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本報記者,直擊“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珍貴
有1977年鄧小平就恢復招生制度作的批示、鄧小平關于“863”計劃的批示等珍貴史料
獨特
四川元素不僅“出鏡率”高,還在不少領域“開風氣之先”
新奇
多元化的展陳形式,讓大量四川元素通過立體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眼前
聚焦
西成高鐵、西南交通大學自主研發的空軌列車、涼山州昭覺縣“懸崖村”新建的鋼梯、成都九眼橋勞務市場改建而成的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11月18日,周末的北京,國家博物館人流如織,由中宣部等主辦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正在這里舉行。
此次展覽以歷史圖片、文字視頻、實物場景、沙盤模型、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巨變。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故鄉,四川在本次展覽中“吸睛”無數。
本報記者 余如波 11月18日發自北京
珍貴物件 記錄40年發展
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出生于四川的鄧小平自然是此次大展的“主角”之一。
展覽第三展區“關鍵抉擇”一開篇,就用大篇幅的圖文、實物等回溯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歷程。
這一展區中,一面展柜成為“明星”,吸引了大量觀眾圍觀、拍照。原來這是1977年鄧小平就恢復招生制度作的批示。“別以為這只是4張發黃的普通信箋紙,它們在當年推動恢復高考,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啊!”一些上了年紀的觀眾感嘆,鄧小平對于教育的重視,通過這些珍貴的實物可見一斑。
另一面展柜不僅有鄧小平關于“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批示,還有1983年鄧小平手書“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復制品。中國不少校園中,都以各種方式書寫著這段名言。也因此,這段名言成了幾代學子的共同記憶。
鄰近展柜中,還有鄧小平參加黨和國家重大會議的數十張出席證。伴隨著這一次次會議的足跡,改革開放一步步走到今天。
四川“敢為人先”引領改革開放風潮
盡管地處西南,四川卻是改革開放的發源地之一。本次展覽中,四川元素不僅“出鏡率”高,還在不少領域“開風氣之先”。
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由農村改革拉開。四川在農村改革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不僅率先探索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積極改革人民公社管理體制。第二展區“壯美篇章”中,“希望的田野”板塊展示了一張1980年的老照片,上面“廣漢縣向陽鄉人民政府”牌匾簇新醒目。當時,廣漢縣委在向陽公社實行黨政分工,政企分開,恢復建立“廣漢縣向陽鄉人民政府”。由于成為全國的先行者,向陽鄉在當時被譽為“中國第一鄉”。
向陽鄉所代表的“敢為人先”的精神,在四川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第四展區“歷史巨變”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了不少生動案例。
2013年4月22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四川人民廣播電臺等開辦的國家應急廣播·蘆山抗震救災應急電臺,在震后不久的蘆山縣開播,這是我國首個專門面向災區播出的應急電臺。2017年8月,四川省通過深交所政府債券發行系統,在全國率先招標發行300億元地方債,并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國債登記公司、上交所和深交所政府債發行渠道全覆蓋的省份。
四川“敢為人先”的精神,在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表現尤為突出。2012年建成通車的雅西高速公路,是目前世界工程難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山區高速公路;2013年建成通航的稻城亞丁機場海拔4411米,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民用運輸機場;2017年開通運營的西成高鐵地質條件極為復雜,是國內最具山區特點的高鐵,讓西安、成都兩地的鐵路通達時間縮短到4個小時左右。
多元展陳方式“點贊”四川發展成果
第五展區“大國氣象”,一座臨時搭起的“懸崖”模型扯人眼球,“崖”頂一座高聳的基站吸引不少觀眾拿出相機拍攝。這展示的是昭覺縣阿土列爾村“懸崖上的基站”。
原來,“懸崖村”的老基站距離較遠,移動信號較弱。為方便村民,2016年4月,移動公司決定首期投資100萬元,重新為“懸崖村”建設一個移動4G網絡基站。由于“懸崖村”地處高山,道路崎嶇難行,新基站建設難度極大。工作人員花了一周時間在野外食宿,勘察地勢,最終把基站建在了“懸崖村”對面海拔2330米的山頭之上。如今,4G網絡已覆蓋“懸崖村”。
得益于多元化的展陳形式,大量四川元素通過立體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眼前。“大國氣象”展區中,一塊巨大的沙盤上面遍布著鐵道、機車、工程車輛、建筑甚至野生動植物模型——這展示的是由中國援建的肯尼亞蒙內鐵路。鮮為人知的是,2015年底,西南交通大學通過招投標的方式,拿下蒙內鐵路當地技術人員培訓項目,并組織教師赴肯尼亞培訓當地學員近千人。課程和實訓結束后,這些學員在蒙內鐵路各工作崗位在崗實習,逐漸成為運營這條鐵路的中堅力量。
不僅能看,還能“上手體驗”。展廳中設有一面大屏幕,不斷切換1982年至今的全國夜景。為方便對比,大屏幕還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成渝等地區單列出來。1982年,四川只有零星的燈光,到了2018年幾乎跟重慶亮成了一片。現場還有幾臺“我愛我的家鄉”觸摸屏,不僅可為家鄉“點贊”,還能查到1978年后包括四川在內的居民收入、生產總值的變化曲線,一目了然。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跟隨本報記者,直擊“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珍貴
有1977年鄧小平就恢復招生制度作的批示、鄧小平關于“863”計劃的批示等珍貴史料
獨特
四川元素不僅“出鏡率”高,還在不少領域“開風氣之先”
新奇
多元化的展陳形式,讓大量四川元素通過立體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眼前
聚焦
西成高鐵、西南交通大學自主研發的空軌列車、涼山州昭覺縣“懸崖村”新建的鋼梯、成都九眼橋勞務市場改建而成的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11月18日,周末的北京,國家博物館人流如織,由中宣部等主辦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正在這里舉行。
此次展覽以歷史圖片、文字視頻、實物場景、沙盤模型、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巨變。作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故鄉,四川在本次展覽中“吸睛”無數。
本報記者 余如波 11月18日發自北京
珍貴物件 記錄40年發展
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出生于四川的鄧小平自然是此次大展的“主角”之一。
展覽第三展區“關鍵抉擇”一開篇,就用大篇幅的圖文、實物等回溯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歷程。
這一展區中,一面展柜成為“明星”,吸引了大量觀眾圍觀、拍照。原來這是1977年鄧小平就恢復招生制度作的批示。“別以為這只是4張發黃的普通信箋紙,它們在當年推動恢復高考,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啊!”一些上了年紀的觀眾感嘆,鄧小平對于教育的重視,通過這些珍貴的實物可見一斑。
另一面展柜不僅有鄧小平關于“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批示,還有1983年鄧小平手書“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復制品。中國不少校園中,都以各種方式書寫著這段名言。也因此,這段名言成了幾代學子的共同記憶。
鄰近展柜中,還有鄧小平參加黨和國家重大會議的數十張出席證。伴隨著這一次次會議的足跡,改革開放一步步走到今天。
四川“敢為人先”引領改革開放風潮
盡管地處西南,四川卻是改革開放的發源地之一。本次展覽中,四川元素不僅“出鏡率”高,還在不少領域“開風氣之先”。
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由農村改革拉開。四川在農村改革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不僅率先探索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積極改革人民公社管理體制。第二展區“壯美篇章”中,“希望的田野”板塊展示了一張1980年的老照片,上面“廣漢縣向陽鄉人民政府”牌匾簇新醒目。當時,廣漢縣委在向陽公社實行黨政分工,政企分開,恢復建立“廣漢縣向陽鄉人民政府”。由于成為全國的先行者,向陽鄉在當時被譽為“中國第一鄉”。
向陽鄉所代表的“敢為人先”的精神,在四川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第四展區“歷史巨變”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了不少生動案例。
2013年4月22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四川人民廣播電臺等開辦的國家應急廣播·蘆山抗震救災應急電臺,在震后不久的蘆山縣開播,這是我國首個專門面向災區播出的應急電臺。2017年8月,四川省通過深交所政府債券發行系統,在全國率先招標發行300億元地方債,并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國債登記公司、上交所和深交所政府債發行渠道全覆蓋的省份。
四川“敢為人先”的精神,在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表現尤為突出。2012年建成通車的雅西高速公路,是目前世界工程難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山區高速公路;2013年建成通航的稻城亞丁機場海拔4411米,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民用運輸機場;2017年開通運營的西成高鐵地質條件極為復雜,是國內最具山區特點的高鐵,讓西安、成都兩地的鐵路通達時間縮短到4個小時左右。
多元展陳方式“點贊”四川發展成果
第五展區“大國氣象”,一座臨時搭起的“懸崖”模型扯人眼球,“崖”頂一座高聳的基站吸引不少觀眾拿出相機拍攝。這展示的是昭覺縣阿土列爾村“懸崖上的基站”。
原來,“懸崖村”的老基站距離較遠,移動信號較弱。為方便村民,2016年4月,移動公司決定首期投資100萬元,重新為“懸崖村”建設一個移動4G網絡基站。由于“懸崖村”地處高山,道路崎嶇難行,新基站建設難度極大。工作人員花了一周時間在野外食宿,勘察地勢,最終把基站建在了“懸崖村”對面海拔2330米的山頭之上。如今,4G網絡已覆蓋“懸崖村”。
得益于多元化的展陳形式,大量四川元素通過立體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眼前。“大國氣象”展區中,一塊巨大的沙盤上面遍布著鐵道、機車、工程車輛、建筑甚至野生動植物模型——這展示的是由中國援建的肯尼亞蒙內鐵路。鮮為人知的是,2015年底,西南交通大學通過招投標的方式,拿下蒙內鐵路當地技術人員培訓項目,并組織教師赴肯尼亞培訓當地學員近千人。課程和實訓結束后,這些學員在蒙內鐵路各工作崗位在崗實習,逐漸成為運營這條鐵路的中堅力量。
不僅能看,還能“上手體驗”。展廳中設有一面大屏幕,不斷切換1982年至今的全國夜景。為方便對比,大屏幕還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成渝等地區單列出來。1982年,四川只有零星的燈光,到了2018年幾乎跟重慶亮成了一片。現場還有幾臺“我愛我的家鄉”觸摸屏,不僅可為家鄉“點贊”,還能查到1978年后包括四川在內的居民收入、生產總值的變化曲線,一目了然。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