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樊邦平
又是一個豐收季。省農業農村廳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夏糧有望再增產。
不只是田間,天府沃野,喜訊頻傳。6月5日,全國首批20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出爐,成都市郫都區唐昌街道戰旗村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協同治理做法入選;6月1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在眉山開幕,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共話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6月13日,農業農村部公示2019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我省3個園區入圍……
豐收,源于牢記使命,追夢奔跑。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要求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四川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擦亮,加快推動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一年多來,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統籌推進鄉村“五個振興”,推動四川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高位謀劃 構建鄉村振興“四梁八柱”
“有了藍圖,可以放開手腳大膽干了。”6月17日,手捧新鮮出爐的縣域鄉村振興規劃,履新不到4個月的廣漢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剛吃下一顆“定心丸”。
一個月前,我省首批試點的22個縣域鄉村振興規劃通過評審,通過建立城鄉融合、多規合一的“1+6+N”縣域規劃體系,從規劃機制上為全省探路。
這是我省以頂層設計精準作答的一個縮影。去年初,省委一號文件出臺,系統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而后,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四次全會進一步謀劃部署。去年9月,全省鄉村振興大會召開,14位省領導帶隊考察,省市縣鄉村五級干部和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萬余人參會,規格、規模、方式都刷新近年來全省“三農”會議紀錄,全面吹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會后不久,《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印發,部署18類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成為攬總的綱領性文件。
作為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指揮棒”,《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評激勵辦法(試行)》緊跟著出臺,明確2019年起每年考核評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市、區)10個、先進鄉鎮50個、示范村500個,一次性分別給予6000萬元、500萬元、60萬元補助。為抓住現代農業發展“牛鼻子”,打好鄉村振興第一仗,《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考評激勵方案》和《“美麗四川·宜居鄉村”推進方案(2018—2020 年)》分別出臺。
至此,我省構建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
深化改革 鑄就鄉村振興蓬勃新動能
5月14日,我省首次掛牌競拍土地承包經營權,瀘縣喻寺鎮譚壩村第一村民小組20畝地30年承包經營權以72萬元成交。譚壩村黨總支書記馬仕彬定下小目標,乘著農村改革東風,爭取招商引資10億元,把譚壩村打造成川南鄉村振興樣板。
譚壩村不是個案。作為我國農村改革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我省秉承敢為天下先精神,啃硬骨,蹚深水,著力構建“人地錢”留在鄉村流向鄉村的機制,鑄就鄉村振興全面起航的強勁引擎。
從土地破冰,將改革進行到底。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去年底我省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除三州和雅安外,全省農村家底已基本摸清。去年12月,廣漢市向陽鎮榮升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獲頒全省第一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這讓理事長李方貴信心倍增,“2019年集體‘蛋糕’要做大到40萬元。”今年,我省正研究制定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體辦法,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巴蜀鄉村,“人氣”也日益匯聚。去年出臺的促進返鄉下鄉創業22條措施和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16條措施,已吸引65萬農民工返鄉創業,創辦企業16萬戶,實現總產值3796.5億元。目前,我省已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2萬人。
去年底,全省推進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工作現場會明確,到2022年撬動銀行新增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500億元以上。今年元旦剛過,針對四川農業“10+3”產業體系開發的13款專屬信貸擔保產品問世,“錢從哪兒來”的問號不斷拉直。
改革底火越燒越旺。截至去年底,我省已累計出臺45個農業農村改革專項方案和指導意見,先后承擔國家層面部署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16項試點任務,我省4個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的15項試驗成果已轉化為中央相關文件的政策舉措,試驗成果轉化數量居全國第一位。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農業農村政策與改革工作會議暨家庭農場座談會上,我省以唯一設置新型職業農民管理機構的省份,作大會發言。
鎖定重點 統籌推進鄉村“五個振興”
鄉村振興,何處發力?今年省委一號文件,聚焦補齊45個深度貧困縣脫貧這個最大短板,對標糧食安全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兩大硬任務,突出以建設“10+3”產業體系為重點發展現代農業園區等三大重點任務,落實要素配置優先滿足等四個優先,構建鄉村振興考評激勵機制等五大機制,推進鄉村“五個振興”落地生根。
6月15日,看著即將竣工的現代農業園區,喜德縣冕山鎮洛發村貧困戶曲木阿比激動不已。這個以養豬場為核心的園區將是涼山最大的現代化養殖基地,有望帶動2000戶貧困戶脫貧奔康。
產業興旺是基礎。我省抓住現代農業園區這個“牛鼻子”,累計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建成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43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85個。今年從87個地方園區篩選60個“潛力股”,拿出6億元重點培育。
有了園區載體,重點是裝產業。去年以來,我省確定川糧(油)、川茶等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并制定5年推進方案,念好“優綠特強新實”六字經。油菜籽總產量躍居全國第一,生豬出欄和馬鈴薯產量穩居全國第一,“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穩居西部第一,安岳檸檬、蒼溪獼猴桃等行銷全球……農業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荷包越來越鼓,環境越來越美。我省全域啟動“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實施村莊清潔、“廁所革命”等五大行動,去年建成幸福美麗新村6765個。今年5月,武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獲國務院表揚,成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生動注腳。
不僅是產業和生態,我省廣泛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和鄉村文脈保護傳承行動,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鄉村社會正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去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躍升至全國第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9年保持高于全省城鎮居民和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千絲織錦繡,48.6萬平方公里的巴蜀大地上,6000多萬農民的夢想正拔節生長。天府沃野,正成為讓人更加向往的“詩和遠方”。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報記者 樊邦平
又是一個豐收季。省農業農村廳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夏糧有望再增產。
不只是田間,天府沃野,喜訊頻傳。6月5日,全國首批20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出爐,成都市郫都區唐昌街道戰旗村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協同治理做法入選;6月1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在眉山開幕,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共話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6月13日,農業農村部公示2019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我省3個園區入圍……
豐收,源于牢記使命,追夢奔跑。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要求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四川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擦亮,加快推動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一年多來,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統籌推進鄉村“五個振興”,推動四川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高位謀劃 構建鄉村振興“四梁八柱”
“有了藍圖,可以放開手腳大膽干了。”6月17日,手捧新鮮出爐的縣域鄉村振興規劃,履新不到4個月的廣漢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剛吃下一顆“定心丸”。
一個月前,我省首批試點的22個縣域鄉村振興規劃通過評審,通過建立城鄉融合、多規合一的“1+6+N”縣域規劃體系,從規劃機制上為全省探路。
這是我省以頂層設計精準作答的一個縮影。去年初,省委一號文件出臺,系統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而后,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四次全會進一步謀劃部署。去年9月,全省鄉村振興大會召開,14位省領導帶隊考察,省市縣鄉村五級干部和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萬余人參會,規格、規模、方式都刷新近年來全省“三農”會議紀錄,全面吹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會后不久,《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印發,部署18類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成為攬總的綱領性文件。
作為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指揮棒”,《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評激勵辦法(試行)》緊跟著出臺,明確2019年起每年考核評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市、區)10個、先進鄉鎮50個、示范村500個,一次性分別給予6000萬元、500萬元、60萬元補助。為抓住現代農業發展“牛鼻子”,打好鄉村振興第一仗,《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考評激勵方案》和《“美麗四川·宜居鄉村”推進方案(2018—2020 年)》分別出臺。
至此,我省構建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
深化改革 鑄就鄉村振興蓬勃新動能
5月14日,我省首次掛牌競拍土地承包經營權,瀘縣喻寺鎮譚壩村第一村民小組20畝地30年承包經營權以72萬元成交。譚壩村黨總支書記馬仕彬定下小目標,乘著農村改革東風,爭取招商引資10億元,把譚壩村打造成川南鄉村振興樣板。
譚壩村不是個案。作為我國農村改革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我省秉承敢為天下先精神,啃硬骨,蹚深水,著力構建“人地錢”留在鄉村流向鄉村的機制,鑄就鄉村振興全面起航的強勁引擎。
從土地破冰,將改革進行到底。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去年底我省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除三州和雅安外,全省農村家底已基本摸清。去年12月,廣漢市向陽鎮榮升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獲頒全省第一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這讓理事長李方貴信心倍增,“2019年集體‘蛋糕’要做大到40萬元。”今年,我省正研究制定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體辦法,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巴蜀鄉村,“人氣”也日益匯聚。去年出臺的促進返鄉下鄉創業22條措施和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16條措施,已吸引65萬農民工返鄉創業,創辦企業16萬戶,實現總產值3796.5億元。目前,我省已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2萬人。
去年底,全省推進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工作現場會明確,到2022年撬動銀行新增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500億元以上。今年元旦剛過,針對四川農業“10+3”產業體系開發的13款專屬信貸擔保產品問世,“錢從哪兒來”的問號不斷拉直。
改革底火越燒越旺。截至去年底,我省已累計出臺45個農業農村改革專項方案和指導意見,先后承擔國家層面部署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16項試點任務,我省4個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的15項試驗成果已轉化為中央相關文件的政策舉措,試驗成果轉化數量居全國第一位。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農業農村政策與改革工作會議暨家庭農場座談會上,我省以唯一設置新型職業農民管理機構的省份,作大會發言。
鎖定重點 統籌推進鄉村“五個振興”
鄉村振興,何處發力?今年省委一號文件,聚焦補齊45個深度貧困縣脫貧這個最大短板,對標糧食安全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兩大硬任務,突出以建設“10+3”產業體系為重點發展現代農業園區等三大重點任務,落實要素配置優先滿足等四個優先,構建鄉村振興考評激勵機制等五大機制,推進鄉村“五個振興”落地生根。
6月15日,看著即將竣工的現代農業園區,喜德縣冕山鎮洛發村貧困戶曲木阿比激動不已。這個以養豬場為核心的園區將是涼山最大的現代化養殖基地,有望帶動2000戶貧困戶脫貧奔康。
產業興旺是基礎。我省抓住現代農業園區這個“牛鼻子”,累計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建成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43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85個。今年從87個地方園區篩選60個“潛力股”,拿出6億元重點培育。
有了園區載體,重點是裝產業。去年以來,我省確定川糧(油)、川茶等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并制定5年推進方案,念好“優綠特強新實”六字經。油菜籽總產量躍居全國第一,生豬出欄和馬鈴薯產量穩居全國第一,“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穩居西部第一,安岳檸檬、蒼溪獼猴桃等行銷全球……農業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荷包越來越鼓,環境越來越美。我省全域啟動“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實施村莊清潔、“廁所革命”等五大行動,去年建成幸福美麗新村6765個。今年5月,武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獲國務院表揚,成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生動注腳。
不僅是產業和生態,我省廣泛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和鄉村文脈保護傳承行動,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鄉村社會正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去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躍升至全國第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9年保持高于全省城鎮居民和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千絲織錦繡,48.6萬平方公里的巴蜀大地上,6000多萬農民的夢想正拔節生長。天府沃野,正成為讓人更加向往的“詩和遠方”。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