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本報記者楊樹攝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主體封頂
□本報記者羅之飏
5月30日上午,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太陽神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此次封頂的是混凝土澆筑部分,即航站樓的“骨架”。按照工期安排,T1航站樓2020年12月將完成裝飾裝修、進入設備調試和驗收交付階段。
T1航站樓“骨架”施工運用了哪些高科技?有哪些新特點?記者赴現場進行了探訪。
科技含量高 T1航站樓已有23項科技成果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頂部鋼結構橫梁上掛滿了祝賀條幅。中央大廳4樓正中間預留一塊布滿鋼筋的樓板,封頂儀式上,這里將澆筑最后一方混凝土。
T1航站樓共分為A、B、C、D四個區域。如果將整個T1航站樓比作“太陽神鳥”翅膀的話,A、B、C三個指廊就像翅膀上伸出去的三支羽毛,由D區中央大廳連接在一起。
記者在現場看到,T1航站樓頂部覆蓋了巨大的鋼制構件,造型呈長弧形,下方為成都至自貢線天府機場段高鐵隧道。復雜的設計意味著大量的異形建筑結構將用于該航站樓,如1283米超長混凝土、15米超高支模架體、3米厚弧形頂板等。
據中建八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項目總工程師石鵬介紹,為解決施工難題,項目部在架體選擇和主龍骨選用上采用了超厚結構架體和彎曲工字鋼主龍骨,并通過BIM(建筑信息模型化)技術,提前解決工程中存在的問題,節省工期和成本。自T1航站樓開工以來,項目部已經完成了23項科技成果,獲得了全國BIM大賽銀獎,受理并授權專利4項,申報省級工法8項。
環保意識強 施工污廢水“零排放”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的施工以“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為目標。記者在現場看到,剛剛封頂的混凝土樓面十分干凈,正在吊裝的鋼結構構件堆放整齊,塔吊、起重機等施工設備標識清楚、井然有序。
中建八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項目經理詹進生告訴記者,該航站樓施工過程中,從節能、節材、節水、節地與環境保護幾方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采取了多項綠色施工措施,目前已獲得四川省綠色施工示范工程授牌。
在污水處理上,T1航站樓項目臨建設施(工人臨時宿舍)地處飛行區,無配套市政管網。為確保用水,投入120余萬元購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達標清水用于廁所獨立沖水系統、綠化灌溉、道路沖洗、圍擋清洗等,實現污廢水“零排放”,目前已節約用水10.8萬噸。通過LED智能燈控制系統、工人生活區中央空調系統以及空氣能熱水器等技術手段,已節約用電161萬千瓦時,預計總節電量將達483萬千瓦時。
為解決工地防塵難題,安裝了環境監測聯動降塵系統,監測現場溫度、噪音、PM10、PM2.5濃度、風速等,數據通過“云筑智聯”實時上傳,管理人員通過手機APP實時監控。“當現場污染物濃度超過國家規定時,與之相連接的降塵系統自動啟動,待污染物濃度降至警戒線以下后,降塵系統自動停止。”詹進生介紹。
人文關懷細 從出口到換乘區最遠僅150米
當天封頂的不僅有T1航站樓的地上4層部分,其地下高鐵隧道也同步封頂。
記者走進T1航站樓內部看到,連接三個指廊的中央大廳十分寬敞,未來這里將是辦票大廳,不僅會布局行李分揀系統、監控系統等,也會作為立體交通樞紐的“咽喉區域”而存在。
石鵬告訴記者,旅客可選擇高鐵、地鐵、大巴、自駕四種出行方式,從出口到這四種交通出行方式的換乘區域,直線距離最遠只有150米。從中央大廳到3個指廊登機,距離都只有750米。
T1航站樓施工過程也充滿人文關懷。記者了解到,T1航站樓總用工量達3000人,為營造舒適的居住環境,確保工友們良好休息,中建八局在工人生活區投入800余萬元的中央空調系統,根據日常溫度變化適時開啟與關閉。為滿足工人們盥洗需求,中建八局還投入4套空氣能熱水系統,不排放廢氣和有毒氣體。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5月30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本報記者楊樹攝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主體封頂
□本報記者羅之飏
5月30日上午,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太陽神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此次封頂的是混凝土澆筑部分,即航站樓的“骨架”。按照工期安排,T1航站樓2020年12月將完成裝飾裝修、進入設備調試和驗收交付階段。
T1航站樓“骨架”施工運用了哪些高科技?有哪些新特點?記者赴現場進行了探訪。
科技含量高 T1航站樓已有23項科技成果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頂部鋼結構橫梁上掛滿了祝賀條幅。中央大廳4樓正中間預留一塊布滿鋼筋的樓板,封頂儀式上,這里將澆筑最后一方混凝土。
T1航站樓共分為A、B、C、D四個區域。如果將整個T1航站樓比作“太陽神鳥”翅膀的話,A、B、C三個指廊就像翅膀上伸出去的三支羽毛,由D區中央大廳連接在一起。
記者在現場看到,T1航站樓頂部覆蓋了巨大的鋼制構件,造型呈長弧形,下方為成都至自貢線天府機場段高鐵隧道。復雜的設計意味著大量的異形建筑結構將用于該航站樓,如1283米超長混凝土、15米超高支模架體、3米厚弧形頂板等。
據中建八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項目總工程師石鵬介紹,為解決施工難題,項目部在架體選擇和主龍骨選用上采用了超厚結構架體和彎曲工字鋼主龍骨,并通過BIM(建筑信息模型化)技術,提前解決工程中存在的問題,節省工期和成本。自T1航站樓開工以來,項目部已經完成了23項科技成果,獲得了全國BIM大賽銀獎,受理并授權專利4項,申報省級工法8項。
環保意識強 施工污廢水“零排放”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的施工以“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為目標。記者在現場看到,剛剛封頂的混凝土樓面十分干凈,正在吊裝的鋼結構構件堆放整齊,塔吊、起重機等施工設備標識清楚、井然有序。
中建八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項目經理詹進生告訴記者,該航站樓施工過程中,從節能、節材、節水、節地與環境保護幾方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采取了多項綠色施工措施,目前已獲得四川省綠色施工示范工程授牌。
在污水處理上,T1航站樓項目臨建設施(工人臨時宿舍)地處飛行區,無配套市政管網。為確保用水,投入120余萬元購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達標清水用于廁所獨立沖水系統、綠化灌溉、道路沖洗、圍擋清洗等,實現污廢水“零排放”,目前已節約用水10.8萬噸。通過LED智能燈控制系統、工人生活區中央空調系統以及空氣能熱水器等技術手段,已節約用電161萬千瓦時,預計總節電量將達483萬千瓦時。
為解決工地防塵難題,安裝了環境監測聯動降塵系統,監測現場溫度、噪音、PM10、PM2.5濃度、風速等,數據通過“云筑智聯”實時上傳,管理人員通過手機APP實時監控。“當現場污染物濃度超過國家規定時,與之相連接的降塵系統自動啟動,待污染物濃度降至警戒線以下后,降塵系統自動停止。”詹進生介紹。
人文關懷細 從出口到換乘區最遠僅150米
當天封頂的不僅有T1航站樓的地上4層部分,其地下高鐵隧道也同步封頂。
記者走進T1航站樓內部看到,連接三個指廊的中央大廳十分寬敞,未來這里將是辦票大廳,不僅會布局行李分揀系統、監控系統等,也會作為立體交通樞紐的“咽喉區域”而存在。
石鵬告訴記者,旅客可選擇高鐵、地鐵、大巴、自駕四種出行方式,從出口到這四種交通出行方式的換乘區域,直線距離最遠只有150米。從中央大廳到3個指廊登機,距離都只有750米。
T1航站樓施工過程也充滿人文關懷。記者了解到,T1航站樓總用工量達3000人,為營造舒適的居住環境,確保工友們良好休息,中建八局在工人生活區投入800余萬元的中央空調系統,根據日常溫度變化適時開啟與關閉。為滿足工人們盥洗需求,中建八局還投入4套空氣能熱水系統,不排放廢氣和有毒氣體。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