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白墻灰瓦的現代住房錯落有致,蔬菜大棚、農家樂、電商網點散落其間;柏油路、路燈、潔凈水源、寬帶設施一應俱全,整潔廁所、生物質爐、家電家具不一而足……若非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3年前還土坯房零零散散、人畜混住、收入貧乏,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2018年已實現所有貧困戶脫貧。
涼山州大多數地方,處在地形崎嶇、海拔較高的大涼山腹地,交通閉塞、氣候高寒,天然阻斷了許多致富可能。從西昌出發前往火普村,沒走多遠車外溫度就顯示下降了近10攝氏度。不要小看了這降溫,積溫不足,大多數農作物都無法正常種植。大涼山幾乎聚集了所有的貧困因子,基礎設施落后、社會發育不足、自然條件惡劣交織一起,令脫貧攻堅的難度陡增。然而近年來,質的飛躍正迅速發生。2018年春節,在四川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特地來到火普村了解易地扶貧搬遷情況。究竟是什么力量,讓火普村這朵紅紅火火的“索瑪花”,成為涼山脫貧攻堅的成功范例?
從過去刀耕火種的土豆、蕎麥、元根“老三樣”,發展到今天蔬菜大棚里羊肚菌、草莓等“新物種”,是市場經濟的暖流融動了高寒氣候的凍土;推進土地流轉,成立專業合作社,“借牛還牛”“借豬還豬”,是機制創新盤活了發展資源;農民夜校傳授知識技能、火塘夜話激發致富干勁、道德銀行涵養文明習慣,是內生動力的激增甩開了脫貧致富的臂膀;縣級領導、幫扶單位、農技員、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各盡其職,“五個一”幫扶機制厚植起社會合力……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打贏脫貧攻堅戰說到底,靠的正是廣大干部群眾實干、巧干、齊心干。
“嚯嚯嚯”的干勁,“火火火”的場面,涼山州涌現出一批像火普村一樣走上脫貧攻堅快車道的彝家村寨。這背后,凝結著黨中央的無限牽掛,匯聚著各級黨員干部的無數心血。和涼山州委組織部的干部沙馬木薩約采訪時間,沒想到他不僅工作日沒空,連周末時間都“簽約”給了幫扶貧困戶,采訪只好在深夜進行。昭覺縣普詩鄉李子村書記馬海木牛,34歲的年紀卻看著像43歲大叔;43歲的昭覺縣委副書記劉建波,常被人以為是六幾年出生的干部。“頭發白了,皮膚黑了,但只要老百姓脫貧了,就苦有所值,自己也知足了。”為了萬家燈火,為了惠此一方,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共產黨人苦不埋怨,苦有所樂。
“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彝區群眾不落一人進入全面小康,創造的將是媲美當年從農奴社會跨入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成就。從這個角度,就更容易理解,為什么涼山州緊扣脫貧攻堅排兵布陣、調兵遣將,選派上萬名優秀干部下沉到深度貧困地區,努力以黨建全面過硬推動脫貧攻堅打開新局面。由此也就能明白,為什么感謝共產黨、感謝精準脫貧,會成為彝族群眾發自肺腑的話。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才有最關鍵的政治保障。
在貧困戶吉地爾子家,習近平總書記特地叮囑,“搬遷安置要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在老百姓挽留下,連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馬天,也有了新的目標:帶領火普村,努力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致富發展。擺脫貧困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創造更多干部群眾同心謀發展的佳話,涼山明天會更美好,中國未來不可限量。
來源:人民網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 者
白墻灰瓦的現代住房錯落有致,蔬菜大棚、農家樂、電商網點散落其間;柏油路、路燈、潔凈水源、寬帶設施一應俱全,整潔廁所、生物質爐、家電家具不一而足……若非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3年前還土坯房零零散散、人畜混住、收入貧乏,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2018年已實現所有貧困戶脫貧。
涼山州大多數地方,處在地形崎嶇、海拔較高的大涼山腹地,交通閉塞、氣候高寒,天然阻斷了許多致富可能。從西昌出發前往火普村,沒走多遠車外溫度就顯示下降了近10攝氏度。不要小看了這降溫,積溫不足,大多數農作物都無法正常種植。大涼山幾乎聚集了所有的貧困因子,基礎設施落后、社會發育不足、自然條件惡劣交織一起,令脫貧攻堅的難度陡增。然而近年來,質的飛躍正迅速發生。2018年春節,在四川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特地來到火普村了解易地扶貧搬遷情況。究竟是什么力量,讓火普村這朵紅紅火火的“索瑪花”,成為涼山脫貧攻堅的成功范例?
從過去刀耕火種的土豆、蕎麥、元根“老三樣”,發展到今天蔬菜大棚里羊肚菌、草莓等“新物種”,是市場經濟的暖流融動了高寒氣候的凍土;推進土地流轉,成立專業合作社,“借牛還牛”“借豬還豬”,是機制創新盤活了發展資源;農民夜校傳授知識技能、火塘夜話激發致富干勁、道德銀行涵養文明習慣,是內生動力的激增甩開了脫貧致富的臂膀;縣級領導、幫扶單位、農技員、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各盡其職,“五個一”幫扶機制厚植起社會合力……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打贏脫貧攻堅戰說到底,靠的正是廣大干部群眾實干、巧干、齊心干。
“嚯嚯嚯”的干勁,“火火火”的場面,涼山州涌現出一批像火普村一樣走上脫貧攻堅快車道的彝家村寨。這背后,凝結著黨中央的無限牽掛,匯聚著各級黨員干部的無數心血。和涼山州委組織部的干部沙馬木薩約采訪時間,沒想到他不僅工作日沒空,連周末時間都“簽約”給了幫扶貧困戶,采訪只好在深夜進行。昭覺縣普詩鄉李子村書記馬海木牛,34歲的年紀卻看著像43歲大叔;43歲的昭覺縣委副書記劉建波,常被人以為是六幾年出生的干部。“頭發白了,皮膚黑了,但只要老百姓脫貧了,就苦有所值,自己也知足了。”為了萬家燈火,為了惠此一方,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共產黨人苦不埋怨,苦有所樂。
“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彝區群眾不落一人進入全面小康,創造的將是媲美當年從農奴社會跨入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成就。從這個角度,就更容易理解,為什么涼山州緊扣脫貧攻堅排兵布陣、調兵遣將,選派上萬名優秀干部下沉到深度貧困地區,努力以黨建全面過硬推動脫貧攻堅打開新局面。由此也就能明白,為什么感謝共產黨、感謝精準脫貧,會成為彝族群眾發自肺腑的話。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才有最關鍵的政治保障。
在貧困戶吉地爾子家,習近平總書記特地叮囑,“搬遷安置要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在老百姓挽留下,連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馬天,也有了新的目標:帶領火普村,努力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致富發展。擺脫貧困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創造更多干部群眾同心謀發展的佳話,涼山明天會更美好,中國未來不可限量。
來源:人民網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