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余輝
這兩天,一年一度的政法會議在四川成都舉行。
先是7月19日,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召開,出席會議的包括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副書記、公安部部長趙克志。
此外還有6位中央政法委委員: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
國家安全部部長陳文清
司法部部長傅政華
中央軍委政法委書記宋丹
作為“東道主”,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也出現在會議現場。
這場高規格會議強調,主動發現違法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突出問題,防止有錢人、有權人成為法外之人。
7月20日,大檢察官研討班和全國法院貫徹落實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精神專題會議也在成都舉行。
慣例中的例外
需要說明的是,這次會議是慣例。
從2014年起,中央政法委每年都會召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但選擇的地點不一樣,如2016年7月選在了吉林長春,2017年7月選在了貴州貴陽,2018年選在了廣東深圳,今年則是四川成都。
不過,今年的名稱值得關注。
2016年和2017年的名稱是“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2018年的名稱有所變化,為“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增加了“全面深化”四個字。今年的名稱是“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
這次會議提到,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改革的復雜性、敏感性、艱巨性更加突出。
今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一個文件,《關于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
從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政法領域改革,究竟怎么理解?
1月24日,陳一新曾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
從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政法領域改革,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更是改革內涵、外延的重大變化。
當前,改革已從法院、檢察院的集中改革向黨委政法委、公安、國家安全、司法行政等部門全方位改革拓展,不僅輻射到政法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而且延伸到社會治理創新、現代科技運用、涉外法律服務,政法領域改革越來越全面。
“隨著政法領域改革進入新階段,各自為戰的‘碎片化’改革已難以適應需要,必須加強改革有效舉措的系統集成。”
權力監督和制約
統籌謀劃、協調推進也是中央深改委第六次會議所要求的內容。
推進政法領域改革,要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加強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加快構建優化協同高效的政法機構職能體系。
此外,深改委還提到: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
深化訴訟制度改革
完善維護安全穩定工作機制
構建普惠均等、便民利民的政法公共服務體系
推進政法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
抓緊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和制約機制
與深改委要求的“抓緊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和制約機制”相對應,在19日的會議上,郭聲琨強調:
要加快推進全國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民事案件審判檢察監督制度機制建設、落實檢察長列席審委會會議制度、全面推開監獄巡回檢察,充分發揮“巡”的優勢、“駐”的便利,主動發現違法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突出問題,防止有錢人、有權人成為法外之人。
在20日,最高檢檢察長張軍在談到“堅持領導干部帶頭辦案”時說,領導干部辦案不是把自己當成簡單辦案力量,而是要通過辦理疑難、復雜、影響性案件,總結辦案經驗,發現深層次問題,預防、解決檢察管理、司法辦案中的問題。
去年各省級院領導直接辦理的案件總體上刑事案件占絕大多數,公益訴訟、民事案件少,行政案件更少,“可以有意識地向后者發力,包括開展監獄巡回檢察等。”
同日全國法院召開的會議上,也提到了監督問題:
要加強審判監督管理,明確院庭長、法官審判權力和責任,健全審判人員權責清單,完善監督制度機制,健全完善審判監督管理平臺,深化司法公開,確保規范廉潔用權。
要落實責任倒查追究,加強法官懲戒組織機構建設,建立程序嚴格的懲戒機制,健全與紀檢監察機關工作銜接機制,建立科學完備、符合規律的問責制度體系,確保依法嚴肅問責。
再提周永康流毒
這次會議召開的一個背景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全黨開展。
會議在提到政法服務建設時強調,“深入徹底肅清周永康流毒影響,推動解決政治、思想、組織、紀律、作風不純的問題。”
周永康曾在1999年至2002年任四川省委書記。2015年6月,周永康因受賄、濫用職權、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在隊伍建設方面,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提到:
健全政治培訓、政治輪訓制度。
建立完善政治督察制度。
實施政法單位“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計劃。
完善政法機關領導干部異地交流任職制度。
建立執法司法關鍵崗位定期輪崗交流制度。
資料| 中國長安網 新華社 人民日報等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撰文| 余輝
這兩天,一年一度的政法會議在四川成都舉行。
先是7月19日,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召開,出席會議的包括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副書記、公安部部長趙克志。
此外還有6位中央政法委委員: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
國家安全部部長陳文清
司法部部長傅政華
中央軍委政法委書記宋丹
作為“東道主”,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也出現在會議現場。
這場高規格會議強調,主動發現違法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突出問題,防止有錢人、有權人成為法外之人。
7月20日,大檢察官研討班和全國法院貫徹落實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精神專題會議也在成都舉行。
慣例中的例外
需要說明的是,這次會議是慣例。
從2014年起,中央政法委每年都會召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但選擇的地點不一樣,如2016年7月選在了吉林長春,2017年7月選在了貴州貴陽,2018年選在了廣東深圳,今年則是四川成都。
不過,今年的名稱值得關注。
2016年和2017年的名稱是“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2018年的名稱有所變化,為“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增加了“全面深化”四個字。今年的名稱是“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
這次會議提到,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改革的復雜性、敏感性、艱巨性更加突出。
今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一個文件,《關于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
從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政法領域改革,究竟怎么理解?
1月24日,陳一新曾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
從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政法領域改革,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更是改革內涵、外延的重大變化。
當前,改革已從法院、檢察院的集中改革向黨委政法委、公安、國家安全、司法行政等部門全方位改革拓展,不僅輻射到政法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而且延伸到社會治理創新、現代科技運用、涉外法律服務,政法領域改革越來越全面。
“隨著政法領域改革進入新階段,各自為戰的‘碎片化’改革已難以適應需要,必須加強改革有效舉措的系統集成。”
權力監督和制約
統籌謀劃、協調推進也是中央深改委第六次會議所要求的內容。
推進政法領域改革,要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加強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加快構建優化協同高效的政法機構職能體系。
此外,深改委還提到: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
深化訴訟制度改革
完善維護安全穩定工作機制
構建普惠均等、便民利民的政法公共服務體系
推進政法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
抓緊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和制約機制
與深改委要求的“抓緊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和制約機制”相對應,在19日的會議上,郭聲琨強調:
要加快推進全國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民事案件審判檢察監督制度機制建設、落實檢察長列席審委會會議制度、全面推開監獄巡回檢察,充分發揮“巡”的優勢、“駐”的便利,主動發現違法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突出問題,防止有錢人、有權人成為法外之人。
在20日,最高檢檢察長張軍在談到“堅持領導干部帶頭辦案”時說,領導干部辦案不是把自己當成簡單辦案力量,而是要通過辦理疑難、復雜、影響性案件,總結辦案經驗,發現深層次問題,預防、解決檢察管理、司法辦案中的問題。
去年各省級院領導直接辦理的案件總體上刑事案件占絕大多數,公益訴訟、民事案件少,行政案件更少,“可以有意識地向后者發力,包括開展監獄巡回檢察等。”
同日全國法院召開的會議上,也提到了監督問題:
要加強審判監督管理,明確院庭長、法官審判權力和責任,健全審判人員權責清單,完善監督制度機制,健全完善審判監督管理平臺,深化司法公開,確保規范廉潔用權。
要落實責任倒查追究,加強法官懲戒組織機構建設,建立程序嚴格的懲戒機制,健全與紀檢監察機關工作銜接機制,建立科學完備、符合規律的問責制度體系,確保依法嚴肅問責。
再提周永康流毒
這次會議召開的一個背景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全黨開展。
會議在提到政法服務建設時強調,“深入徹底肅清周永康流毒影響,推動解決政治、思想、組織、紀律、作風不純的問題。”
周永康曾在1999年至2002年任四川省委書記。2015年6月,周永康因受賄、濫用職權、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在隊伍建設方面,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提到:
健全政治培訓、政治輪訓制度。
建立完善政治督察制度。
實施政法單位“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計劃。
完善政法機關領導干部異地交流任職制度。
建立執法司法關鍵崗位定期輪崗交流制度。
資料| 中國長安網 新華社 人民日報等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