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首頁>>時政要聞>>從鄧池溝到國家公園 大熊貓家園修復路

從鄧池溝到國家公園 大熊貓家園修復路

發布時間:2019/4/1 11:39:49 瀏覽:345
[摘要]從鄧池溝到國家公園 大熊貓家園修復路

難忘時刻 亮相 1869年4月1日采集于四川穆坪(現寶興)的大熊貓模式標本雅寶。 (圖片來自《四川省志·大熊貓志》)

救援 1984年7月23日,在寶興縣蜂桶寨鄉發現一只患病大熊貓。保護區工作人員和當地村民,蹚過水流湍急的寶興河,將大熊貓營救回保護區。 高華康攝

款待 2010年2月4日,由于冬季山上食物匱乏,一只野生大熊貓來到寶興縣五龍鄉東升村村民李廷忠家“做客”,李廷忠熱情地拿出排骨等款待它。此后幾年的冬季,這只大熊貓都要來“做客”打牙祭。 高華康攝

放歸 2018年12月27日,大熊貓“小核桃”放歸自然,這也是首次在成都野化放歸大熊貓。 本報記者何海洋攝

在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緣發現野生大熊貓,

名山區蒙頂山首現野生大熊貓……

一個又一個“首次”的出現,證明了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年

第一只

1986年8月12日,臥龍核桃坪基地內,首只人工圈養的大熊貓“藍天”降生。迄今,全世界共有圈養大熊貓548只

第一批

1963年,我省第一批以大熊貓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區——臥龍、喇叭河自然保護區等建立。迄今,我國已經擁有67個有大熊貓分布的自然保護區,四川境內有46個

第一名

1937年2月,大熊貓“蘇琳”在芝加哥動物園與美國公眾見面。第一天就吸引了5.3萬人擠進動物園,這一紀錄保持至今

第一面

1869年4月1日,150年前的今天,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在雅安市寶興縣鄧池溝發現“花熊”,并命名為大貓熊(Giant Panda)

第一對

1994年,大熊貓“梅梅”和“永明”從成都出發,前往日本和歌山縣白浜野生動物園。這是我國宣布大熊貓國際科研合作之后,第一對出國的大熊貓

第一次

2006年4月28日,大熊貓“祥祥”在臥龍被放歸自然,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放歸圈養大熊貓

最大面積

2017年4月,《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印發,其中四川園區占地20177平方公里,占整個國家公園面積的74.4%

翠谷縱橫、溪水長流……初春時節,位于雅安寶興縣大山腹地的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鄧池溝里已是山巒疊翠。

3月30日,在鄧池溝戴維旅游新村,村民正在為幾個月后將到來的旅游旺季開始著手準備。“這里生態好,每年夏天,有不少外地游客來避暑。”村主任熊繼華說。

作為科學發現大熊貓的起源地,自1869年阿爾芒·戴維在鄧池溝科學發現大熊貓后,鄧池溝便名揚世界。也正因為大熊貓,鄧池溝周邊400平方公里,被全部納入蜂桶寨鄉自然保護區紅線范圍,通過生態保護與修復,以最大程度保護野生大熊貓的生活棲息地。

而今,在一棒又一棒的“接力”中,我省野生大熊貓棲息地不斷修復,面積覆蓋達兩百多萬公頃。從鄧池溝到如今川陜甘三省聯合試點建設世界唯一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在這場長達數十年的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工作中,也打響了一場跨世紀的生態建設戰役。

□本報記者陳碧紅

從砍樹到護林 46個自然保護區筑起生態家園

同樣是在鄧池溝里忙碌,同樣每天圍繞著大熊貓“打轉”,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佐林卻忙著另外一大攤事。

從野生動植物保護巡邏到森林防火,從打擊偷盜獵和采集,再到開展社區環境教育,在蜂桶寨自然保護區,這片近400平方公里的大山里,佐林從幾代森林“護衛者”們的手中接過接力棒,繼續守好這片綠水青山。“最大程度保持好蜂桶寨森林生態系統的原始風貌,做好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這就是我們的使命。”佐林表示。

蜂桶寨,只是四川保護大熊貓棲息地的一個縮影。自1963年我省在汶川臥龍、南坪白河、平武王朗、天全喇叭河建立了第一批以保護大熊貓為主要對象的自然保護區以來,迄今全省已建立起46個以大熊貓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春風又綠山林。1998年后,我省率先徹底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次年又實施坡地退耕還林工程,數以十萬計的伐木工人放下斧頭拿起鋤頭,開展一場浩大的植樹造林活動,“砍樹人”變成“護林人”。

為了進一步保護大熊貓棲息地,雅安等地的多家礦山和污染企業被相繼關閉。與此同時,全省涉及大熊貓棲息地的多個縣市,在核心區內實行生態移民工程,給大熊貓更多生存空間。

2005年10月,瀘定縣灣東村兩村民在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緣發現大熊貓,打破了以往大熊貓只出現在大渡河東岸的記載;2014年3月,雅安名山區蒙頂山首現野生大熊貓……一個又一個“首次”的出現,無疑證明了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由于保護大熊貓成績卓著,2006年7月,四川邛崍山系“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9245平方公里大熊貓棲息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岷山山系大熊貓分布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授予“獻給地球的禮物”獎項。

從多頭到統一 整體保護有助改善棲息地“破碎化”現象

今年1月,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又迎來一件大事: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管理分局在此掛牌。這意味著,在這片400平方公里的保護區內,今后將更加突出對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人為活動增量將受到嚴格控制。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保護管理機構政出多門、設置分散、多頭管理,嚴重制約了大熊貓保護管理水平的提升。”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局長劉宏葆說,實施規范保護,就是將現有散落在各級保護地中的自然資源統一收歸到一個管理主體下,統一規劃、保護和管理。

為保護大熊貓棲息地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促進大熊貓種群穩定繁衍,按照中央部署,川陜甘三省將聯合行動,試點建設世界唯一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去年10月29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在成都掛牌成立,標志著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根據規劃,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2.7萬多平方公里,其中四川占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左右。“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是國際環保組織‘保護國際(CI)’選定的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這里可以說是一個‘活的博物館’。”大熊貓專家認為,棲息地的整體保護將有助于改善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島嶼化”現象,擴大大熊貓的基因庫,也將為今后大熊貓放歸野外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相關報道

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明確年度工作重點:

合理選擇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各入口

本報訊(記者 王成棟)根據中央要求,明年年底前,四川作為牽頭省份將要完成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今年,我省將圍繞編制試點后期規劃、推動地方立法、開展生態修復和公園體系建設四大重點展開工作,以確保任務如期完成。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正式明確年度工作重點。

在規劃編制方面,要啟動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資源監測體系建設、生態修復、入口社區建設等專項規劃編制,合理選擇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各入口。

在立法層面,將結合國家相關法規,組織開展四川園區條例論證,研究相關配套法規,推進相關制度建設。

生態修復方面,我省將整合現有資金,推進棲息地廊道建設、植樹造林等。同時,在園區內建立野生大熊貓譜系、基因庫和數據庫,逐步實現野外小種群復壯和野生大熊貓種群精細化管理。

體系建設領域,重點圍繞構建大熊貓國家公園標準規范體系展開。主要內容包括構建國家公園項目建設和標識系統、解說系統、生態廊道建設、生物多樣性監測等技術標準規范。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發表評論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