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區 大治理”——打卡成都網紅社區
“三亂”變身攝影“家園” 新理念實現“興新橋”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郭佳瑩)社區,作為城市的社會生活單元,承載著人與城之間重要的紐帶作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12月6日召開的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基層治理是必須緊緊依靠基層、聚力建強基層。近年來,成都以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出了一條城鄉社區發展的新路徑。為了生動展示治理成效,四川在線從12月9日起推出《“小社區 大治理”——打卡成都網紅社區》系列創意短視頻,以3D動畫與實景結合的創新形式,帶大家“身臨其境”感受變化。
此系列創意短視頻將推出4期,每期2-4分鐘,融入了3D(三維動畫)、MR(混合現實)等新技術,從文化產業、老舊院落更新、垃圾分類先行(環保)、居民養老等方面,就成都一些社區的社區治理實踐進行可視化呈現,從而展示成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新生態和“小社區 大治理”的實踐價值。
本次創意短視頻將打卡4個成都的“網紅”社區。第一站,記者來到了金牛區沙河源街道新橋社區。在1200平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大廳內,隨著記者的走動,她身后的一面名為“鄉影鄉愁”攝影墻上的攝影作品“動”了起來!運用虛擬圖像與實景結合的技術,新橋社區的攝影藝術特色生動呈現在了大家面前。
早年的新橋社區,“三亂”現象嚴重,鋼材城、物流園,交通堵塞、棚戶眾多,而在2018年,借著喬遷新址的契機,新橋社區開始了革新改造。
“按照成都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公園城市的要求,以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為契機,我們把攝影文化植入到了社區改造的思路當中。新橋在2005年曾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攝影)之鄉’,有著非常好的群眾基礎。”新橋社區黨委副書記薛雪向記者講述。“改造過程中,居民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治理和管理中來,我們也采納了許多意見,實現‘人人盡責、人人有責、人人享有’。”
如今的新橋社區,圖書角、舞蹈室、兒童游樂區、手工DIY的非遺傳承基地……居民們在自家門口,就能體驗到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2019年新橋社區已相繼舉辦了風箏藝術節、“大美金牛”等6場大型活動和展覽,讓居民享有文化藝術“家園”。
鏡頭再轉,記者已置身于綠意盎然的府河攝影公園。這是新橋社區以天府綠道場景結合,打造的全國首個攝影文化公園。配合成都當代影像館、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的攝影文創特色街區,形成了“生態、業態、文態、形態”有機統一的國際化開放社區。
將“以人為本”作為治理的核心,為社區注入“人情味”和“煙火氣”,新橋社區踐行的“新理念”讓社區居民生活更有認同感、幸福感、歸屬感。《“小社區 大治理”——打卡成都網紅社區》還將繼續行走于成都的幾個典型社區,講好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故事”。
來源:四川在線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小社區 大治理”——打卡成都網紅社區
“三亂”變身攝影“家園” 新理念實現“興新橋”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郭佳瑩)社區,作為城市的社會生活單元,承載著人與城之間重要的紐帶作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12月6日召開的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基層治理是必須緊緊依靠基層、聚力建強基層。近年來,成都以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出了一條城鄉社區發展的新路徑。為了生動展示治理成效,四川在線從12月9日起推出《“小社區 大治理”——打卡成都網紅社區》系列創意短視頻,以3D動畫與實景結合的創新形式,帶大家“身臨其境”感受變化。
此系列創意短視頻將推出4期,每期2-4分鐘,融入了3D(三維動畫)、MR(混合現實)等新技術,從文化產業、老舊院落更新、垃圾分類先行(環保)、居民養老等方面,就成都一些社區的社區治理實踐進行可視化呈現,從而展示成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新生態和“小社區 大治理”的實踐價值。
本次創意短視頻將打卡4個成都的“網紅”社區。第一站,記者來到了金牛區沙河源街道新橋社區。在1200平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大廳內,隨著記者的走動,她身后的一面名為“鄉影鄉愁”攝影墻上的攝影作品“動”了起來!運用虛擬圖像與實景結合的技術,新橋社區的攝影藝術特色生動呈現在了大家面前。
早年的新橋社區,“三亂”現象嚴重,鋼材城、物流園,交通堵塞、棚戶眾多,而在2018年,借著喬遷新址的契機,新橋社區開始了革新改造。
“按照成都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公園城市的要求,以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為契機,我們把攝影文化植入到了社區改造的思路當中。新橋在2005年曾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攝影)之鄉’,有著非常好的群眾基礎。”新橋社區黨委副書記薛雪向記者講述。“改造過程中,居民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治理和管理中來,我們也采納了許多意見,實現‘人人盡責、人人有責、人人享有’。”
如今的新橋社區,圖書角、舞蹈室、兒童游樂區、手工DIY的非遺傳承基地……居民們在自家門口,就能體驗到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2019年新橋社區已相繼舉辦了風箏藝術節、“大美金牛”等6場大型活動和展覽,讓居民享有文化藝術“家園”。
鏡頭再轉,記者已置身于綠意盎然的府河攝影公園。這是新橋社區以天府綠道場景結合,打造的全國首個攝影文化公園。配合成都當代影像館、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的攝影文創特色街區,形成了“生態、業態、文態、形態”有機統一的國際化開放社區。
將“以人為本”作為治理的核心,為社區注入“人情味”和“煙火氣”,新橋社區踐行的“新理念”讓社區居民生活更有認同感、幸福感、歸屬感。《“小社區 大治理”——打卡成都網紅社區》還將繼續行走于成都的幾個典型社區,講好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故事”。
來源:四川在線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