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眼
□本報記者 侯沖
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有多重要?
2月18日,在成都舉行的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培訓會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的業務培訓有120分鐘,僅講解這6個字,就占去了100分鐘。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則認為,不僅扶貧工作中要堅持“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評估檢查也要堅持。
“兩不愁三保障”有細化的指標。例如不愁吃,就涉及能否吃飽、多長時間吃一次肉蛋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飲水是否安全等;住房安全涉及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基本醫療則包括是否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長期慢性病人是否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
在汪三貴看來,“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縣退出評估檢查的核心“考點”。“貧困縣退出的主要指標包括綜合貧困發生率、脫貧人口錯退率、貧困人口漏評率和群眾認可度,都跟‘兩不愁三保障’有關系。”
這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精準扶貧啟動之前的201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就明確,扶貧開發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再次強調,“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多年來,“兩不愁三保障”為何被反復提及?
首先,是部分地區存在對標準認識不清的問題。例如將“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有保障”理解成上學、看病不花錢等。
其次,正如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所說,要確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剩下貧困人口的脫貧,就要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認真梳理還有多少任務沒有完成,還有多少工作量,明確了這些工作任務,做好工作計劃,加大工作力度,才能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防止出現死角。
為什么要在貧困縣退出評估培訓會上著重強調?
這是因為對貧困縣而言,評估組的角色相當于“考官”。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怎么樣、能否順利摘帽,需要他們打分驗收。所以評估組能否準確掌握標準,將直接關系到貧困縣對脫貧攻堅目標標準的理解。
汪三貴現場舉了一個例。他說不少評估組調查員是碩士研究生,常年在城市生活,看到某脫貧戶生活條件一般,又因為看病花了好幾萬元,就認定其為錯退戶。“這并不準確,還是要看標準。”他強調,只要這個貧困戶該享受的政策享受了,就不能因為看病花費多按自己的標準將脫貧戶定義成“錯退戶”。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兩不愁三保障”是衡量底線任務的“標尺”。“不能將脫貧跟奔康、致富等更高標準的生活水平聯系到一起。”培訓會上,省扶貧開發局負責人呼吁,應進一步加大對脫貧攻堅目標標準的宣傳,讓全社會認識到脫貧攻堅的目標是要解決絕對貧困,并不意味著貧困群眾脫貧后就能步入小康生活。即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未來還有相對貧困的問題要解決。
這,應該成為所有人的共識。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記者眼
□本報記者 侯沖
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有多重要?
2月18日,在成都舉行的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培訓會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的業務培訓有120分鐘,僅講解這6個字,就占去了100分鐘。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則認為,不僅扶貧工作中要堅持“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評估檢查也要堅持。
“兩不愁三保障”有細化的指標。例如不愁吃,就涉及能否吃飽、多長時間吃一次肉蛋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飲水是否安全等;住房安全涉及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基本醫療則包括是否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長期慢性病人是否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
在汪三貴看來,“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縣退出評估檢查的核心“考點”。“貧困縣退出的主要指標包括綜合貧困發生率、脫貧人口錯退率、貧困人口漏評率和群眾認可度,都跟‘兩不愁三保障’有關系。”
這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精準扶貧啟動之前的201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就明確,扶貧開發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再次強調,“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多年來,“兩不愁三保障”為何被反復提及?
首先,是部分地區存在對標準認識不清的問題。例如將“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有保障”理解成上學、看病不花錢等。
其次,正如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所說,要確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剩下貧困人口的脫貧,就要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認真梳理還有多少任務沒有完成,還有多少工作量,明確了這些工作任務,做好工作計劃,加大工作力度,才能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防止出現死角。
為什么要在貧困縣退出評估培訓會上著重強調?
這是因為對貧困縣而言,評估組的角色相當于“考官”。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怎么樣、能否順利摘帽,需要他們打分驗收。所以評估組能否準確掌握標準,將直接關系到貧困縣對脫貧攻堅目標標準的理解。
汪三貴現場舉了一個例。他說不少評估組調查員是碩士研究生,常年在城市生活,看到某脫貧戶生活條件一般,又因為看病花了好幾萬元,就認定其為錯退戶。“這并不準確,還是要看標準。”他強調,只要這個貧困戶該享受的政策享受了,就不能因為看病花費多按自己的標準將脫貧戶定義成“錯退戶”。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兩不愁三保障”是衡量底線任務的“標尺”。“不能將脫貧跟奔康、致富等更高標準的生活水平聯系到一起。”培訓會上,省扶貧開發局負責人呼吁,應進一步加大對脫貧攻堅目標標準的宣傳,讓全社會認識到脫貧攻堅的目標是要解決絕對貧困,并不意味著貧困群眾脫貧后就能步入小康生活。即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未來還有相對貧困的問題要解決。
這,應該成為所有人的共識。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