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者熱議推進“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
抓落實,是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的一個鮮明特點。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了一系列事關治蜀興川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而此次全會既是對已有工作部署的總結梳理,也是對強化抓落實的再動員。
全會指出,推進“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關乎治蜀興川長遠發展大計。前者著眼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強化區域聯動,增強內生動力,是重塑四川經濟地理的重大戰略;后者著眼對接先進生產力,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拓展四川發展空間的重大戰略。
如何按照既定戰略部署抓好落實,爭取實現更大突破,重塑四川經濟地理,拓展四川發展空間?與會者展開熱烈討論。
重大戰略抓落實
關鍵詞 協同
●“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強干壯支是基礎,五區協同是關鍵。要夯實基礎、突破關鍵,首先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目前,全省正全力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工業發展新格局,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產業板塊
關鍵詞 開放
●實施綜合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抓好鐵路、航空、高速公路、內河航運重點項目建設
●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的對接合作,加強與長三角、京津冀、泛珠三角區域等交流合作,深化與周邊?。▍^、市)合作
激活源動力緊盯“協同”做文章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重要戰略部署。隨后,全省上下積極行動,全省區域發展呈現出協同共進、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怎么走?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進一步突出各區域功能定位,創新協同發展機制,推動區域發展規劃對接、產業布局統籌、區域合作互動、基礎設施共建、公共服務共享,構建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本報記者 朱雪黎
緊盯“協同”,推動機制創新
“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強干壯支是基礎,五區協同是關鍵。而要夯實基礎、突破關鍵,首先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分組討論上,宜賓市委書記劉中伯分享了一項創新舉措。近日,宜賓、瀘州和省交投集團三方簽訂協議,打破行政區域壁壘,推動瀘州港-宜賓港“一盤棋”整合發展,協同打造長江上游(四川)航運中心。推進川南一體化發展,除了港口,兩地還將探索機場、高速公路、鐵路互聯互通,促進自貿區、開放口岸等對外開放平臺共建共享。
不止川南,一大批協同發展協議正在全省落地。大力推進開放通道、產業體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協同共建,目前,成都與20個市(州)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川南、川東北、攀西經濟區及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簽署合作協議達25個。
“天府大道北延線項目開工建設,成德一體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德陽市委書記趙世勇說,除了對接成都,德陽也正積極向北對接綿陽。目前,德陽和綿陽已簽訂一體化發展協議,各項協議落地落實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更大的機制創新,在“一干”“多支”間萌芽。省紀委常務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張剡也“點贊”成都提出的“總部成都”建設,即構建“產業總部在成都、基地在市(州),科技研發在成都、生產在市(州),公共服務在成都、配套在市(州)”的格局。在他看來,這就是一項十分符合四川實際的機制創新。如此一來,作為“一干”的成都將能更好面向全球,集聚優勢資源;“多支”根據各自功能定位,承接相關生產、配套,又能有效避免惡性競爭,更好促進區域發展。
緊盯“協同”,推動落地落實
“協同發展部署落實,要落到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具體項目上。”與會者紛紛表示,目前全省各地已簽訂了不少促進協同發展的協議,分解重點任務,逐一推動項目落地落實,推動“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是下一階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川航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海鷹分享了一個關于產業協同的新進展。上周,川航集團與五糧液集團共同成立的四川通用航空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德陽市政府、攀枝花市政府和全省20余家無人機企業在成都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德陽和攀枝花兩地建設無人機測試飛行基地,共同推動全省無人機產業集聚發展。
更多更大的協同還將陸續展開。“抓緊產業協同布局和落實,全省正在謀劃推動建設一批產業聯盟、創新聯盟。”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陳新有表示。
目前,全省正全力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工業發展新格局,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產業板塊。按照定位,成都將重點打造世界級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產業集群。環成都經濟圈與成都形成產業協同配套,重點打造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川南經濟區重點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等。川東北經濟區重點培育國內領先的綠色化工、機械汽配、綠色食品、絲紡服裝、建材家居等產業集群。攀西經濟區重點打造世界級釩鈦、稀土等產業集群。川西北生態示范區重點發展清潔能源等。而通過建立產業聯盟、創新聯盟等發展通道經濟,將有利于打破行政區劃壁壘,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激發全域發展活力。
融入大循環既建通道也促合作
區域發展既要激活源動力也要融入大循環。四川不沿邊、不靠海,但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分組討論中,“開放”卻成為一個高頻詞。
熱議的背后,既有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以來,我省“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取得的新進展,也有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確定的新任務。
□本報記者 侯沖
建通道:積極參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
“之前叫南向大通道建設,現在改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12月10日,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分組討論中,省鐵路投資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云注意到這一細節的變化。
孫云表示,這一變化意味著通道建設不能只是“點對點”,必須全方位連接全球,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人員互通、物流順通、貿易暢通。“未來5年抓好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四川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內陸四川,要構建這樣的新通道格局,“鐵公機”是重要抓手。全會提出,實施綜合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抓好鐵路、航空、高速公路、內河航運重點項目建設。
“要充分認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對四川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搶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窗口期、機遇期。”省交通投資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雷洪金表示,下一步集團將加快推進綿九、宜攀高速公路等在建項目;加快樂山港、宜賓港、瀘州港整合建設,提高內河運力。
航空領域同樣要發力。“開會的這個時候,成都首條直飛北歐航班抵達哥本哈根,標志該航線正式開通。”川航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海鷹表示,川航深入推進“上山出海”“熊貓之路”等國際化戰略,助推四川對外開放。
李海鷹同時建議,以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為契機,加快布局覆蓋世界航空樞紐城市、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全球商務城市、新興市場和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
促合作:搭建開放平臺,提升合作水平
開放不僅要有“硬件”支撐,也要有“軟件”平臺。全會在提出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同時,也指出要用好重大開放合作平臺。
“打破盆地意識,四川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省僑聯主席劉以勤介紹,省僑聯將在每屆西博會做好涉僑活動;當好“走出去”“請進來”的橋梁紐帶,向全世界推廣巴蜀文化。
省委外事辦主任崔志偉表示,省委外事辦將繼續服務四川重大開放活動,把成都建設成為西部對外交往中心。重點工作包括辦好明年的泛美開發銀行理事會年會、西博會;支持國別園區建設,推動民間、企業間經貿合作等。
開發區也是對外合作平臺之一。《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近日公布,我省134家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納入,居全國第5位;新增72家,居全國第3位。與會代表建議,抓緊制定我省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意見,把開發區打造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對外開放的主平臺、轉型升級的主力軍。
搭建平臺助開放,謀劃活動促合作。今年11月,2018年“川港澳合作周”在香港和澳門舉行。其間,四川代表團舉辦40多場活動,川港、川澳分別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涉及物流通道建設、跨境電商等領域。自貢市委書記李剛注意到,這半年省委省政府“走出去”比較多,主動“沖出”盆地,推動形成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深化與各區域各領域合作。
合作如何拓展?全會提出,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的對接合作,加強與長三角、京津冀、泛珠三角區域等交流合作,深化與周邊?。▍^、市)合作。不少代表建議,當前要扎實推動省黨政代表團赴廣東、浙江考察以及“川港澳合作周”等簽署的合作協議落地,不斷擴大合作成果。
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
在譜好“協同曲”上下功夫
□本報記者 羅之飏
城鄉差距較大是我省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推進城鄉一體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要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從目的上看,新型城鎮化旨在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農村與城市均衡發展,這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出發點相吻合,兩者在路徑選擇上也十分相似,那么,該如何“統籌”兩大戰略間的關系?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頂層設計協同,處理好“當務之急”和“長遠發展”間的關系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帶鄉,城鄉一體,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進城鄉一體化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新型城鎮化這個“長遠發展”戰略的“當務之急”。
“從時間維度來看,新型城鎮化概念早于鄉村振興,但鄉村振興成為當務之急是基于時代要求。”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龍衛國認為,一方面,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剛剛超過5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大省的性質沒有變;另一方面,當前的脫貧攻堅幫助新型城鎮化補齊鄉村“短板”,帶給鄉村振興前所未有的契機。
針對當前我省農村發展滯后于城市的現狀,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卿足平建議,要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在對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進行各方面頂層設計時要注意政策協同,特別是在鄉村基礎設施補短板上應和城市建設統籌考慮,“根據實際情況,有時甚至可適當向鄉村傾斜。”
當前,在城鄉空間格局這一頂層設計上,我省已統籌構建從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到縣城建設、特色鎮建設的“一盤棋”城鎮化發展格局。自然資源廳廳長孫建軍介紹,下一步將繼續推動鄉村振興多規合一試點,指導編制縣域鄉村振興規劃,解決好城鄉空間格局“最后一公里”的規劃銜接。
激勵機制協同,實施“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內容考評激勵
按照近日我省出臺的《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評激勵辦法(試行)》,2019年起,我省將每年考核評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市、區)、先進鄉鎮和示范村。
卿足平認為,以行政區劃為單位出臺標準并進行考評,是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的巨大推動力,以考評激勵作為工作“指揮棒”,可激發各地奮勇爭先,確保鄉村振興扎實推進。“這種辦法同樣適用于新型城鎮化。”
有“看得見的”硬件考評激勵內容可協同,如抓好農村垃圾、污水治理等,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均衡化發展。以正在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樂山為例,當地促進旅游與特色文化、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相結合,“讓旅游產業逐漸轉變為綜合性產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樂山市委書記彭琳介紹。
也有“看不見的”軟件考評激勵內容可協同。在深化戶籍制度、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改革的基礎上,當前我省還在繼續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障礙,住建廳廳長張正紅介紹,下一步將推動全省建筑市場一體化發展,消除各市之間、城鄉之間建筑稅收、審批等的差異對待,促進城鄉建筑市場均衡發展。
四川農業大學黨委書記莊天慧建議,在制定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兩大戰略考評激勵時,一方面要注重補齊短板,另一方面可著眼各地實際和發展階段,鼓勵突出發展重點,“以點突破,帶動城鄉一體化的全局。”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與會者熱議推進“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
抓落實,是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的一個鮮明特點。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了一系列事關治蜀興川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而此次全會既是對已有工作部署的總結梳理,也是對強化抓落實的再動員。
全會指出,推進“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關乎治蜀興川長遠發展大計。前者著眼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強化區域聯動,增強內生動力,是重塑四川經濟地理的重大戰略;后者著眼對接先進生產力,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拓展四川發展空間的重大戰略。
如何按照既定戰略部署抓好落實,爭取實現更大突破,重塑四川經濟地理,拓展四川發展空間?與會者展開熱烈討論。
重大戰略抓落實
關鍵詞 協同
●“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強干壯支是基礎,五區協同是關鍵。要夯實基礎、突破關鍵,首先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目前,全省正全力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工業發展新格局,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產業板塊
關鍵詞 開放
●實施綜合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抓好鐵路、航空、高速公路、內河航運重點項目建設
●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的對接合作,加強與長三角、京津冀、泛珠三角區域等交流合作,深化與周邊?。▍^、市)合作
激活源動力緊盯“協同”做文章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重要戰略部署。隨后,全省上下積極行動,全省區域發展呈現出協同共進、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怎么走?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進一步突出各區域功能定位,創新協同發展機制,推動區域發展規劃對接、產業布局統籌、區域合作互動、基礎設施共建、公共服務共享,構建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本報記者 朱雪黎
緊盯“協同”,推動機制創新
“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強干壯支是基礎,五區協同是關鍵。而要夯實基礎、突破關鍵,首先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分組討論上,宜賓市委書記劉中伯分享了一項創新舉措。近日,宜賓、瀘州和省交投集團三方簽訂協議,打破行政區域壁壘,推動瀘州港-宜賓港“一盤棋”整合發展,協同打造長江上游(四川)航運中心。推進川南一體化發展,除了港口,兩地還將探索機場、高速公路、鐵路互聯互通,促進自貿區、開放口岸等對外開放平臺共建共享。
不止川南,一大批協同發展協議正在全省落地。大力推進開放通道、產業體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協同共建,目前,成都與20個市(州)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川南、川東北、攀西經濟區及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簽署合作協議達25個。
“天府大道北延線項目開工建設,成德一體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德陽市委書記趙世勇說,除了對接成都,德陽也正積極向北對接綿陽。目前,德陽和綿陽已簽訂一體化發展協議,各項協議落地落實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更大的機制創新,在“一干”“多支”間萌芽。省紀委常務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張剡也“點贊”成都提出的“總部成都”建設,即構建“產業總部在成都、基地在市(州),科技研發在成都、生產在市(州),公共服務在成都、配套在市(州)”的格局。在他看來,這就是一項十分符合四川實際的機制創新。如此一來,作為“一干”的成都將能更好面向全球,集聚優勢資源;“多支”根據各自功能定位,承接相關生產、配套,又能有效避免惡性競爭,更好促進區域發展。
緊盯“協同”,推動落地落實
“協同發展部署落實,要落到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具體項目上。”與會者紛紛表示,目前全省各地已簽訂了不少促進協同發展的協議,分解重點任務,逐一推動項目落地落實,推動“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是下一階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川航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海鷹分享了一個關于產業協同的新進展。上周,川航集團與五糧液集團共同成立的四川通用航空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德陽市政府、攀枝花市政府和全省20余家無人機企業在成都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德陽和攀枝花兩地建設無人機測試飛行基地,共同推動全省無人機產業集聚發展。
更多更大的協同還將陸續展開。“抓緊產業協同布局和落實,全省正在謀劃推動建設一批產業聯盟、創新聯盟。”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陳新有表示。
目前,全省正全力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工業發展新格局,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產業板塊。按照定位,成都將重點打造世界級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產業集群。環成都經濟圈與成都形成產業協同配套,重點打造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川南經濟區重點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等。川東北經濟區重點培育國內領先的綠色化工、機械汽配、綠色食品、絲紡服裝、建材家居等產業集群。攀西經濟區重點打造世界級釩鈦、稀土等產業集群。川西北生態示范區重點發展清潔能源等。而通過建立產業聯盟、創新聯盟等發展通道經濟,將有利于打破行政區劃壁壘,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激發全域發展活力。
融入大循環既建通道也促合作
區域發展既要激活源動力也要融入大循環。四川不沿邊、不靠海,但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分組討論中,“開放”卻成為一個高頻詞。
熱議的背后,既有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以來,我省“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取得的新進展,也有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確定的新任務。
□本報記者 侯沖
建通道:積極參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
“之前叫南向大通道建設,現在改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12月10日,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分組討論中,省鐵路投資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云注意到這一細節的變化。
孫云表示,這一變化意味著通道建設不能只是“點對點”,必須全方位連接全球,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人員互通、物流順通、貿易暢通。“未來5年抓好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四川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內陸四川,要構建這樣的新通道格局,“鐵公機”是重要抓手。全會提出,實施綜合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抓好鐵路、航空、高速公路、內河航運重點項目建設。
“要充分認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對四川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搶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窗口期、機遇期。”省交通投資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雷洪金表示,下一步集團將加快推進綿九、宜攀高速公路等在建項目;加快樂山港、宜賓港、瀘州港整合建設,提高內河運力。
航空領域同樣要發力。“開會的這個時候,成都首條直飛北歐航班抵達哥本哈根,標志該航線正式開通。”川航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海鷹表示,川航深入推進“上山出海”“熊貓之路”等國際化戰略,助推四川對外開放。
李海鷹同時建議,以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為契機,加快布局覆蓋世界航空樞紐城市、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全球商務城市、新興市場和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
促合作:搭建開放平臺,提升合作水平
開放不僅要有“硬件”支撐,也要有“軟件”平臺。全會在提出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同時,也指出要用好重大開放合作平臺。
“打破盆地意識,四川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省僑聯主席劉以勤介紹,省僑聯將在每屆西博會做好涉僑活動;當好“走出去”“請進來”的橋梁紐帶,向全世界推廣巴蜀文化。
省委外事辦主任崔志偉表示,省委外事辦將繼續服務四川重大開放活動,把成都建設成為西部對外交往中心。重點工作包括辦好明年的泛美開發銀行理事會年會、西博會;支持國別園區建設,推動民間、企業間經貿合作等。
開發區也是對外合作平臺之一。《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近日公布,我省134家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納入,居全國第5位;新增72家,居全國第3位。與會代表建議,抓緊制定我省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意見,把開發區打造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對外開放的主平臺、轉型升級的主力軍。
搭建平臺助開放,謀劃活動促合作。今年11月,2018年“川港澳合作周”在香港和澳門舉行。其間,四川代表團舉辦40多場活動,川港、川澳分別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涉及物流通道建設、跨境電商等領域。自貢市委書記李剛注意到,這半年省委省政府“走出去”比較多,主動“沖出”盆地,推動形成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深化與各區域各領域合作。
合作如何拓展?全會提出,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的對接合作,加強與長三角、京津冀、泛珠三角區域等交流合作,深化與周邊?。▍^、市)合作。不少代表建議,當前要扎實推動省黨政代表團赴廣東、浙江考察以及“川港澳合作周”等簽署的合作協議落地,不斷擴大合作成果。
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
在譜好“協同曲”上下功夫
□本報記者 羅之飏
城鄉差距較大是我省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推進城鄉一體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要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從目的上看,新型城鎮化旨在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農村與城市均衡發展,這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出發點相吻合,兩者在路徑選擇上也十分相似,那么,該如何“統籌”兩大戰略間的關系?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頂層設計協同,處理好“當務之急”和“長遠發展”間的關系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帶鄉,城鄉一體,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進城鄉一體化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新型城鎮化這個“長遠發展”戰略的“當務之急”。
“從時間維度來看,新型城鎮化概念早于鄉村振興,但鄉村振興成為當務之急是基于時代要求。”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龍衛國認為,一方面,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剛剛超過5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大省的性質沒有變;另一方面,當前的脫貧攻堅幫助新型城鎮化補齊鄉村“短板”,帶給鄉村振興前所未有的契機。
針對當前我省農村發展滯后于城市的現狀,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卿足平建議,要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在對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進行各方面頂層設計時要注意政策協同,特別是在鄉村基礎設施補短板上應和城市建設統籌考慮,“根據實際情況,有時甚至可適當向鄉村傾斜。”
當前,在城鄉空間格局這一頂層設計上,我省已統籌構建從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到縣城建設、特色鎮建設的“一盤棋”城鎮化發展格局。自然資源廳廳長孫建軍介紹,下一步將繼續推動鄉村振興多規合一試點,指導編制縣域鄉村振興規劃,解決好城鄉空間格局“最后一公里”的規劃銜接。
激勵機制協同,實施“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內容考評激勵
按照近日我省出臺的《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評激勵辦法(試行)》,2019年起,我省將每年考核評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市、區)、先進鄉鎮和示范村。
卿足平認為,以行政區劃為單位出臺標準并進行考評,是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的巨大推動力,以考評激勵作為工作“指揮棒”,可激發各地奮勇爭先,確保鄉村振興扎實推進。“這種辦法同樣適用于新型城鎮化。”
有“看得見的”硬件考評激勵內容可協同,如抓好農村垃圾、污水治理等,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均衡化發展。以正在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樂山為例,當地促進旅游與特色文化、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相結合,“讓旅游產業逐漸轉變為綜合性產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樂山市委書記彭琳介紹。
也有“看不見的”軟件考評激勵內容可協同。在深化戶籍制度、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改革的基礎上,當前我省還在繼續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障礙,住建廳廳長張正紅介紹,下一步將推動全省建筑市場一體化發展,消除各市之間、城鄉之間建筑稅收、審批等的差異對待,促進城鄉建筑市場均衡發展。
四川農業大學黨委書記莊天慧建議,在制定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兩大戰略考評激勵時,一方面要注重補齊短板,另一方面可著眼各地實際和發展階段,鼓勵突出發展重點,“以點突破,帶動城鄉一體化的全局。”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