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加快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綜述(下)
□本報記者 劉春華
7月18日上午,營山縣茶盤鄉罐坪村5組村民晏民高,通過家里電視機機頂盒搭載的“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模塊,進入營山縣檢察院視頻接訪中心。
不出家門就能向政法機關反映問題,是營山縣檢察院運用信息技術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的舉措之一,也是我省政法領域改革中運用信息科技讓群眾更快捷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縮影。
近年來,我省在加快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改革工作深度融合,統籌推進智慧法院、智慧檢察、智慧警務、智慧司法建設,破解政法領域改革難題,深入推進政法公共服務改革,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得到提升。
破解改革難題
讓公平正義更加可觸可感
公正高效是群眾對政法工作的最大期盼,插上科技翅膀的政法領域改革,圍繞公正高效破解改革難題,讓公平正義更加可觸可感。
破解執行難,推動“四川智慧執行”系統與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數據互聯,將協助執行納入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協助法院開展執行案件查人找物工作。
破解審限困擾,在全國率先構建辦案流程靜默化監管體系。成都中院審管辦副主任夏南介紹,辦案流程靜默化監管就像一個鬧鐘,對辦案流程中關鍵環節的時限節點實時監督、提醒,對異常變動等情形自動預警、催辦提示,為案件辦理和審判管理提供大數據支撐。
破解“同案不同判”,省法院研發并全面使用類案檢索系統,將最高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省法院發布的參考性案例,以及全省各級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納入比對范圍,為法官智能推送相關案例,以統一法律適用和裁判標準。
大數據信息提升辦案質效。政法領域建成跨部門大數據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實現政法各部門辦案平臺全聯通,電子卷宗網上流轉,大大提升了辦案質效。成都市檢察機關研發的公訴辦案3.0版,對1600余種證據的自動識別率近90%,案均耗時由50多分鐘縮短為10分鐘至15分鐘。
深化大數據應用
群眾安全感顯著提升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完善訴源治理模式,降低群眾解紛成本。
成都中院在全國首創“和合智解”e調解平臺,匯集成都優質司法調解資源,掌上即可操作,為群眾提供線上解紛服務。平臺自2016年6月上線至今,已受理調解案件3萬余件,58%的糾紛成功化解。
營山縣檢察院在營山縣、鄉(鎮)、村、社區構建842個遠程視頻終端,每一個終端都與縣檢察院接訪中心聯通,群眾在村上就能找到檢察、公安、法院、信訪等相關部門表達訴求。這個系統不僅方便了群眾,也為檢察機關和執法部門拓寬了執法司法線索來源。
全省全面推進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建設,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3652個,開通“12348”四川法網和12348法律服務熱線,日均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3500余人次。運用科技手段,對接法學會法律專家庫5529位專家,在線提供法律專業指導。
安全感在信息技術融入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提升。全省持續推動農村“雪亮工程”建設,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為主體,發動群眾參與平安建設和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在防控治安突出問題,防范重大案(事)件等方面發揮關鍵保障作用。
南充、瀘州等地在警務運行機制改革中,加強公共安全視頻建設聯網應用,開發網格員專用APP,整合平安建設相關職能部門信息資源,有效提升了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兩市刑事發案率最近幾年均連續下降。
深化公共服務改革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政法各部門提供了更加智能精準的公共服務。
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人民法院(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開發的“天府智法院”中的“智能預判”功能,運用當前最新的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可以對15類民商事案件進行訴訟風險智能預判,精準合理引導當事人訴訟。
省法院近日上線的“四川微法院”,當事人、訴訟代理人以人臉識別、手寫電子簽名的方式通過身份認證后,立案、繳費、證據交換、在線開庭、送達、糾紛多方參與聯動化解等訴訟事務實現全流程遠程線上辦理,真正破解打官司“跑累”“問累”“訴累”的難題。
信息技術手段讓政法領域公共服務事項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宜賓公安開設網上公安局,60%政務服務事項可網上辦理,部分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和寄遞送達,群眾不出門就可辦成事。
成都、南充等地出入境管理部門通過互聯網預約平臺,讓群眾可以在線預約辦證,最大限度縮短現場等候時間。
省市縣三級公安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服務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四川自貿試驗區的治安、出入境、交管改革措施全面落地,社會評價滿意度綜合指數達92.43。
“目前,具有四川特色的智慧政法體系已初步建成。”省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將著力優化政法智能化建設頂層設計,通過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設,將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四川加快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綜述(下)
□本報記者 劉春華
7月18日上午,營山縣茶盤鄉罐坪村5組村民晏民高,通過家里電視機機頂盒搭載的“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模塊,進入營山縣檢察院視頻接訪中心。
不出家門就能向政法機關反映問題,是營山縣檢察院運用信息技術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的舉措之一,也是我省政法領域改革中運用信息科技讓群眾更快捷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縮影。
近年來,我省在加快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改革工作深度融合,統籌推進智慧法院、智慧檢察、智慧警務、智慧司法建設,破解政法領域改革難題,深入推進政法公共服務改革,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得到提升。
破解改革難題
讓公平正義更加可觸可感
公正高效是群眾對政法工作的最大期盼,插上科技翅膀的政法領域改革,圍繞公正高效破解改革難題,讓公平正義更加可觸可感。
破解執行難,推動“四川智慧執行”系統與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數據互聯,將協助執行納入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協助法院開展執行案件查人找物工作。
破解審限困擾,在全國率先構建辦案流程靜默化監管體系。成都中院審管辦副主任夏南介紹,辦案流程靜默化監管就像一個鬧鐘,對辦案流程中關鍵環節的時限節點實時監督、提醒,對異常變動等情形自動預警、催辦提示,為案件辦理和審判管理提供大數據支撐。
破解“同案不同判”,省法院研發并全面使用類案檢索系統,將最高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省法院發布的參考性案例,以及全省各級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納入比對范圍,為法官智能推送相關案例,以統一法律適用和裁判標準。
大數據信息提升辦案質效。政法領域建成跨部門大數據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實現政法各部門辦案平臺全聯通,電子卷宗網上流轉,大大提升了辦案質效。成都市檢察機關研發的公訴辦案3.0版,對1600余種證據的自動識別率近90%,案均耗時由50多分鐘縮短為10分鐘至15分鐘。
深化大數據應用
群眾安全感顯著提升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完善訴源治理模式,降低群眾解紛成本。
成都中院在全國首創“和合智解”e調解平臺,匯集成都優質司法調解資源,掌上即可操作,為群眾提供線上解紛服務。平臺自2016年6月上線至今,已受理調解案件3萬余件,58%的糾紛成功化解。
營山縣檢察院在營山縣、鄉(鎮)、村、社區構建842個遠程視頻終端,每一個終端都與縣檢察院接訪中心聯通,群眾在村上就能找到檢察、公安、法院、信訪等相關部門表達訴求。這個系統不僅方便了群眾,也為檢察機關和執法部門拓寬了執法司法線索來源。
全省全面推進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建設,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3652個,開通“12348”四川法網和12348法律服務熱線,日均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3500余人次。運用科技手段,對接法學會法律專家庫5529位專家,在線提供法律專業指導。
安全感在信息技術融入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提升。全省持續推動農村“雪亮工程”建設,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為主體,發動群眾參與平安建設和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在防控治安突出問題,防范重大案(事)件等方面發揮關鍵保障作用。
南充、瀘州等地在警務運行機制改革中,加強公共安全視頻建設聯網應用,開發網格員專用APP,整合平安建設相關職能部門信息資源,有效提升了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兩市刑事發案率最近幾年均連續下降。
深化公共服務改革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政法各部門提供了更加智能精準的公共服務。
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人民法院(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開發的“天府智法院”中的“智能預判”功能,運用當前最新的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可以對15類民商事案件進行訴訟風險智能預判,精準合理引導當事人訴訟。
省法院近日上線的“四川微法院”,當事人、訴訟代理人以人臉識別、手寫電子簽名的方式通過身份認證后,立案、繳費、證據交換、在線開庭、送達、糾紛多方參與聯動化解等訴訟事務實現全流程遠程線上辦理,真正破解打官司“跑累”“問累”“訴累”的難題。
信息技術手段讓政法領域公共服務事項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宜賓公安開設網上公安局,60%政務服務事項可網上辦理,部分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和寄遞送達,群眾不出門就可辦成事。
成都、南充等地出入境管理部門通過互聯網預約平臺,讓群眾可以在線預約辦證,最大限度縮短現場等候時間。
省市縣三級公安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服務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四川自貿試驗區的治安、出入境、交管改革措施全面落地,社會評價滿意度綜合指數達92.43。
“目前,具有四川特色的智慧政法體系已初步建成。”省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將著力優化政法智能化建設頂層設計,通過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設,將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