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我省進一步細分出集成電路與新型顯示、新一代網絡技術等16個重點產業,并建立省領導聯系指導16個重點產業領域和數字經濟工作推進機制。
近期,16個重點產業培育方案陸續印發。產業培育有何新風向?四川日報即日推出系列報道《產業新風向·打開 16個重點產業培育方案》,聚焦政策亮點,回應各方關切。敬請垂注。
本報訊(記者朱雪黎)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今年怎么干?近日,我省陸續印發16個重點產業培育方案,將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的“規劃圖”變為“施工圖”。
16個重點產業是對我省重點培育五大萬億級產業的再細分,是加快推動“5+1”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和關鍵點。16個重點產業分別為集成電路與新型顯示、新一代網絡技術、大數據、軟件與信息服務、航空與燃機、智能裝備、軌道交通、新能源與智能汽車、農產品精深加工、優質白酒、精制川茶、醫藥健康、新材料、清潔能源、綠色化工、節能環保。
16個重點產業培育方案則是在省領導聯系指導16個重點產業領域和數字經濟工作推進機制下,由各辦公室組織力量深入調查研究、論證、編制而成。
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方向,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成鏈”“集群”發展,是培育方案的主攻方向。目前,全省已圍繞16個重點產業和數字經濟領域梳理出500余個項目。我省還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家部委和央企的對接,深化與更多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企業500強企業的戰略合作,推動更多技術先進、附加值高、帶動性強的項目落地四川。省工業發展資金也將進一步提高支持集中度,重點支持16個重點產業和數字經濟領域的項目。
按照五大萬億級產業的目標和時間節點,16個重點產業培育方案均倒排分解任務,形成“清單制+責任制”,使工作任務具體化,工作抓手更實化、工作成效可量化。
進一步營造良好環境,壯大市場主體,也是培育方案的共同亮點。我省將繼續深入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狠抓各項政策落地落實,鼓勵民間資本投入“5+1”產業發展。在打造一批大企業大集團的同時,同步加快中小微企業梯度培養,扶壯培優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一批科技型小微企業和制造業單打冠軍,催生一批獨角獸企業和行業小巨人,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此外,實質性降低企業負擔,逐步降低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消除歧視性限制和隱形障礙,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等也將成為重要抓手。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
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我省進一步細分出集成電路與新型顯示、新一代網絡技術等16個重點產業,并建立省領導聯系指導16個重點產業領域和數字經濟工作推進機制。
近期,16個重點產業培育方案陸續印發。產業培育有何新風向?四川日報即日推出系列報道《產業新風向·打開 16個重點產業培育方案》,聚焦政策亮點,回應各方關切。敬請垂注。
本報訊(記者朱雪黎)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今年怎么干?近日,我省陸續印發16個重點產業培育方案,將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的“規劃圖”變為“施工圖”。
16個重點產業是對我省重點培育五大萬億級產業的再細分,是加快推動“5+1”產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和關鍵點。16個重點產業分別為集成電路與新型顯示、新一代網絡技術、大數據、軟件與信息服務、航空與燃機、智能裝備、軌道交通、新能源與智能汽車、農產品精深加工、優質白酒、精制川茶、醫藥健康、新材料、清潔能源、綠色化工、節能環保。
16個重點產業培育方案則是在省領導聯系指導16個重點產業領域和數字經濟工作推進機制下,由各辦公室組織力量深入調查研究、論證、編制而成。
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方向,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成鏈”“集群”發展,是培育方案的主攻方向。目前,全省已圍繞16個重點產業和數字經濟領域梳理出500余個項目。我省還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家部委和央企的對接,深化與更多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企業500強企業的戰略合作,推動更多技術先進、附加值高、帶動性強的項目落地四川。省工業發展資金也將進一步提高支持集中度,重點支持16個重點產業和數字經濟領域的項目。
按照五大萬億級產業的目標和時間節點,16個重點產業培育方案均倒排分解任務,形成“清單制+責任制”,使工作任務具體化,工作抓手更實化、工作成效可量化。
進一步營造良好環境,壯大市場主體,也是培育方案的共同亮點。我省將繼續深入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狠抓各項政策落地落實,鼓勵民間資本投入“5+1”產業發展。在打造一批大企業大集團的同時,同步加快中小微企業梯度培養,扶壯培優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一批科技型小微企業和制造業單打冠軍,催生一批獨角獸企業和行業小巨人,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此外,實質性降低企業負擔,逐步降低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消除歧視性限制和隱形障礙,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等也將成為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