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首頁>>公益捐助>>從兩種視角看“4 萬億”支撐力

從兩種視角看“4 萬億”支撐力

發布時間:2019/1/23 11:02:58 瀏覽:472
[摘要]從兩種視角看“4 萬億”支撐力

2018年,四川成功躋身“4萬億元GDP俱樂部”。相關方面預測,四川穩住全國經濟大省第六的位置幾無懸念。

作為觀察區域發展的重要指標,拋開對GDP的數字化關注,透視“4萬億”背后有哪些新變化、新支撐,則更加重要。

  區域支撐

  “2000億”市州再添3個“干”強“支”壯

再添三城!省政府新聞辦的發布會上,省統計局總經濟師熊建中披露,繼成都、綿陽后,2018年德陽、宜賓、南充三市GDP首次突破兩千億元,“四川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性增強再添有力佐證。”

“各市州跨越臺階的節奏加快,全省‘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加速推進。”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也表示。

成都主干引領作用持續增強。1月22日,正在舉行的成都市兩會也傳來消息:2018年成都GDP預計超1.5萬億元,與全省同步,邁上新臺階。

“在一個比較長的發展周期內觀察,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螺旋式成長過程,在不同歷史階段,主干城市發揮的作用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主干壯大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前提,其能級將直接決定區域發展水平。”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鳴鳴說。

“2000億俱樂部”擴容,體現出另一種來自區域的支撐力。三個新晉成員,分別來自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都是各“支”中有望摘得全省經濟副中心桂冠的“實力選手”。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也顯示,2018年,成都平原經濟區經濟總量占全省的六成左右,川南、川東北經濟區經濟增速領先,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經濟穩步增長,多支競相發展。

如果把目光再往下移,會看到在各個“支點”內部,更小的支點也在逐漸形成。盡管最后的數據尚未正式公布,但相關部門透露,2018年全省百億、千億縣(市、區)數量明顯增加,區域經濟發展的“底部力量”進一步夯實。

“干”強“支”壯還有進步空間。“從各地區經驗來看,城鎮化率超過50%后,經濟發展的區域布局方式會逐步從集聚向擴散轉變。”熊建中建議成都抓住這一機遇,加大城市非主干功能疏解力度,優化主體功能區布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各大經濟區則應該根據各自功能定位,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加速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

  產業支撐

  服務業占比首超50%二三產業雙主導

“4萬億”里的一個重要看點,就是2018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首次超過50%,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

“這是四川產業結構的一個歷史性新突破。”熊建中說,從3萬億到4萬億,四川只用了3年。這其中,服務業高速發展,是四川3年實現萬億GDP增量的重要支撐。2016年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且高出6.5個百分點。2017年,這一反超態勢進一步走強,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9.7%。“服務業已成為我省經濟增長的第一大產業。”

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從農業演變為工業,然后升級為服務業,這是產業成長和供給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人們也常將服務業占比提高看作經濟結構優化的一個指標。但省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楊春健強調,四川服務業占比超過50%,并不意味著未來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的支撐力量會持續變弱。“四川仍處于工業化加快發展的階段,四川經濟將很長時間保持二三產業雙主導的發展格局。”

熊建中也表示,從當前四川產業格局來看,制造業是一個短板。2018年全省制造業投資增長較低,增速甚至低于上年。

當前,我省著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省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的重大部署也正在由規劃圖變成施工圖,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等優勢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四川地處西部,當前正處于新舊動能的轉換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真正做到‘喜新不厭舊’才是最好的選擇。”省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好的變化也在逐漸顯現。2018年,全省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制造業增加值比重達81.7%,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為31.5%,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從服務業來看,四川也還有提升空間。”熊建中說,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處于6000美元-11000美元階段,服務業比重將迅速上升,在三次產業中占據主體地位。2018年,全省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仍處于上升區間前段。同時,在全國來看,目前全省服務業占比還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此外,從內生動力來看,2018年消費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6%,服務消費需求旺盛、發展前景廣闊。

  如何跑好4萬億的下一棒?

多位學者談到,邁過前4個萬億元臺階,四川更多依靠“要素驅動”,下一步將是一段“全然不同的旅程”——在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大量既有經驗手段可能不再適用,四川面臨一系列全新課題和挑戰。

下一段成長途中,四川要注意些什么?記者采訪了省內外學者。

  研究一個課題

  如何推動服務業進一步發展

省政府新聞辦的發布會上提到一個重要變化:去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其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也超過50%。“四川經濟從第二產業主導轉變為二三產業‘雙主導’。”省統計局總經濟師熊建中表示。

如何推動服務業進一步發展?這對四川來說是個新課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認為,政府的首要任務是轉變思路。他以提供優良發展環境為例,“制造業更多是‘事前評價’,做好產業園區、稅收政策、招商引資等工作,就能促進產業集聚;服務業更多是‘事后評價’,這需要政府空前強調事中事后監管。”

至于具體舉措,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木認為,要結合四川產業特點。為此多位學者都提到一個專業名詞“產業結構軟化”——人力資本、技術資本和知識資本通過服務業這個中介,源源不斷地進入現代商品生產,成為驅動物質生產部門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如何實現“產業結構軟化”?伍新木認為四川可推進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突破研究開發、營銷、品牌培育、技術服務、專門化分工等關鍵環節,“抓好生產性服務業‘一石二鳥’,可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新的突破口、服務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多位學者談到,目前,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有一個共性難題,國內制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利用程度明顯偏低。省社科院研究員盛毅建議,一方面政府可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統一的行業標準和服務標準;另一方面可適當引導制造業集聚發展,擴大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有效需求。

  應對一個挑戰

  如何用新辦法驅動“三駕馬車”

我省明確提出“十三五”要保持高于全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而新舊動能切換尚未完成,這意味著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仍將在一定時期扮演推動四川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

“新形勢下,‘三駕馬車’其實也在轉型。”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賈晉認為,沿用老辦法,“三駕馬車”是跑不快、跑不好的。

有哪些變化?省經濟發展研究院區域研究所所長王建平認為,首先“馬車”間的地位在轉變——消費對我省經濟增長貢獻率2017年就超過了50%,這一趨勢在2018年延續,“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在轉變”,而這需要相應調整工作重點。

具體到投資,盛毅注意到不久前的一則新聞:國家發改委接連批復總投資約1.2萬億元的數十個基建項目,主要集中于城際鐵路等“補短板”領域。

王青進一步闡釋:經濟增長取決于兩個條件,要素投入增加和效率提升。過去投資更多注重前者,如今要兼顧投入與效率,“不能投向邊際效益已然很低的領域和對象。”對此賈晉建議,四川投資在“補短板”同時,可前瞻布局一批支撐新產業新業態的基礎設施,如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

至于消費和出口,王青認為同樣在經歷類似的“結構優化”。圍繞消費,他建議從解決老百姓“不愿消費、不敢消費”入手,包括有序放開醫療、教育等需求提升集中的領域,引入社會資本改善供給,避免“消費外流”;同時抑制房價過快增長以避免房地產對消費的擠出效應、凈化消費環境。圍繞出口,賈晉建議四川將重點放在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尤其南向到北部灣、孟加拉灣,“這方面供需對接才剛剛破題,還有很大政策空間。”

  躋身“2000億元俱樂部”

  3位新成員有何秘籍?

繼2017年綿陽市經濟總量率先突破2000億元大關后,去年,德陽、宜賓、南充3市成功躋身“2000億元俱樂部”。3個新成員躍上新臺階的內生動力是什么?

  關鍵詞:創新

  傳統產業做強

1月初,全球首臺白鶴灘百萬千瓦機組精品轉輪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完工,標志著我國發電設備企業率先掌握了百萬千瓦等級巨型水輪機組的核心技術。

去年,德陽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69%,提升東電、東汽等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的引領作用。如今,德陽裝備制造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40%,關鍵生產工序數控化率達30%。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實現突破的必然選擇。在宜賓提出的“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中,其中“一輪”便是鞏固提升名優白酒、化工輕紡等傳統優勢產業。年初,五糧液傳來好消息:2018年全集團口徑銷售收入達930億元,利稅突破300億元,為今年銷售規模跨上千億元臺階打下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宜賓市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實施方案》明確,推動已有支柱產業技術創新、節能降耗、循環發展、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

南充則“輕重結合”,一方面振興絲綢產業,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以吉利、銀翔為代表的南充汽車汽配產業,預計實現年產值701億元。

  關鍵詞:引鳳

  新興產業添翼

1月16日,總投資達25億元的華訊方舟天谷·南充智能信息產業園正式開工。在此之前,圓通川東北區域總部及航空樞紐基地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2018年,南充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年產值預計增長15.5%。

瞄準新興產業精準招商,3市加速布局新興產業。

德陽的數據顯示,2018年,該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利潤總額增長30%。通過精準開展大招商、項目秘書制等舉措,一大批項目在德陽落地生花。德陽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5年努力優化產業布局,強化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通用航空、軌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五大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

宜賓則加快發展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汽車、通用航空、新材料等產業。其中,智能制造產業已簽約項目150個、協議總投資451億元,可年產手機2.2億部,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160億元。  本版撰稿本報記者 朱雪黎 羅之飏 王眉靈 熊筱偉 雷倢 黃大海 敬松 本報制圖 朱濉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發表評論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