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營企業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
◎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對民營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在我省研制生產的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首臺(套)、藥械首批次、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等新產品,實行保險補償和市場推廣應用獎勵
◎加快建設“互聯網+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階梯式創業孵化體系
□本報記者熊筱偉
權 威 解 讀
省委省政府近日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要求推進民營企業創新創業,并就此明確了13條具體任務。
四川支持民企創新創業究竟有哪些新亮點?記者采訪了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
針對中小民企創新“心有余而力不足”,推廣應用“科技創新券”等
省科技廳廳長劉東提到一組數字:四川企業的研發投入約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額的51%,而全國平均水平是78%,“企業研發投入嚴重不足,民企尤為突出”。
出現這種現象,有民營企業主觀認識的問題。劉東認為,部分民企沒有認識到,企業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研發能力,“這需要我們加大理念宣傳與引導力度”。但也有客觀實力原因。“研發投入往往需要大筆資金,一些中小企業很難做到拿出這筆資金的同時不影響自身經營。此外還有經驗、方向等問題。”
如何化解中小民企創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老問題?我省通過一些支持政策來降低相關“門檻”,幫助更多民企尤其是中小企業參與到創新活動中。
《意見》提出推廣應用“科技創新券”,即企業拿創新券購買創新服務,服務機構拿創新券找政府兌現,以這種市場化方式為民企提供支持;建立小微企業創新創業輔導師隊伍;加快建設“互聯網+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支持民營企業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重點實驗室等技術創新平臺。
劉東特別提到,省內已有的優質創新平臺,包括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資源,將進一步向民企開放,“讓民企可委托或運用這些平臺開展更多創新研發,提高創新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減少民企自身大規模投入。”
推行新模式
大企業大集團牽頭組織產學研聯盟,帶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意見》提出,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支持大型民營企業和產業鏈核心企業與中小微企業共享“雙創資源”。
大企業會愿意這么干?在劉東看來,省內產業巨頭已有探索,“像省內的長虹,帶頭建設多媒體、顯示技術等領域孵化器,吸引一批中小企業來創新創業,發現好苗子甚至進行風險投資。”他認為,對大企業而言這也是補充產業鏈甚至發現新增長點的重要路徑。
劉東介紹,下一步將著力推動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圍繞國家和省上發布的科技創新指南,牽頭組織形成產學研聯盟,去攻關一些“卡脖子”的行業瓶頸技術,以求帶動行業實現突破;同時,通過上下游聯系,將更多科研成果向周邊產業鏈企業擴散。
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提供孵化服務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意見》的另一個著力重點,是構建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推動民企創新創業,要進一步夯實‘土壤’,也就是相關孵化機構。”劉東表示。
至于具體方向,《意見》特別提出,要完善“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階梯式創業孵化體系。
“孵化不僅是要提供場地,更要針對性提供科技金融資源、產業資源等。”劉東表示,完善針對不同發展階段、具備不同資源的載體建設,可更精準地滿足民企創新創業需求,推動其快速成長。
省科技廳高新處相關負責人進一步透露,將在全省嚴格落實國內有關要求,自明年1月1日起,對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自用以及無償或通過出租等方式提供給在孵對象使用的房產和土地,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其向在孵對象提供孵化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民營企業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
◎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對民營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在我省研制生產的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首臺(套)、藥械首批次、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等新產品,實行保險補償和市場推廣應用獎勵
◎加快建設“互聯網+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階梯式創業孵化體系
□本報記者熊筱偉
權 威 解 讀
省委省政府近日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要求推進民營企業創新創業,并就此明確了13條具體任務。
四川支持民企創新創業究竟有哪些新亮點?記者采訪了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
針對中小民企創新“心有余而力不足”,推廣應用“科技創新券”等
省科技廳廳長劉東提到一組數字:四川企業的研發投入約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額的51%,而全國平均水平是78%,“企業研發投入嚴重不足,民企尤為突出”。
出現這種現象,有民營企業主觀認識的問題。劉東認為,部分民企沒有認識到,企業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研發能力,“這需要我們加大理念宣傳與引導力度”。但也有客觀實力原因。“研發投入往往需要大筆資金,一些中小企業很難做到拿出這筆資金的同時不影響自身經營。此外還有經驗、方向等問題。”
如何化解中小民企創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老問題?我省通過一些支持政策來降低相關“門檻”,幫助更多民企尤其是中小企業參與到創新活動中。
《意見》提出推廣應用“科技創新券”,即企業拿創新券購買創新服務,服務機構拿創新券找政府兌現,以這種市場化方式為民企提供支持;建立小微企業創新創業輔導師隊伍;加快建設“互聯網+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支持民營企業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重點實驗室等技術創新平臺。
劉東特別提到,省內已有的優質創新平臺,包括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資源,將進一步向民企開放,“讓民企可委托或運用這些平臺開展更多創新研發,提高創新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減少民企自身大規模投入。”
推行新模式
大企業大集團牽頭組織產學研聯盟,帶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意見》提出,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支持大型民營企業和產業鏈核心企業與中小微企業共享“雙創資源”。
大企業會愿意這么干?在劉東看來,省內產業巨頭已有探索,“像省內的長虹,帶頭建設多媒體、顯示技術等領域孵化器,吸引一批中小企業來創新創業,發現好苗子甚至進行風險投資。”他認為,對大企業而言這也是補充產業鏈甚至發現新增長點的重要路徑。
劉東介紹,下一步將著力推動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圍繞國家和省上發布的科技創新指南,牽頭組織形成產學研聯盟,去攻關一些“卡脖子”的行業瓶頸技術,以求帶動行業實現突破;同時,通過上下游聯系,將更多科研成果向周邊產業鏈企業擴散。
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提供孵化服務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意見》的另一個著力重點,是構建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推動民企創新創業,要進一步夯實‘土壤’,也就是相關孵化機構。”劉東表示。
至于具體方向,《意見》特別提出,要完善“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階梯式創業孵化體系。
“孵化不僅是要提供場地,更要針對性提供科技金融資源、產業資源等。”劉東表示,完善針對不同發展階段、具備不同資源的載體建設,可更精準地滿足民企創新創業需求,推動其快速成長。
省科技廳高新處相關負責人進一步透露,將在全省嚴格落實國內有關要求,自明年1月1日起,對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自用以及無償或通過出租等方式提供給在孵對象使用的房產和土地,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其向在孵對象提供孵化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