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首頁>>公益捐助>>壯麗70年|阿壩州牧民:“過去比牦牛數

壯麗70年|阿壩州牧民:“過去比牦牛數,現在比娃讀書”

發布時間:2019/8/15 10:03:07 瀏覽:527
[摘要]壯麗70年|阿壩州牧民:“過去比牦牛數,現在比娃讀書”
 
阿壩州最大寄宿制小學——壤塘縣寄宿制小學的學生們。本報記者徐中成攝

  2013年起,阿壩州在全國藏區率先實施十五年義務教育,牧民們說——

  川西北生態示范區

  阿壩

  發展定位

“一州兩區三家園”: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諧幸福家園、生態美麗家園、富裕小康家園。

  奮斗目標

到2020年,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5年,建成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和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

  發展解碼

今年暑假,阿壩州壤塘縣南木達鎮南木達村,牧民下略家23歲的女兒尕爾王初收到了北京大學應用心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這也是壤塘縣第一個被北京大學錄取的碩士研究生。

8月14日,談起他家這位親戚,茸木達鄉巴生村村支部書記曲木窮印象深刻:“4年前,尕爾王初就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還參加了全縣教育表彰大會。”

“過去,我們牧民比牦牛頭數和上山挖蟲草貝母掙多少錢,現在比的都是哪家娃讀書能干。”曲木窮感慨地說,從1998年擔任巴生村村支部書記以來,他親眼看到了藏區教育的發展變化,看到定居新村建起了一所所現代化的學校,也看到上山挖蟲草的牧民把一個個輟學的孩子送回了課堂。

  學前教育,從教孩子們洗手講禮貌用語開始

在巴生村村委會活動中心一樓,有一所漂亮的村級幼兒園,不僅有寬敞的教室,還有午休室、食堂、游樂場,硬件設施設備齊全。“這可是阿壩州牧區的第一所村級幼兒園。”曲木窮告訴記者。

之前,由于藏區教育資源匱乏,阿壩州很多農村牧區沒有幼兒園,加之農牧民居住分散,一些家長不重視教育,很多農牧區的孩子幾乎沒接受過學前教育。阿壩州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2012年,全州僅有64所獨立設置的幼兒園。

隨著牧民定居行動計劃、大骨節病易地搬遷等藏區民生工程的實施,學前教育資源需求放大,阿壩州率先在巴生村開展了農村牧區發展村級幼兒教育的實踐探索。

幼兒園在2012年9月17日開學,請來鄉上的大學生“村官”擔任老師。當時收入48個幼兒學生,曲木窮也把3歲的孫女崗桑杰送去了。到農閑的時候,很多家長都來幼兒園“圍觀”,看老師們帶孩子洗手、洗頭、洗腳,教他們說禮貌用語,都豎起大拇指表示感謝。

巴生村幼兒園的成功試點,也拉開了阿壩州學前教育跨越發展的序幕。2013年起,阿壩州整合項目資金,充分利用村小閑置校舍、村民活動中心、基層黨員遠程教育中心等公共資源,建立覆蓋州、縣、鄉、村四級學前教育機構,當年就新增202所獨立幼兒園。

目前,全州已建立308所幼兒園(含53所民辦),在園幼兒已達到30670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82.98%。

  政策扶持,在藏區率先實施十五年義務教育

2013年,一個重大的惠民政策好消息,又讓曲木窮興奮了好幾個晚上。

為推動藏區教育事業發展,阿壩州經省人大批準后將十五年義務教育納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條例》,在全國藏區率先基本普及三年學前教育和三年高中階段教育。同時,強化經費保障,建立健全了政府統籌、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普及十五年義務教育投入機制。

在具體操作上,除九年義務教育的“兩免一補”政策外,從2013年秋季學期開始,阿壩州對全州幼兒園在園學生實行“一減一補”政策,即減免保教費750元/生·年,補助午餐費600元/生·年;對全州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實行“兩減一助”政策,減免學雜費520元至900元/生·年,減免教材費600元/生·年,同時,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500元/生·年,補助覆蓋面為州內普通高中在校學生人數的50%。

“娃娃讀書,不僅不要錢,還包吃住,這是我們牧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曲木窮回憶說,2013年秋季學期開學,他在巴生村上幼兒園的孫女崗桑杰就享受到了“一減一補”的好政策。

當時還在馬爾康中學讀高中的尕爾王初也是這項政策的受益者。2013年秋開學后,尕爾王初被免除了1500元的學費和教材費,還得到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1500元。這為有3個孩子讀書的下略家減輕了不小的負擔。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阿壩州教育經費總投入達185.29億元。截到目前,全州共有30670名幼兒和16025名高中生享受了十五年義務教育政策補助,學齡兒童入學率99.87%。

  填補空白,編譯幼兒藏漢雙語讀物免費發放

在曲木窮家,有一本《幼兒語文》藏漢雙語讀物,那是他孫女崗桑杰上幼兒園免費領的書,上面不僅有漢字和漢語拼音,還有生動形象的圖案及對應的藏文。

“書本上的人、衣服、房子,和家里看到的都一樣,我很喜歡看。”在上小學的崗桑杰說,當時,她和同學們還免費領到了《十萬個為什么》《我小班了》《山兔驚傳》等藏漢雙語讀物。

曲木窮說,阿壩州普遍開辦了藏漢雙語學校,在校藏族學生可以系統學習藏語,并用藏語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等課程。然而,2014年以前,當地并沒有專門的藏漢雙語幼兒讀物。“娃娃太小,對文字和發音都沒有概念,只能死記硬背。”曲木窮說。

為解決幼兒及中小學藏文讀物匱乏問題,2014年,阿壩州邀請40名既懂藏文又懂漢文、業務素質高的編譯人員,在全國藏區率先啟動幼兒及中小學雙語讀物編譯工作。

截到目前,阿壩州共編譯出版了《幼兒語文》《幼兒數學》《幼兒看圖》《十萬個為什么》等藏漢雙語讀物共計56種,累計免費發放56萬冊。

“這些藏漢雙語讀物填補了阿壩州乃至全國藏區幼兒及中小學無藏漢雙語讀物的空白。”阿壩州教育局辦公室主任牟延亮介紹說,編譯的藏漢雙語幼兒讀物很符合阿壩州的民族文化習慣和價值觀念,受到了老師和學生們的普遍歡迎。“下一步,還要加大推廣使用力度。”

  大事讀檔

  阿壩州建州

阿壩州于1952年獲得解放,1953年建州,1987年更名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全國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是藏羌彝走廊核心地帶,有以大九寨、大熊貓、大草原、大雪山、大冰川、大長征、大地震遺址、大禹故里為代表的旅游品牌。

  阿壩州民主改革

1954年冬,在汶川的羌、漢雜居區進行民主改革試點。1958年8月15日,在州人民委員會第二屆二次擴大會議上,作出了《關于我州牧區、半農半牧區實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的決議》。1959年,壤塘縣的土地改革完成,標志著全州民主改革的勝利完成。

  九寨溝景區對外開放

1984年,九寨溝景區對外開放,被譽為“童話世界”。1992年12月14日,聯合國自然遺產委員會16屆會議一致通過將九寨溝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九寨溝成為世界自然遺產。2001年取得“綠色環球21”證書。2007年升格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紅軍長征紀念碑建成

1990年,紅軍長征紀念碑在松潘縣川主寺鎮建成。紅軍長征紀念碑總碑被譽為“中華第一金碑”,碑頂一位紅軍戰士雙手高舉,一手持花,一手持槍,寓意紅軍長征的勝利。

  退耕還林工程

1999年9月中央出臺“退耕還林、封山育林、以糧代賑、個體承包”十六字退耕還林方針,決定阿壩州在全國率先啟動退耕還林工程。

  九黃機場通航

2003年9月28日,九寨黃龍機場正式通航,這也是阿壩州的首個機場。經過三期改擴建,機場的年旅客吞吐能力達250萬人次,開通了九寨到成都、重慶、西安、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14條航線。

  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

2008年5月6日,阿壩州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在紅原縣麥洼鄉啟動。重點是實施易地搬遷建設安置項目,并配套實施易地育人、更換糧食、飲水安全、社會保障、移民安置、調整結構、衛生防治、科技攻關等八項工程,實現基本控制大骨節病新發的目標。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8.0級地震。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對口援建省市的傾力幫助下,經過3年重建,圓滿完成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各項任務。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實施十五年義務教育

2013年,阿壩州印發《十五年義務教育規劃(2013—2017年)》,決定從2013年秋季學期起,實施十五年義務教育,對在園幼兒(含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減免學前教育保育費、補助午餐費,對在校高中生減免普通高中學費和教材費。

  汶馬高速分段試通車

2019年5月17日零時,汶馬高速公路開始分段試通車,試通車105公里。汶馬高速全線建成通車后,將結束馬爾康不通高速的歷史,并實現全省21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全部通高速公路。

  本版撰稿 朱蕾 本報記者 徐中成 本報制圖/高鈺松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發表評論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