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機的核心裝備是什么?“軸承是關鍵!”
11月的四川氣候宜人,在成都天馬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歐洲產業城廠區,機器轟鳴。一排排巨型軸承鋼圈整齊擺放,工人們忙著為軸承加熱鍛造、攆環、沖孔……
公司負責人崔林自信滿滿,“今年前三季度,我們的出口額已達5億多元,頂得上去年一年。”為軌道交通、風力發電和工程機械裝備提供軸承的成都天馬公司,預計今年在風電軸承生產和出口上將達到全球第二。
今年前三季度,四川民營企業實現貨物進出口1138.2億元、增長20.7%。其中,出口804.9億元、增長26.3%,進口333.3億元、增長8.9%。進出口、出口分別高于四川全省增速6.1和7.6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地處西部內陸的四川民企何以在外貿路上亮點頻現?
政策給支持,民企“走出去”不斷解壓
最近,成都青白江歐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丁憲強心里喜滋滋的。接連三次出口專車專柜、做獼猴桃主題公園的他剛把8萬多斤獼猴桃發往了歐洲。
“去年是開拓期,一年才運出去8000多斤。”早在2011年,丁憲強通過土地流轉,建了300畝獼猴桃生產基地。然而,這生意做得一直不溫不火。
內銷一斤七八元,采摘園采摘也才12元,利潤太低。何不試試做外銷?丁憲強打起了外貿的主意。可怎么運?如何打通銷售線?這讓丁憲強一度犯了難。
海運周期長,空運成本高,到頭來還是陸運又快又劃算。嘗試了近一年海運后,今年9月,丁憲強開始嘗試蓉歐班列。
聽說丁憲強要通過蓉歐班列運輸農產品,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和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紛紛行動起來。陸港公司負責運輸,班列公司提供智能冷藏車柜,管委會居中協調,海關等部門幫助過關質檢。丁憲強一下子加入了十幾個微信群,天天收到貨運信息。
“沒想到政府這么支持,有事兒馬上報、馬上辦。”丁憲強說,10月19日,借助蓉歐班列,2.6萬多斤獼猴桃發往盧森堡,在那里,一斤獼猴桃能賣到23元多。
無獨有偶。崔林介紹,天馬公司獲得了政府不少項目扶持資金。而偌大的歐洲產業城廠區建設,政府同樣鼎力支持。
“四川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走出去’政策措施,在產業發展、金融支持、風險規避、法律合規等方面為民企提供了各種維度的引導和幫助。”西南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彭龍教授告訴記者,去年中央民營企業座談會后,四川出臺了“民營經濟20條”,著力增活力、降成本,優化營商環境,為民企發展外貿解壓鼓勁。
產品有保證,向外發展有了硬實力
“做實體經濟,沒硬實力不行。”崔林做了幾十年軸承產業,看著企業越來越強。
如今,天馬公司擁有工信部授予的國家級軸承檢測中心。“每年我們獲得的實用新型工藝相關的專利能達到30—50項,迄今已達到1000多項。”崔林說,他們的研發人員占比接近20%,每年要投入大量經費用于更新工藝,生產各種類型產品。同時,旗下還有博士后工作站用于培養人才。
“得益于風電市場的巨大需求,今年公司在風電這一塊兒將實現較大增長。”天馬公司銷售經理董本琦介紹,他們要定期接待國外大客戶到廠實地查看,根據其產品和技術要求,進行產品設計和實驗,保證產品質量。
“農業企業做出口,產品質量是第一位的。”丁憲強認為,做農業既要懂市場,也得懂技術。為了確保農產品質量,他們安排了專人做記錄,市區鎮三級也會定期派人來檢查。堅持綠色生產標準,丁憲強的辦公室里掛著綠色生產流程,辦公桌上放著剛剛出爐的第三方農產品質量評估報告。
“截至10月底,四川省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有3026家,取得國家備案入庫的科技型中小民營企業5698家,民營企業創建的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達全省的50%以上。”省民營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全力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保證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對外有通道,努力構建外貿大平臺
“四川地處西南,向來是開放的‘大后方’。而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四川成為開放的前沿陣地。”彭龍分析,四川的民營企業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對外承包工程、出口貨物為主要切入點,實現了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業務的穩定增長。
蓉歐班列、四川自貿區建設、長江經濟帶,得益于各類外貿發展政策利好,四川搭建起了一條健康外貿通道。“從產業結構看,四川產業發展和資源稟賦兼具,能夠匹配不同的經濟體合作。目前,四川與‘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均有貿易往來,形成了共贏的開放型經濟生態系統。”彭龍說。
搭建外貿通道,四川努力構建外貿大平臺。“我們積極搭建市場,開拓平臺,同時支持企業抱團出海,對外合作。”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四川持續開展“萬企出國門”活動,前三季度已開展156項境內外活動,帶動近2000家(次)民營企業走出去。與此同時,通過“綿陽企業進出口聯盟”“資陽檸檬出口企業聯盟”等,帶領相關中小企業走出國門。鼓勵華潤等央企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帶動雅安當地民營花椒制造企業產品走出去。
“借助蓉歐班列和海運通道,我們可以把川內,甚至國內各種優質農產品運往歐洲。”丁憲強說,只要銷售渠道打通,未來歐滋就不僅是一個農產品生產企業,更可能發展為一個服務貿易企業,“也可以把國外的農產品進口進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2日 10 版)
來源:人民網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力發電機的核心裝備是什么?“軸承是關鍵!”
11月的四川氣候宜人,在成都天馬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歐洲產業城廠區,機器轟鳴。一排排巨型軸承鋼圈整齊擺放,工人們忙著為軸承加熱鍛造、攆環、沖孔……
公司負責人崔林自信滿滿,“今年前三季度,我們的出口額已達5億多元,頂得上去年一年。”為軌道交通、風力發電和工程機械裝備提供軸承的成都天馬公司,預計今年在風電軸承生產和出口上將達到全球第二。
今年前三季度,四川民營企業實現貨物進出口1138.2億元、增長20.7%。其中,出口804.9億元、增長26.3%,進口333.3億元、增長8.9%。進出口、出口分別高于四川全省增速6.1和7.6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地處西部內陸的四川民企何以在外貿路上亮點頻現?
政策給支持,民企“走出去”不斷解壓
最近,成都青白江歐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丁憲強心里喜滋滋的。接連三次出口專車專柜、做獼猴桃主題公園的他剛把8萬多斤獼猴桃發往了歐洲。
“去年是開拓期,一年才運出去8000多斤。”早在2011年,丁憲強通過土地流轉,建了300畝獼猴桃生產基地。然而,這生意做得一直不溫不火。
內銷一斤七八元,采摘園采摘也才12元,利潤太低。何不試試做外銷?丁憲強打起了外貿的主意。可怎么運?如何打通銷售線?這讓丁憲強一度犯了難。
海運周期長,空運成本高,到頭來還是陸運又快又劃算。嘗試了近一年海運后,今年9月,丁憲強開始嘗試蓉歐班列。
聽說丁憲強要通過蓉歐班列運輸農產品,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和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紛紛行動起來。陸港公司負責運輸,班列公司提供智能冷藏車柜,管委會居中協調,海關等部門幫助過關質檢。丁憲強一下子加入了十幾個微信群,天天收到貨運信息。
“沒想到政府這么支持,有事兒馬上報、馬上辦。”丁憲強說,10月19日,借助蓉歐班列,2.6萬多斤獼猴桃發往盧森堡,在那里,一斤獼猴桃能賣到23元多。
無獨有偶。崔林介紹,天馬公司獲得了政府不少項目扶持資金。而偌大的歐洲產業城廠區建設,政府同樣鼎力支持。
“四川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走出去’政策措施,在產業發展、金融支持、風險規避、法律合規等方面為民企提供了各種維度的引導和幫助。”西南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彭龍教授告訴記者,去年中央民營企業座談會后,四川出臺了“民營經濟20條”,著力增活力、降成本,優化營商環境,為民企發展外貿解壓鼓勁。
產品有保證,向外發展有了硬實力
“做實體經濟,沒硬實力不行。”崔林做了幾十年軸承產業,看著企業越來越強。
如今,天馬公司擁有工信部授予的國家級軸承檢測中心。“每年我們獲得的實用新型工藝相關的專利能達到30—50項,迄今已達到1000多項。”崔林說,他們的研發人員占比接近20%,每年要投入大量經費用于更新工藝,生產各種類型產品。同時,旗下還有博士后工作站用于培養人才。
“得益于風電市場的巨大需求,今年公司在風電這一塊兒將實現較大增長。”天馬公司銷售經理董本琦介紹,他們要定期接待國外大客戶到廠實地查看,根據其產品和技術要求,進行產品設計和實驗,保證產品質量。
“農業企業做出口,產品質量是第一位的。”丁憲強認為,做農業既要懂市場,也得懂技術。為了確保農產品質量,他們安排了專人做記錄,市區鎮三級也會定期派人來檢查。堅持綠色生產標準,丁憲強的辦公室里掛著綠色生產流程,辦公桌上放著剛剛出爐的第三方農產品質量評估報告。
“截至10月底,四川省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有3026家,取得國家備案入庫的科技型中小民營企業5698家,民營企業創建的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達全省的50%以上。”省民營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全力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保證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對外有通道,努力構建外貿大平臺
“四川地處西南,向來是開放的‘大后方’。而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四川成為開放的前沿陣地。”彭龍分析,四川的民營企業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對外承包工程、出口貨物為主要切入點,實現了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業務的穩定增長。
蓉歐班列、四川自貿區建設、長江經濟帶,得益于各類外貿發展政策利好,四川搭建起了一條健康外貿通道。“從產業結構看,四川產業發展和資源稟賦兼具,能夠匹配不同的經濟體合作。目前,四川與‘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均有貿易往來,形成了共贏的開放型經濟生態系統。”彭龍說。
搭建外貿通道,四川努力構建外貿大平臺。“我們積極搭建市場,開拓平臺,同時支持企業抱團出海,對外合作。”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四川持續開展“萬企出國門”活動,前三季度已開展156項境內外活動,帶動近2000家(次)民營企業走出去。與此同時,通過“綿陽企業進出口聯盟”“資陽檸檬出口企業聯盟”等,帶領相關中小企業走出國門。鼓勵華潤等央企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帶動雅安當地民營花椒制造企業產品走出去。
“借助蓉歐班列和海運通道,我們可以把川內,甚至國內各種優質農產品運往歐洲。”丁憲強說,只要銷售渠道打通,未來歐滋就不僅是一個農產品生產企業,更可能發展為一個服務貿易企業,“也可以把國外的農產品進口進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2日 10 版)
來源:人民網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