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近日,成都海關發布一組外貿數據,今年1-11月,全省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5445.8億元,首次邁上5000億臺階,較去年同期增長30.7%。省商務廳預計,全省全年進出口總額有望接近6000億元,再創新高;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三項指標將同時達到歷史最高排位。
首破5000億大關,對四川外貿來說意味著什么?記者近日走訪了外貿主管部門和外貿企業。
□本報記者 李欣憶
省商務廳外貿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11月,全省外貿發展速度、規模、質量均穩步提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領先中西部。其中,全年將實現兩個歷史突破:一是預計全年進出口總額有望接近60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二是預計年度新增貿易額度近1400億元,成為我省歷史單年凈增最高值,相當于2008年全年貿易額。
梳理5年來我省外貿發展的軌跡,并非一帆風順。
在 2013 年外貿規模邁上4000億臺階之后,2014年小幅增長7.7%;2015年受外需低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影響,下滑26%;2016年艱難實現止滑回升,以人民幣計價增長2.8%;2017年創下“入世”以來最快增速,全年實現貨物進出口總值460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2%。
2018年能否延續2017年的強勢增長勢頭?
“里程碑式的艱難的一年。”省商務廳副廳長于濱認為,2018年的對外貿易,呈現出“復雜、多變、動蕩,逆勢、突破、上揚”的特征,國際貿易環境風云變幻,這也使得邁上5000億臺階、30%的增速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于濱介紹,2018年我省外貿取得了“2345”的運行效果。除“2”個歷史性突破外,還有“3”項排名上升——全省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均在10月開始完成全國1-2位的躍升;“4”類國家級平臺獲批——眉山、成都、南充、攀枝花、綿陽獲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自貢獲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成都還獲批“市場貿易采購試點”和“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示范城市”;運行指標破“5”——從事進出口業務的民營企業實現總量53%的增長,全年凈增539家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為10年以來最高。
在于濱看來,外貿不但穩住了,質量也在提升,“含金量”越來越高,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的變化。
進出口結構持續優化。出口方面,機電產品比重提升,今年1-11月,四川出口機電產品增長36.4%,占四川外貿出口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8.5%提升至80.1%;進口方面,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比重提升,今年1-11月,四川進口高新技術產品增長29.1%,占比由去年同期的77.8%提升至79%。
內生發展動力更強勁。“民營企業的表現非常突出。”于濱說,今年1-11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53%,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增速明顯快于整體,占比提升3.4個百分點,達23.7%。此外,全省外貿實績企業凈增了500多家。“可以說,企業隊伍的壯大,特別是民營企業煥發出的新活力,正是未來發展的內生動力所在。”
區域發展趨于協調,綿陽、宜賓等地外貿快速增長。前11月,綿陽進出口值達243億元,增1.3倍;宜賓進出口值達88.2億元,增長71.2%。
貿易更加多元化,“一帶一路”建設釋放新動力。前11月,四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值達1515億元,增長27.7%,占同期四川外貿進出口總值的27.8%,其中與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捷克、烏克蘭、孟加拉國、匈牙利等貿易增勢良好。
四川省新立新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是全省最大的流通性外貿公司,根據業務統計,今年前10月,該公司實現進出口總額3.93億美元,同比增長0.23%。增長盡管微弱,得來卻十分不易。
“新立新的背后,站著眾多的中小企業,需要跟著我們走出去。”該公司董事長馬忻說。
新立新只是一個縮影。于濱認為,今年我省外貿得以逆勢增長,主要得益于3個關鍵詞:前瞻、自主、引導。
前瞻性體現在提前謀劃。近兩年,省政府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外貿發展問題。2017年初,我省外貿系統進行了大調研,走訪200多家外貿企業,提出存在的10個重大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尋求破題之道。2017年11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外貿促進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圍繞“企業培育強化”“外貿產品走出去清單管理”“企業聯合共享推動”,推動建設企業聯盟、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以“一抓到底抓存量、兩頭覆蓋抓增量、多搭平臺助發展、聯合創新示范帶動”為路徑,全面推動我省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自主性體現在主動應對。年初,省商務廳與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進行對接,舉辦企業培訓班,幫助企業有效應對匯率風險。全年多次舉辦與外貿企業面對面的專題座談會,幫助企業穩妥處理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同時,在全國范圍內首先推出“訂單跟蹤管理”制度,與全省重點外貿企業保持聯系,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現狀和走勢。
引導企業“走出去”。省商務廳貿發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著力于拓展平臺,深入開展“萬企出國門”活動,鼓勵建立“企業聯盟”抱團出海。這幾天,四川省機械行業國際商會會長瞿光易正在謀劃明年怎么幫助旗下會員企業走出去,泰國國際機械展、英國石油展、印度工業展、德國鑄造展……他已經列了長長的名單。“‘萬企出國門’活動平臺不僅調動了商會積極性,企業的熱情也都很高。”瞿光易說。
參加各種境外活動也有力帶動了貧困地區的發展。阿壩州九寨溝縣的黨參通過“萬企出國門”活動賣到了東南亞。九珍黨參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凌告訴記者,第一次“走出去”參展就收獲了訂單,今年的出口額預計突破100萬元。甘孜州理塘縣一對藏族父子經營的香巴拉食品有限公司,則通過參加意大利食品展,斬獲800萬美元的蟲草訂單。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外貿強勢增長是否可持續?于濱分析,全球3.5%的預期增長仍將為國際市場帶來貿易空間,同時中國強大的購買力有效增強了市場信心。全省外貿將進一步應對各種市場風險,調動各種市場主體穩步拓展國際市場,鼓勵民營經濟進一步釋放新動能,為全省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市場機會和市場空間。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解讀
近日,成都海關發布一組外貿數據,今年1-11月,全省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5445.8億元,首次邁上5000億臺階,較去年同期增長30.7%。省商務廳預計,全省全年進出口總額有望接近6000億元,再創新高;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三項指標將同時達到歷史最高排位。
首破5000億大關,對四川外貿來說意味著什么?記者近日走訪了外貿主管部門和外貿企業。
□本報記者 李欣憶
省商務廳外貿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11月,全省外貿發展速度、規模、質量均穩步提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領先中西部。其中,全年將實現兩個歷史突破:一是預計全年進出口總額有望接近60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二是預計年度新增貿易額度近1400億元,成為我省歷史單年凈增最高值,相當于2008年全年貿易額。
梳理5年來我省外貿發展的軌跡,并非一帆風順。
在 2013 年外貿規模邁上4000億臺階之后,2014年小幅增長7.7%;2015年受外需低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影響,下滑26%;2016年艱難實現止滑回升,以人民幣計價增長2.8%;2017年創下“入世”以來最快增速,全年實現貨物進出口總值460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2%。
2018年能否延續2017年的強勢增長勢頭?
“里程碑式的艱難的一年。”省商務廳副廳長于濱認為,2018年的對外貿易,呈現出“復雜、多變、動蕩,逆勢、突破、上揚”的特征,國際貿易環境風云變幻,這也使得邁上5000億臺階、30%的增速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于濱介紹,2018年我省外貿取得了“2345”的運行效果。除“2”個歷史性突破外,還有“3”項排名上升——全省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均在10月開始完成全國1-2位的躍升;“4”類國家級平臺獲批——眉山、成都、南充、攀枝花、綿陽獲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自貢獲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成都還獲批“市場貿易采購試點”和“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示范城市”;運行指標破“5”——從事進出口業務的民營企業實現總量53%的增長,全年凈增539家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為10年以來最高。
在于濱看來,外貿不但穩住了,質量也在提升,“含金量”越來越高,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的變化。
進出口結構持續優化。出口方面,機電產品比重提升,今年1-11月,四川出口機電產品增長36.4%,占四川外貿出口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8.5%提升至80.1%;進口方面,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比重提升,今年1-11月,四川進口高新技術產品增長29.1%,占比由去年同期的77.8%提升至79%。
內生發展動力更強勁。“民營企業的表現非常突出。”于濱說,今年1-11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53%,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增速明顯快于整體,占比提升3.4個百分點,達23.7%。此外,全省外貿實績企業凈增了500多家。“可以說,企業隊伍的壯大,特別是民營企業煥發出的新活力,正是未來發展的內生動力所在。”
區域發展趨于協調,綿陽、宜賓等地外貿快速增長。前11月,綿陽進出口值達243億元,增1.3倍;宜賓進出口值達88.2億元,增長71.2%。
貿易更加多元化,“一帶一路”建設釋放新動力。前11月,四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值達1515億元,增長27.7%,占同期四川外貿進出口總值的27.8%,其中與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捷克、烏克蘭、孟加拉國、匈牙利等貿易增勢良好。
四川省新立新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是全省最大的流通性外貿公司,根據業務統計,今年前10月,該公司實現進出口總額3.93億美元,同比增長0.23%。增長盡管微弱,得來卻十分不易。
“新立新的背后,站著眾多的中小企業,需要跟著我們走出去。”該公司董事長馬忻說。
新立新只是一個縮影。于濱認為,今年我省外貿得以逆勢增長,主要得益于3個關鍵詞:前瞻、自主、引導。
前瞻性體現在提前謀劃。近兩年,省政府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外貿發展問題。2017年初,我省外貿系統進行了大調研,走訪200多家外貿企業,提出存在的10個重大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尋求破題之道。2017年11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外貿促進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圍繞“企業培育強化”“外貿產品走出去清單管理”“企業聯合共享推動”,推動建設企業聯盟、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以“一抓到底抓存量、兩頭覆蓋抓增量、多搭平臺助發展、聯合創新示范帶動”為路徑,全面推動我省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自主性體現在主動應對。年初,省商務廳與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進行對接,舉辦企業培訓班,幫助企業有效應對匯率風險。全年多次舉辦與外貿企業面對面的專題座談會,幫助企業穩妥處理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同時,在全國范圍內首先推出“訂單跟蹤管理”制度,與全省重點外貿企業保持聯系,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現狀和走勢。
引導企業“走出去”。省商務廳貿發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著力于拓展平臺,深入開展“萬企出國門”活動,鼓勵建立“企業聯盟”抱團出海。這幾天,四川省機械行業國際商會會長瞿光易正在謀劃明年怎么幫助旗下會員企業走出去,泰國國際機械展、英國石油展、印度工業展、德國鑄造展……他已經列了長長的名單。“‘萬企出國門’活動平臺不僅調動了商會積極性,企業的熱情也都很高。”瞿光易說。
參加各種境外活動也有力帶動了貧困地區的發展。阿壩州九寨溝縣的黨參通過“萬企出國門”活動賣到了東南亞。九珍黨參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凌告訴記者,第一次“走出去”參展就收獲了訂單,今年的出口額預計突破100萬元。甘孜州理塘縣一對藏族父子經營的香巴拉食品有限公司,則通過參加意大利食品展,斬獲800萬美元的蟲草訂單。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外貿強勢增長是否可持續?于濱分析,全球3.5%的預期增長仍將為國際市場帶來貿易空間,同時中國強大的購買力有效增強了市場信心。全省外貿將進一步應對各種市場風險,調動各種市場主體穩步拓展國際市場,鼓勵民營經濟進一步釋放新動能,為全省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市場機會和市場空間。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