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破解縣域經濟發展難題,依靠上級“開小灶”的空間不大,改革才是關鍵一招。這既是歷史經驗的啟示,也是現實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過建立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與經濟發展動力。四川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策源地和先行省份之一,縣域經濟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改革開放。當前,面臨內外環境重大變化帶來新挑戰的縣域經濟,只有堅持發展牽引和問題導向,深化改革開放,才能激發縣域經濟發展動力活力。
堅持發展牽引和問題導向,就是要在實施既定改革部署的同時,推出一批對縣域經濟發展起關鍵作用的改革舉措。深化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按照中央對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部署,有條件的市縣要在省直有關部門指導下先行先試,積極爭取設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進農村承包地、宅基地等資產資源“三權分置”,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激活“沉睡資本”。深化資源開發利益共享機制改革,針對資源開發紅利分享不夠、就地轉化率不高的問題,資源大縣要用好國家支持資源就地轉化、利益共享的政策,堅持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地方發展、惠及當地群眾相統一,讓資源所在地和遷居群眾從中受益,不能再走“資源拿走、污染留下,利潤拿走、問題留下”的老路。深化縣域投融資體制改革,正確處理合理舉債和防范風險的關系,堵后門、開前門,健全地方政府合法舉債機制,支持規范開展市場化合理融資;探索省市縣三級平臺公司合作模式,更好發揮投融資、盤活資源資產的功能作用;通過深入推進縣域金融機構體制機制改革,豐富農村金融服務主體,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深化人才“引育用留”機制改革,一手抓“定向培養”,一手抓“柔性引才”,解決人才缺乏這一困擾縣域發展的突出問題,實行基層人才評價特殊支持政策,拓展基層人才成長空間,充實基層干部隊伍。
開放也是改革,在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倒逼改革。推動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服務功能向縣域延伸,支持區位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鮮明、開放潛力較大的縣(市、區)創建自貿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鼓勵符合條件的開發區申報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支持爭創更多國家級開放口岸。培育一批外向型產業示范園區,發展開放型經濟。健全成本分擔和利益分享機制,支持跨區域、跨省域建設一批“飛地園區”,支持省際交界處的縣共建合作園區。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機制,用市場化辦法舉辦重大展會,支持縣(市、區)參與全省重大經貿投資促進活動,提高縣域開放型經濟水平。
置身新的歷史關頭,縣域經濟發展一般性地抓一抓、推一推,解決不了問題。我們要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動力活力,贏得主動,推動各項部署落地落實,更好地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夯實底部基礎。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本報評論員
破解縣域經濟發展難題,依靠上級“開小灶”的空間不大,改革才是關鍵一招。這既是歷史經驗的啟示,也是現實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過建立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與經濟發展動力。四川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策源地和先行省份之一,縣域經濟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改革開放。當前,面臨內外環境重大變化帶來新挑戰的縣域經濟,只有堅持發展牽引和問題導向,深化改革開放,才能激發縣域經濟發展動力活力。
堅持發展牽引和問題導向,就是要在實施既定改革部署的同時,推出一批對縣域經濟發展起關鍵作用的改革舉措。深化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按照中央對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部署,有條件的市縣要在省直有關部門指導下先行先試,積極爭取設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進農村承包地、宅基地等資產資源“三權分置”,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激活“沉睡資本”。深化資源開發利益共享機制改革,針對資源開發紅利分享不夠、就地轉化率不高的問題,資源大縣要用好國家支持資源就地轉化、利益共享的政策,堅持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地方發展、惠及當地群眾相統一,讓資源所在地和遷居群眾從中受益,不能再走“資源拿走、污染留下,利潤拿走、問題留下”的老路。深化縣域投融資體制改革,正確處理合理舉債和防范風險的關系,堵后門、開前門,健全地方政府合法舉債機制,支持規范開展市場化合理融資;探索省市縣三級平臺公司合作模式,更好發揮投融資、盤活資源資產的功能作用;通過深入推進縣域金融機構體制機制改革,豐富農村金融服務主體,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深化人才“引育用留”機制改革,一手抓“定向培養”,一手抓“柔性引才”,解決人才缺乏這一困擾縣域發展的突出問題,實行基層人才評價特殊支持政策,拓展基層人才成長空間,充實基層干部隊伍。
開放也是改革,在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倒逼改革。推動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服務功能向縣域延伸,支持區位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鮮明、開放潛力較大的縣(市、區)創建自貿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鼓勵符合條件的開發區申報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支持爭創更多國家級開放口岸。培育一批外向型產業示范園區,發展開放型經濟。健全成本分擔和利益分享機制,支持跨區域、跨省域建設一批“飛地園區”,支持省際交界處的縣共建合作園區。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機制,用市場化辦法舉辦重大展會,支持縣(市、區)參與全省重大經貿投資促進活動,提高縣域開放型經濟水平。
置身新的歷史關頭,縣域經濟發展一般性地抓一抓、推一推,解決不了問題。我們要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動力活力,贏得主動,推動各項部署落地落實,更好地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夯實底部基礎。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