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首頁>>公益捐助>>攀枝花圍繞“水文章”幫扶木里縣:九年

攀枝花圍繞“水文章”幫扶木里縣:九年“水援”不斷 高原藏區“解渴”

發布時間:2019/5/30 13:30:40 瀏覽:505
[摘要]攀枝花圍繞“水文章”幫扶木里縣:九年“水援”不斷 高原藏區“解渴”

開欄語

對口幫扶藏區工作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一環。從2012年起,我省選派骨干人員深入藏區,開展對口幫扶工作。2016年,將省內對口援藏由“7 + 20”擴展為“9 + 32”。截至目前,全省已有5800余人先后奔赴藏區,幫扶人員覆蓋所有藏區縣。

今年,省內啟動第五批次對口支援藏區工作,“點對點”“面對面”的全域結對幫扶工作即將展開。即日起,本報聯合有關部門,推出大型新聞采訪報道“2019援藏紀行·決勝脫貧攻堅”,深入受援藏區,記錄新時代藏區發展動人故事,敬請垂注。

  本報記者 王代強

“自從第二供水廠建成后,家里煮飯再沒缺過水,而且很充足。”5月27日12時許,到了做午飯時間,家住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城區的阿瑪次仁擰開廚房水龍頭,清水涌出。阿瑪次仁口中的第二供水廠,是攀枝花援建的木里縣城首個全天候供水廠。

木里縣平均海拔3100米,雖然雅礱江、木里河、水洛河縱貫全境,但因處干熱河谷,地廣人稀,每年3-6月進入旱季,居民用水不充足。9年來,對口幫扶木里的攀枝花,圍繞當地群眾用水需求做好“水文章”,不僅解決了縣城3萬多居民常常喊“渴”的難題,而且持續解決當地農業用水問題。

  自動化處理10分鐘出清水

從縣城中心驅車,10多分鐘后來到位于喬瓦鎮娃日瓦村上桃灣組的第二供水廠。供水廠占地約12畝,廠區內花木蔥蘢,一棟棟類似樓房的建筑,實則是三類主要設施:兩個過濾池、兩個沉淀池、兩個清水池。

在2號沉淀池下,屋前屋后分別排列著8只消防栓形狀的排泥閥。沿一架灰色鋼梯,登上2號沉淀池屋頂,便看到沉淀池由8口直徑1米多的“小井”組成,每口井的水位不同,從魯珠溝取回來的水,依次從高水位井流入低水位井,最終匯入一個大池子里。這是水處理的一個環節——回流沉淀。

大池子旁邊有兩個布滿管道的斜底池子,從上往下看,呈現出“水往高處流”的有趣現象。供水廠辦公室主任楊文杰介紹,這是另一個處理環節——斜管沉淀。“經過大約10分鐘處理,取回來的水就變成清水了。”該供水廠購置并采用了先進設備,整個處理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經過過濾、沉淀、消毒三個關鍵處理環節后,水質已經很好了,直接喝都沒問題。”

在該供水廠綜合樓控制室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各關鍵設備運行數據。工作人員坐在電腦旁輕點鼠標,即可控制閥門開關,管理供水廠一般只需 1人值班監控。

據介紹,以前木里縣城僅有第一供水廠,取水點在約12公里外的魯珠溝。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木里縣城人口增多,縣城居民日生活用水量由3000噸升至5000噸左右。而第一供水廠日供水量只有3000噸,只能分片區、分時段供水。一位居民回憶,一盆水早上洗臉、中午洗臉、晚上洗腳是常事,為了煮飯,常常要提前準備一桶水。

攀枝花援藏干部與木里縣委縣政府一道,共同謀劃建設第二供水廠,提升縣城供水能力。

  水的故事一直在延續

攀枝花幫扶木里,重點圍繞當地群眾用水需求做好“水文章”。

2012年7月12日,木里縣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第一供水廠的取水口、運水管網、處理設施設備等全被毀壞,全城斷電、停水。 攀枝花市委主要領導帶隊的攀枝花援藏工作組,帶著捐贈藏區的4臺挖掘機、2臺裝載機抵達縣城,進行搶險救災,并迅速制定木里縣恢復供水設施及源水管道應急搶險方案,短短3天時間實現縣城分時分段供水。

第二供水廠項目開建,攀枝花援助了800萬元,并承擔規劃、選址、設計、施工、監理等重點任務。2014年5月,木里縣第二供水廠投用。這是木里縣城首個24小時全天候供水的水廠,日供水量最高可達7000噸,能完全滿足縣城3萬多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楊文杰說,不但水量更充足,水質也更好。為保護好水源,當地在兩個供水廠的取水口打造了生態保護區。

“第二供水廠只是攀枝花援建木里,做好眾多‘水文章’中的一篇。”攀枝花市援藏干部、木里縣副縣長朱明高介紹,自2010年以來,攀枝花市還投資援助木里縣建成水窖、蓄水池近300口;改建供水管網30多公里。今年,攀枝花計劃投資189萬元,幫助木里縣建設生產灌溉用水工程7公里、實施修復水毀村道項目1個。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發表評論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