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達川區改革創新財政因素分配法,夯實縣域經濟底部基礎——
□本報記者曾實徐莉莎
2月20日午飯時間剛過,達州市達川區石橋鎮紅星廣場逐漸熱鬧起來,廣場健身舞的音樂聲、兒童游樂場的歡笑聲,傳遞出休閑群眾的愜意生活。可一年多前,這里還是個廢棄的垃圾場。通過改建整治,這個垃圾場變成15畝的場鎮廣場,成為周圍群眾的休閑好去處。
變化,來自達川區的財政因素分配法改革,這項涉及“削減領導的審批權、規范財政的撥付權”的舉措,夯實了縣域經濟發展的底部基礎。
錢往農村走
石橋鎮是達川54個鄉鎮(街道)中人口最多的鎮。2014年以前,達川有一條人們心照不宣的“規則”:區級部門的人不愿到鄉鎮,鄉鎮“一把手”想方設法回城進機關。原因在于,此前區上給各鄉鎮下撥項目資金,實行的是鄉鎮單獨申請辦法。鄉鎮想做事,就得要反復跑財政部門,跑了不一定有,不跑肯定沒有。
2014年,財政分配方式成為達川區破局的切入口,《達川區關于擴大鄉鎮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的實施方案》出臺,提出建立健全鄉鎮(街道)基本財力保障機制。人口、幅員面積、距離城區遠近、財力狀況等,成為保障資金分配的幾個重要因素。說到底,就是把鄉鎮一年的財政經費按保障類、工作類、激勵類三類十個因素直接分配下去。
達川區財政局副局長李志華介紹,5年來,分配方法不斷革新、適時調整,脫貧攻堅、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等因素先后被納入其中,到2018年調整為三大類共十項因素。
財權下放到鄉鎮,指標權重公開,鄉鎮間可互相監督。達川區按照“年初因素分配、年中科學監管、年末績效問責”的閉合監管,通過信息公開、定期巡查、問責考核,嚴防財政資金“跑冒滴漏”。
石橋鎮有7.8萬人,按照保障類中的戶籍人口因素及距城遠近等因素,2018年分配到517萬元鄉鎮發展資金。最少的花紅鄉,2018年分配到208萬元資金。而在2013年,年初預算平均到每個鄉鎮可調用財力不足50萬元。
除基本保障外,鄉鎮但凡增加經費,由區委財經管理領導小組集體審批決定,不得由領導個人來批。
人往農村流
2016年,石橋鎮徹底結清外債。“無債一身輕,可以大刀闊斧搞發展。”石橋鎮黨委書記楊勇說,石橋鎮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這兩年主要建成日處理能力達3500噸的污水處理廠和4.5公里地下水管網,建成1.3公里32米寬的景觀大道。
不止石橋鎮,2014年以來,達川區在農村公路方面投入2億元,直接撬動20億元社會資金,3年內修建9000多公里村道和社道?;A設施的改善帶動更多資金向農村投入。截至2018年末,達川烏梅、達川貢米、安仁柚種植面積分別超10萬畝、11萬畝、3萬畝,全區花椒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蔬菜供應量占中心城區市場70%以上。石橋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河市鎮入選50個全國最美特色小城鎮,百節鎮創建為全省第二批特色小城鎮。
隨著鄉鎮面貌改善的,還有達川區干部的心態,更多干部愿意到基層施展才華。這幾年,從區級部門到鄉鎮任職人數達130余人。
據區財政局提供的數據,財政因素分配法改革實施以來,達川區級財政累計向鄉鎮投入基本財力保障資金達5.24億元。鄉鎮財政總支出從2013年的4.9億元激增到2018年的9.4億元,增長91.80%。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達州市達川區改革創新財政因素分配法,夯實縣域經濟底部基礎——
□本報記者曾實徐莉莎
2月20日午飯時間剛過,達州市達川區石橋鎮紅星廣場逐漸熱鬧起來,廣場健身舞的音樂聲、兒童游樂場的歡笑聲,傳遞出休閑群眾的愜意生活。可一年多前,這里還是個廢棄的垃圾場。通過改建整治,這個垃圾場變成15畝的場鎮廣場,成為周圍群眾的休閑好去處。
變化,來自達川區的財政因素分配法改革,這項涉及“削減領導的審批權、規范財政的撥付權”的舉措,夯實了縣域經濟發展的底部基礎。
錢往農村走
石橋鎮是達川54個鄉鎮(街道)中人口最多的鎮。2014年以前,達川有一條人們心照不宣的“規則”:區級部門的人不愿到鄉鎮,鄉鎮“一把手”想方設法回城進機關。原因在于,此前區上給各鄉鎮下撥項目資金,實行的是鄉鎮單獨申請辦法。鄉鎮想做事,就得要反復跑財政部門,跑了不一定有,不跑肯定沒有。
2014年,財政分配方式成為達川區破局的切入口,《達川區關于擴大鄉鎮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的實施方案》出臺,提出建立健全鄉鎮(街道)基本財力保障機制。人口、幅員面積、距離城區遠近、財力狀況等,成為保障資金分配的幾個重要因素。說到底,就是把鄉鎮一年的財政經費按保障類、工作類、激勵類三類十個因素直接分配下去。
達川區財政局副局長李志華介紹,5年來,分配方法不斷革新、適時調整,脫貧攻堅、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等因素先后被納入其中,到2018年調整為三大類共十項因素。
財權下放到鄉鎮,指標權重公開,鄉鎮間可互相監督。達川區按照“年初因素分配、年中科學監管、年末績效問責”的閉合監管,通過信息公開、定期巡查、問責考核,嚴防財政資金“跑冒滴漏”。
石橋鎮有7.8萬人,按照保障類中的戶籍人口因素及距城遠近等因素,2018年分配到517萬元鄉鎮發展資金。最少的花紅鄉,2018年分配到208萬元資金。而在2013年,年初預算平均到每個鄉鎮可調用財力不足50萬元。
除基本保障外,鄉鎮但凡增加經費,由區委財經管理領導小組集體審批決定,不得由領導個人來批。
人往農村流
2016年,石橋鎮徹底結清外債。“無債一身輕,可以大刀闊斧搞發展。”石橋鎮黨委書記楊勇說,石橋鎮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這兩年主要建成日處理能力達3500噸的污水處理廠和4.5公里地下水管網,建成1.3公里32米寬的景觀大道。
不止石橋鎮,2014年以來,達川區在農村公路方面投入2億元,直接撬動20億元社會資金,3年內修建9000多公里村道和社道?;A設施的改善帶動更多資金向農村投入。截至2018年末,達川烏梅、達川貢米、安仁柚種植面積分別超10萬畝、11萬畝、3萬畝,全區花椒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蔬菜供應量占中心城區市場70%以上。石橋鎮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河市鎮入選50個全國最美特色小城鎮,百節鎮創建為全省第二批特色小城鎮。
隨著鄉鎮面貌改善的,還有達川區干部的心態,更多干部愿意到基層施展才華。這幾年,從區級部門到鄉鎮任職人數達130余人。
據區財政局提供的數據,財政因素分配法改革實施以來,達川區級財政累計向鄉鎮投入基本財力保障資金達5.24億元。鄉鎮財政總支出從2013年的4.9億元激增到2018年的9.4億元,增長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