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每項改革方案建立落實檔案 真督實察,緊盯問題下功夫(關注改革最后一公里·聚焦改革督察(下))
本報記者 張文
“讓老百姓有切身感受的改革事項有哪些?”“有沒有具體成效?”“這些改革事項推進難點在哪兒?”……3個小時,20個問題,來自財政、國土、經信等多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被密集詢問。這發生在四川省委改革辦督察組開展的一次“查賬式”督察中。
四川建立了“清單式”督察制度,為每個改革方案建立“落實情況檔案”,對具體改革事項全程跟蹤、定時督察、動態銷賬。具體督察情況如何?發現了哪些真問題?如何讓基層把更多時間用在抓工作落實上來?記者進行了采訪。
“有多少國企上交了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報告?”“其余的為什么不報告?是不是還沒啟動?”為推動省內的國企薪酬制度改革,四川省委改革辦對省人社廳的相關材料進行檢查翻閱。
翻開四川省委改革辦“督察計劃表”,每一項改革方案的出臺時間、所屬專項小組、是否年內要完成銷賬等信息一目了然。
為防止“選擇性改革”,中央深改會議審議通過新的專項改革方案后,四川省委改革辦會在3天內發出對接督辦通知,由專項小組組織制定四川對接方案。
如何確保改革任務順利推行?“2016年,四川建立了清單式督察制度,為每個改革方案建立落實情況檔案,定時督察、動態銷賬。”四川省委改革辦督察處處長胥樹倫介紹,清單式督察包括年中集中督察、年底全覆蓋績效目標考核以及常態化督察。督察中,針對每個方案的具體改革事項,均按照“已完成”“已啟動未完成”“未啟動”3個類型逐一評估,一項改革方案只有在具體改革事項全部完成的情況下,才能向省委深改部門提請銷賬。
“督察不僅是看進度,還要查找問題。”四川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實地督察結束后,將把督察情況反饋給牽頭責任部門,如果方案落實在完成進度、推進辦法等方面問題突出,將責成牽頭責任部門制定整改措施;屬于省領導直接抓落實的專項改革方案,將同時報省領導。“一個方案建立一本臺賬,每本臺賬都有硬任務、硬指標、硬考核。”該負責人表示,每年列入臺賬的改革任務,都全部實現按期銷賬。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不少地方創新方式,借助信息化平臺,改革督察既聽其言,又觀其行、查其果。
近年來,四川支持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政策頻頻出臺。2016年底成立的四川新網銀行是全國第七家民營銀行,也是四川省首家民營銀行。“這是平臺化、市場化運營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在全省推廣的效果。”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劉璐介紹,科技金融服務改革是四川去年總結的21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經驗之一,極具推廣意義。
“改革督察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及時發現改革創新和重大成效。”胥樹倫告訴記者,目前已建立了信息化網絡平臺,實現對改革事項的清單分解、網上督辦、動態管理,不僅可對改革進度、方案落實等進行監控,也可對改革經驗進行推廣,對相關信息進行共享。
在四川省委改革辦的電腦上,打開信息平臺,就可以看到設立的8個子平臺,涵蓋了改革對接、推進、監督、推廣等全流程。所有改革任務被分解到全省60多個部門、市州,每個具體改革事項都明確列出責任部門、聯系人。只要輕點鼠標,每項改革的進度就會顯現。
“這個平臺讓專項小組、省直部門、市州的各改革事項在統一的體系下運轉。”四川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平臺將責任落實到單位、個人,并且倒排工期,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完成,或者沒有按質量要求完成,平臺上都會顯示,哪個部門的改革任務沒落實,全省都會知道。”
很多改革都涉及眾多部門,沒有信息化平臺的統籌,可能就會成為“一鍋亂燉”。四川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改革試點,而這項工作涉及省委農工委、省農業廳、林業廳、住建廳等多個廳局以及眾多市州、縣區。“依靠信息化平臺,改革被分解為13個子項,每一項都對應具體的責任單位,每個單位的進度都有相關負責人‘盯梢’,而且兄弟單位都能看見,這就進一步促進各單位推進改革。”省國土資源廳負責人說。
督察要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下功夫。記者采訪發現,在改革督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往往非常具有典型性,是進一步推進改革的破題點、突破口。
“四川是水電大省,電力體制改革的紅利會非常豐厚。”四川川能智網公司總經理陳慶文告訴記者,電力改革打開了廣闊的能源數據服務市場,將帶來萬億級的市場體量,通過為客戶提供售電服務、能源在線監測和負荷預測等能源管理綜合服務,不僅能有效節約工商業能耗,而且有利于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然而,四川省委改革辦通過督察發現,國家2015年就出臺了電力體制改革的文件,去年在四川真正落地后,在改革推進中卻難以獲得更大的突破和進展。省委改革辦相關部門負責人說,有的重大改革舉措因為配套政策、編制體制和保障措施跟不上,改革難以徹底推進。比如,電力體制改革具體細化的實施細則還在不斷制定完善,電力投資、電力調度、電力價格管理和市場監管等職能歸屬不同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改革的統籌協調力度才能真正釋放電改的紅利。
此外,通過督察了解到,法律的缺失,尤其是上位法的缺失,也為改革推進帶來了一定難度。四川在西南交大試點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國高校中曾引起廣泛關注。這項改革的核心在于,分割現有職務發明專利權給發明人,以知識產權激勵發明人轉化科技成果。然而這一舉措與現行專利法第六條有一定沖突,導致部分高校、科研院所推進改革心存顧慮。
“督察發現,如果相關法律不能有所突破,一些改革的推進將很艱難,改革涉及的群體也很難受益。”四川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以四川農村產權流轉改革為例,目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與我國的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存在沖突,比如土地管理法、物權法中關于“集體土地出讓、轉讓或出租”“抵押擔保”的有關規定,就制約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確權頒證后,按照現行法律,農民享受到的改革成果將十分有限。“在改革督察中發現的問題,有一些是進一步改革的破題點和突破口,只有打破條條框框,才能將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該負責人說。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原標題:為每項改革方案建立落實檔案 真督實察,緊盯問題下功夫(關注改革最后一公里·聚焦改革督察(下))
本報記者 張文
“讓老百姓有切身感受的改革事項有哪些?”“有沒有具體成效?”“這些改革事項推進難點在哪兒?”……3個小時,20個問題,來自財政、國土、經信等多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被密集詢問。這發生在四川省委改革辦督察組開展的一次“查賬式”督察中。
四川建立了“清單式”督察制度,為每個改革方案建立“落實情況檔案”,對具體改革事項全程跟蹤、定時督察、動態銷賬。具體督察情況如何?發現了哪些真問題?如何讓基層把更多時間用在抓工作落實上來?記者進行了采訪。
“有多少國企上交了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報告?”“其余的為什么不報告?是不是還沒啟動?”為推動省內的國企薪酬制度改革,四川省委改革辦對省人社廳的相關材料進行檢查翻閱。
翻開四川省委改革辦“督察計劃表”,每一項改革方案的出臺時間、所屬專項小組、是否年內要完成銷賬等信息一目了然。
為防止“選擇性改革”,中央深改會議審議通過新的專項改革方案后,四川省委改革辦會在3天內發出對接督辦通知,由專項小組組織制定四川對接方案。
如何確保改革任務順利推行?“2016年,四川建立了清單式督察制度,為每個改革方案建立落實情況檔案,定時督察、動態銷賬。”四川省委改革辦督察處處長胥樹倫介紹,清單式督察包括年中集中督察、年底全覆蓋績效目標考核以及常態化督察。督察中,針對每個方案的具體改革事項,均按照“已完成”“已啟動未完成”“未啟動”3個類型逐一評估,一項改革方案只有在具體改革事項全部完成的情況下,才能向省委深改部門提請銷賬。
“督察不僅是看進度,還要查找問題。”四川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實地督察結束后,將把督察情況反饋給牽頭責任部門,如果方案落實在完成進度、推進辦法等方面問題突出,將責成牽頭責任部門制定整改措施;屬于省領導直接抓落實的專項改革方案,將同時報省領導。“一個方案建立一本臺賬,每本臺賬都有硬任務、硬指標、硬考核。”該負責人表示,每年列入臺賬的改革任務,都全部實現按期銷賬。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不少地方創新方式,借助信息化平臺,改革督察既聽其言,又觀其行、查其果。
近年來,四川支持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政策頻頻出臺。2016年底成立的四川新網銀行是全國第七家民營銀行,也是四川省首家民營銀行。“這是平臺化、市場化運營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在全省推廣的效果。”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劉璐介紹,科技金融服務改革是四川去年總結的21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經驗之一,極具推廣意義。
“改革督察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及時發現改革創新和重大成效。”胥樹倫告訴記者,目前已建立了信息化網絡平臺,實現對改革事項的清單分解、網上督辦、動態管理,不僅可對改革進度、方案落實等進行監控,也可對改革經驗進行推廣,對相關信息進行共享。
在四川省委改革辦的電腦上,打開信息平臺,就可以看到設立的8個子平臺,涵蓋了改革對接、推進、監督、推廣等全流程。所有改革任務被分解到全省60多個部門、市州,每個具體改革事項都明確列出責任部門、聯系人。只要輕點鼠標,每項改革的進度就會顯現。
“這個平臺讓專項小組、省直部門、市州的各改革事項在統一的體系下運轉。”四川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平臺將責任落實到單位、個人,并且倒排工期,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完成,或者沒有按質量要求完成,平臺上都會顯示,哪個部門的改革任務沒落實,全省都會知道。”
很多改革都涉及眾多部門,沒有信息化平臺的統籌,可能就會成為“一鍋亂燉”。四川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改革試點,而這項工作涉及省委農工委、省農業廳、林業廳、住建廳等多個廳局以及眾多市州、縣區。“依靠信息化平臺,改革被分解為13個子項,每一項都對應具體的責任單位,每個單位的進度都有相關負責人‘盯梢’,而且兄弟單位都能看見,這就進一步促進各單位推進改革。”省國土資源廳負責人說。
督察要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下功夫。記者采訪發現,在改革督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往往非常具有典型性,是進一步推進改革的破題點、突破口。
“四川是水電大省,電力體制改革的紅利會非常豐厚。”四川川能智網公司總經理陳慶文告訴記者,電力改革打開了廣闊的能源數據服務市場,將帶來萬億級的市場體量,通過為客戶提供售電服務、能源在線監測和負荷預測等能源管理綜合服務,不僅能有效節約工商業能耗,而且有利于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然而,四川省委改革辦通過督察發現,國家2015年就出臺了電力體制改革的文件,去年在四川真正落地后,在改革推進中卻難以獲得更大的突破和進展。省委改革辦相關部門負責人說,有的重大改革舉措因為配套政策、編制體制和保障措施跟不上,改革難以徹底推進。比如,電力體制改革具體細化的實施細則還在不斷制定完善,電力投資、電力調度、電力價格管理和市場監管等職能歸屬不同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改革的統籌協調力度才能真正釋放電改的紅利。
此外,通過督察了解到,法律的缺失,尤其是上位法的缺失,也為改革推進帶來了一定難度。四川在西南交大試點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國高校中曾引起廣泛關注。這項改革的核心在于,分割現有職務發明專利權給發明人,以知識產權激勵發明人轉化科技成果。然而這一舉措與現行專利法第六條有一定沖突,導致部分高校、科研院所推進改革心存顧慮。
“督察發現,如果相關法律不能有所突破,一些改革的推進將很艱難,改革涉及的群體也很難受益。”四川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以四川農村產權流轉改革為例,目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與我國的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存在沖突,比如土地管理法、物權法中關于“集體土地出讓、轉讓或出租”“抵押擔保”的有關規定,就制約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確權頒證后,按照現行法律,農民享受到的改革成果將十分有限。“在改革督察中發現的問題,有一些是進一步改革的破題點和突破口,只有打破條條框框,才能將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該負責人說。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