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涼山新聞網 2016-05-08 16:12:00 5月6日中午13時許,西昌老城區綜合整治二期工程施工時,在石碼子附近原打鐵巷舊址處,發掘出大量古代錢幣,據了解,這批錢幣均為清代錢幣,總重量達187.6斤,是目前我州最大一次錢幣窖藏發現。
回顧:
挖地下管道發現文物痕跡
“昨天中午一點過,我接到現場施工人員的電話,說在打鐵巷那邊,挖掘機作業時發現了疑似古錢幣的東西,且數量較多,我們馬上組織文物管理研究員趕到了現場。”西昌市文物管理所所長馬玉萍激動地告訴記者。
這批錢幣重達187.6斤,據推算,除去附著在上面的泥土,總量有3萬多枚,是目前我州最大一次的錢幣窖藏發現。錢幣上的年號顯示,它們皆屬清代鑄幣,錢幣上分別寫著乾隆、嘉慶、道光、光緒通寶字樣,錢幣背面是滿文。
西昌市文物管理研究員姜先杰介紹:“當時挖出的坑有2.9米深,周邊的土已經松動了,現場是用挖掘機那個斗斗把我送到坑底的。錢幣所在的范圍大約占5平方米左右。”
文物發現后,挖掘機鏟到一旁的土堆里殘留有部分錢幣,引起了不少市民圍觀。為維持現場秩序、保障文物及市民的安全,西昌北城派出所、外南派出所分別安排了民警,并派出特勤警察在此值守,專業人員加緊現場清理,終于在7日凌晨0點左右,將文物清運完成,并將發掘地回填。
淵源:
錢幣或因東河洪水淹埋土下
記者在現場看到,挖掘出來的錢幣不僅數量龐大,而且串連整齊,很少出現破損。在泥土包裹中,將錢幣串起來的麻繩也依稀可見。這么多的清代錢幣集中被淹埋,是什么原因呢?
“初步推斷,是當時的錢莊遇到了不可抗災害時被淹埋的。”西昌市文管所副研究員張正寧告訴記者,“史料記載,西街曾經是清代西昌最繁華的街區,有諸如寶豐樓在內的多個錢莊。”
“猜測一是錢幣大量被埋可能是當時東河發洪水所致,洪水沖垮房屋,將錢莊錢幣淹埋地下。猜測二是地震所致。”張正寧介紹,“目前掌握的情況看,第一種猜測的可能性更大。”
“第一,這批錢幣的年代包括乾隆、嘉慶、道光、光緒,沒有出現光緒以后的,因此我們推斷它們的被淹埋時間是在光緒年間。第二,有史料記載,清朝光緒年間東河發過一次大洪水,把城墻都沖垮了一部分,此次文物出土的位置西街口打鐵巷在位置上符合這一點。第三,出土錢幣的周圍的瓦片、鵝卵石、淤泥等種種跡象顯示,很有可能是洪水淹埋所致。”張正寧說道。
注意:
錢幣系古文物不可擅自帶走
目前,西昌市文管所已經將這批文物收存,并將通過專業的文物清理保存方式對它們進行清洗、保護。
不過,發現文物前,挖掘機在作業時挖出的土堆中,殘存有少量古錢幣。因此在文物發掘現場完成清理、回填之前,有部分市民擅自挖取、帶走古錢幣的現象出現。
“當時地上挖出來的坑很深,周邊的土也已經松動了,工作人員在抓緊搜救文物的同時,我們也非常擔心現場圍觀群眾的安全,現場民警在維持秩序,有一些市民不聽勸阻在旁邊的土堆翻找錢幣,甚至有的人撿到了就現場開賣。”馬玉萍告訴記者,“根據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民警對這種情況予以了現場制止,并將市民拾得的古錢幣收回,現在那部分古錢幣已經送往外南派出所暫時保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在我國境內出土的文物屬于國家所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哄搶、私分、藏匿。在此,我們呼吁市民不要在文物發掘地擅自挖掘、破壞現場,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文/圖 本報記者 王媛 (現場圖片由西昌市文管所提供)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來源: 涼山新聞網 2016-05-08 16:12:00 5月6日中午13時許,西昌老城區綜合整治二期工程施工時,在石碼子附近原打鐵巷舊址處,發掘出大量古代錢幣,據了解,這批錢幣均為清代錢幣,總重量達187.6斤,是目前我州最大一次錢幣窖藏發現。
回顧:
挖地下管道發現文物痕跡
“昨天中午一點過,我接到現場施工人員的電話,說在打鐵巷那邊,挖掘機作業時發現了疑似古錢幣的東西,且數量較多,我們馬上組織文物管理研究員趕到了現場。”西昌市文物管理所所長馬玉萍激動地告訴記者。
這批錢幣重達187.6斤,據推算,除去附著在上面的泥土,總量有3萬多枚,是目前我州最大一次的錢幣窖藏發現。錢幣上的年號顯示,它們皆屬清代鑄幣,錢幣上分別寫著乾隆、嘉慶、道光、光緒通寶字樣,錢幣背面是滿文。
西昌市文物管理研究員姜先杰介紹:“當時挖出的坑有2.9米深,周邊的土已經松動了,現場是用挖掘機那個斗斗把我送到坑底的。錢幣所在的范圍大約占5平方米左右。”
文物發現后,挖掘機鏟到一旁的土堆里殘留有部分錢幣,引起了不少市民圍觀。為維持現場秩序、保障文物及市民的安全,西昌北城派出所、外南派出所分別安排了民警,并派出特勤警察在此值守,專業人員加緊現場清理,終于在7日凌晨0點左右,將文物清運完成,并將發掘地回填。
淵源:
錢幣或因東河洪水淹埋土下
記者在現場看到,挖掘出來的錢幣不僅數量龐大,而且串連整齊,很少出現破損。在泥土包裹中,將錢幣串起來的麻繩也依稀可見。這么多的清代錢幣集中被淹埋,是什么原因呢?
“初步推斷,是當時的錢莊遇到了不可抗災害時被淹埋的。”西昌市文管所副研究員張正寧告訴記者,“史料記載,西街曾經是清代西昌最繁華的街區,有諸如寶豐樓在內的多個錢莊。”
“猜測一是錢幣大量被埋可能是當時東河發洪水所致,洪水沖垮房屋,將錢莊錢幣淹埋地下。猜測二是地震所致。”張正寧介紹,“目前掌握的情況看,第一種猜測的可能性更大。”
“第一,這批錢幣的年代包括乾隆、嘉慶、道光、光緒,沒有出現光緒以后的,因此我們推斷它們的被淹埋時間是在光緒年間。第二,有史料記載,清朝光緒年間東河發過一次大洪水,把城墻都沖垮了一部分,此次文物出土的位置西街口打鐵巷在位置上符合這一點。第三,出土錢幣的周圍的瓦片、鵝卵石、淤泥等種種跡象顯示,很有可能是洪水淹埋所致。”張正寧說道。
注意:
錢幣系古文物不可擅自帶走
據文物管理研究員介紹,這批古錢幣的發現對于研究西昌的經濟發展史、貨幣鑄造史有著重要意義。較之前在州內出土古錢幣的情況而言,此次發現的錢幣數量最大,且種類多、品種齊。目前,西昌市文管所已經將這批文物收存,并將通過專業的文物清理保存方式對它們進行清洗、保護。
不過,發現文物前,挖掘機在作業時挖出的土堆中,殘存有少量古錢幣。因此在文物發掘現場完成清理、回填之前,有部分市民擅自挖取、帶走古錢幣的現象出現。
“當時地上挖出來的坑很深,周邊的土也已經松動了,工作人員在抓緊搜救文物的同時,我們也非常擔心現場圍觀群眾的安全,現場民警在維持秩序,有一些市民不聽勸阻在旁邊的土堆翻找錢幣,甚至有的人撿到了就現場開賣。”馬玉萍告訴記者,“根據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民警對這種情況予以了現場制止,并將市民拾得的古錢幣收回,現在那部分古錢幣已經送往外南派出所暫時保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在我國境內出土的文物屬于國家所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哄搶、私分、藏匿。在此,我們呼吁市民不要在文物發掘地擅自挖掘、破壞現場,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文/圖 本報記者 王媛 (現場圖片由西昌市文管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