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個典型案例為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畫像”">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首頁>>時政要聞>>40個典型案例為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畫像

40個典型案例為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畫像”

發布時間:2018/11/23 13:55:48 瀏覽:396
[摘要]40個典型案例為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畫像”

 

  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 本報記者衡昌輝攝

 

掃一掃,看看40個典型案例。

“領域廣、突破大、效果好、特色足。”11月22日上午舉行的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上,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省委改革辦副主任向榮東用前述四個關鍵詞,為本次選出的40個典型改革案例“畫像”。

在他看來,這40個典型案例均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各地各部門在實踐中探索創造出來的制度性成果,突破了體制機制障礙,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濃縮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

□本報記者梁現瑞王成棟

 

領域廣
典型案例涵蓋經濟、社會、生態文明等方方面面
 

 

“案例分布領域廣。”向榮東說,本次發布的40個典型案例涵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各個方面。

分領域看,涉及農業和農村體制改革的最多,有14個,比如“成都市郫都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創造全國經驗”“巴州市巴州區活用土地政策助推脫貧攻堅”;其次是經濟體制改革領域,有9個,比如“大邑縣安仁鎮探索出‘文化產業+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海綿城市建設的‘遂寧樣本’”;國企和科技體制改革領域有3個,比如“德陽市探索構建專利質押融資‘三大體系’”;社會體制改革領域有5個,比如“筠連縣法院完善‘四類案件’監管機制”;文化教育衛生體制改革領域有5個,比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石棉模式’”;此外,生態文明、民主法制、黨的建設、紀檢體制改革領域各1個。

從地域上看,40個案例中,成都11個,綿陽5個,德陽和眉山各4個,宜賓、內江各3個,遂寧、達州、巴中和雅安各2個,樂山、瀘州各1個,覆蓋到全省12個市,其中,成都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突破大
多是突破性的改革有的創造了全國經驗
 

 

此次入選的很多案例都是突破性的改革,有的創造了全國經驗,打破了相關領域長期停滯不前的狀態。

發布會上,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田文重點介紹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征地制度改革等情況。

其中,成都市郫都區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敲響了全省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第一槌”,標志著四川省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是全省乃至全國農村土地改革進程中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重大事件。

在此之前,由于體制機制的原因,農村集體土地權益保障不充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不能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宅基地取得、使用和退出制度不完整,用益物權難以落實,農村土地只能成為“沉睡的資產”;因征地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積累較多,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

這次改革終結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不能入市的漫長歷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平等入市的要素流動通道被打通,可以解決城市發展土地供給不足的問題,就地城鎮化可以降低城鎮發展成本;其次,可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讓農民受益。

“沉睡的資產”不只是土地,還有知識。在此之前,專利權作為一種知識成果,因為沒有轉化,不具備金融屬性,阻礙了知識成果的變現,德陽市通過探索建立專利抵押融資“三大體系”,成功破解了這一難題。

 

效果好
改革破除了體制機制障礙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
 

 

突破越大,效果越大。改革破除了體制機制障礙,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促進了社會和諧。

以郫都區為例,當地已完成46宗755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成交價款6.43億元,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1.51億元,征得與契稅相當的調節金約1778萬元。

在綿陽,通過搭建大型科研儀器軍民共享平臺,到目前,納入共享的儀器設備已經超過1萬套,在檢驗檢測、設備開發、認證服務等方面累計為1100多家企業提供服務3000余次,“減輕了創新主體的資金負擔。”省委軍民融合辦副主任施遐說。

在大邑,安仁鎮通過探索“文化產業+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2017年接待游客570萬人次、實現綜合旅游收入14億元。

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近兩年來,全省20家試點單位已完成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400余項,作價入股創辦企業近60余家,帶動企業投資近30億元。

 

特色足
沒有先例可循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只要三角錢,就能讓家里里外外干凈一整天,這就是雅安創立的“高崗模式”的秘密。

近年來,雅安市以承擔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為契機,在名山區解放鄉高崗村先行先試,形成農村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的“高崗模式”,開辟了一條農村環境治理新路,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從“臟、亂、差”到“凈、暢、麗”的轉變。

以“高崗模式”為代表,40個典型案例透露著濃濃的川味。

在巴中,南江縣率先在全省試點供銷社綜合改革,著力在改“準”發展取向、改“順”體制機制、改“活”服務方式、改“強”帶動能力上下功夫,將供銷社打造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

在宜賓,敘州區緊抓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試點契機,堅持以盤活農村集體林權、土地經營權、農村房屋產權“三權”為重點,創新推出加快三權登記、構建三大體系、創新四項機制、強化四大保障的“三三四四”工作法,有效破解農村融資難問題。

沒有先例可循,沒有榜樣可學,完全是堅持問題導向,基層自己摸索出的全新路徑。正是因為如此,這些改革案例才具備鮮明的地方特色。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發表評論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