用大國,正在采取行業管理+社會管理的模式,對無人機實施全面的管理,通過加強地方政府、軍隊與行業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促進無人機持續健康發展的合力。“民航局正在積極構建完整的無人機管理體系。”技術防范方面,收集公布了170余個民用機場的障礙物控制保護范圍數據,積極支持企業通過設置電子圍欄等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應對無人機干擾的能力。制度管控方面,“松緊適度”是關鍵詞,目前,全國已在無人機準入、運營等方面出臺了11個規范性文件。此外,我國正在建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系統,同時積極開展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人員的培訓和證照管理。截至目前,全國注冊無人機數量達24萬架以上,經過嚴格培訓后的持照人員已達4萬多人。
張興皓介紹,我國將會在深圳建立一套無人機管理系統。所有的無人駕駛航空器可在系統上注冊,實時申請航線,實時飛行。
更多的挑戰還在未來。“未來,跨地區的航空物流貨運可能由無人機來承擔,但這樣的場景,會面臨很多技術和政策上的壁壘。如何破解?還需要更多力量更長時間的探討和摸索。”張興皓說。
挑戰下的四川機會
當行業面臨挑戰,參會嘉賓們卻表示,四川有著獨特的機會空間。
一方面,從產業基礎上看,四川無人機產業基礎雄厚。近年來。四川依托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等優勢產業,推動無人機領域企業發展,目前全省涉及無人機領域的企業總數達200家以上,產品80余個,在工業級無人機特別是中高端無人機研發制造方面具有全國獨特優勢,已形成完整的無人機產業鏈。另一方面,從大環境上看,由于國內通用航空發展普遍滯后于歐美國家,在制定規則方面的掣肘較少。
作為無人機的生產制造大省和消費應用大省,四川已積極開展行動。去年12月,四川獲批全國首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試點;今年6月,四川省低空空域協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揭牌,標志著試點邁出實質性一步。
在蔡軍看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為無人機飛行提供了良好的空域環境,無人機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也注入了新鮮的動力,“應該說兩者是相得益彰,互為促進。”
“目前在我國,空域管理通常是軍航和民航兩家作為管理主體。四川試點的特色是地方政府參與到管理中來,以產業鏈作為核心,把產業發展和運行管理統一協調起來。”中國民用航空局空管辦空管處處長李寧說,此前,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辦公室組織起草了《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從政策導向來看,關鍵是要處理好產業發展和安全保障的關系。“四川的試點是非常好的探索。”
李寧建議,四川應首先把通航服務做好,理順管理關系,搭建框架,讓政府職能得到充分發揮;第二步做強低空服務的產品,比如航圖、氣象服務等;第三步再深入研究無人機等通航新模式,將管理進一步細化。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