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出發的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受訪者供圖
第三批領隊葉鋮:
每名隊員都很努力 身后都有感人故事
●能成功救治高齡患者,源于對所有重癥病人的早評估、早干預、早治療
【名片】
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2月2日,由126名隊員組成的醫療隊出發。全隊包括18名醫生、101名護士、3名技師等,分別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等12家醫院。
該醫療隊工作所在地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主要負責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救治。
2月21日,距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發已近20天。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傳來消息,一名85歲高齡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一名90歲的患者也明顯好轉。
進駐該醫院的第三批醫療隊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在高齡重癥患者的治療方面有哪些經驗和啟示?記者采訪了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領隊、省衛生健康委規財處副處長葉鋮。
克服了重重困難
記者:醫療隊接管的都是危重癥患者,治療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如何克服?
葉鋮:2月4日,醫療隊進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接管部分重癥病區,當時面臨較大的困難和挑戰。其中,主要是醫療設備短缺,比如無創呼吸、高流量呼吸治療儀等都不能得到保障。我們協調從華西醫院本部、省腫瘤醫院等緊急配送了一批設備過來。
氧氣供給不足也是困難之一。因為病房是由普通病房改造成的危重癥病房,一下又住進了那么多危重癥患者,所以氧壓和氧流量達不到重癥病房需求。經過反復協調爭取,目前供氧需求基本能得到滿足。
院感防控的壓力也非常大。我們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對院感流程進行了再梳理,加強了隊員自身防護培訓,指定2名隊員每天監督隊員防護服穿戴,嚴格操作流程,防止因防護不到位而發生感染。駐地酒店也同樣按照防疫感控要求,因地制宜改造。
此外,人手不夠、人力不足也是困難之一。按照標準ICU要求,1張床需配比1名醫生3名護士。但短期內從30張擴張到80張床位,醫護力量嚴重不足。對此我們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協調,抽調了12名非呼吸重癥醫生,對醫護結構、排班流程進行了優化,將專業與非專業、支援隊伍與本院醫師搭配輪班。護理上,我們將病區分為危重癥、重癥、輕癥三個小區,確保工作能順利開展,隊員又能得到適當休息。
救治重癥患者有心得
記者:第三批醫療隊治愈了一名85歲高齡的患者,還有一名90歲患者也將治愈出院。請問在高齡重癥患者治療方面有哪些經驗和啟示?
葉鋮:高齡重癥患者醫療救治是我們的重點和難點。能成功救治兩名85歲以上的高齡患者,源于我們對所有的重癥病人早評估、早干預、早治療,最大化地避免重癥轉為危重癥;加強對重癥患者的護理,不僅要保證生命體征實時監測,還要加強患者的營養補給及生活護理;同時我們還通過多種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有的高齡患者基礎疾病較多,所以多學科病例討論和會診也很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醫療隊每名隊員都很努力,每個人都有一段生動感人的故事。
2月9日,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集結出發。記者 何海洋 攝
第六批領隊劉胡
搭方艙醫院心愿墻 帶患者練起八段錦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全隊必須平平安安、一個不少地回去
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由來自11個市州的72家醫院、303名醫護人員組成,2月9日出發。抵達武漢后,與四川省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會合,共同管理漢陽方艙醫院的480名患者。
日前,漢陽方艙醫院53名輕癥患者已出院,為他們提供治療的就有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醫護人員。
作為四川援助湖北醫療隊中人數最多、涉及醫院最多的一支隊伍,第六批醫療隊是如何管理的?記者采訪了該醫療隊領隊、省衛健委醫政醫管處一級主任科員劉胡。
隊伍龐大如何管理
記者:如此龐大的隊伍,壓力大嗎?
劉胡:我正月初一就抵達武漢了,當時是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副領隊。2月9日,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任命我擔任第六批醫療隊的領隊。了解到這支隊伍的醫護人員來自11個市州72家醫院,駐地又分散在三個地方,頓覺壓力巨大。當時,我們隊伍中沒有院感專家,如何保證隊員的個人防護不出問題,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
記者: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劉胡:壓力就是動力。首先要明確工作職責,責任層層落實。第一層是我,我是整個醫療隊院感防控第一責任人;第二層是各市州的醫療隊長;第三層是各派出醫療機構負責人。其次是制定制度流程。我們組織制定了《駐地院感防控手冊》等并組織全隊學習。第三是強化院感培訓。我們邀請院感專家進行防護知識培訓和防護器材穿脫演練;增派兩名院感專家補充隊伍的院感防護專業實力,并培訓部分護理人員擔任院感監督員等。截至目前,我隊無醫務人員感染。
醫患信任關系如何建立
記者:我們在方艙醫院看到,核酸檢測、CT的結果都會進行公示。醫務人員專門設立了一塊心愿墻,還經常帶著患者開展各種活動。如何看待這種管理模式?
劉胡:方艙醫院接收的都是輕癥患者,治療方案相對并不復雜,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也還在探索階段。醫務人員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安撫患者。信息公開,讓患者知道每次檢測結果,讓他們對康復時間有個預期,有助于醫患間建立信任關系。
我們設立心愿墻,是為了給患者更多心理疏導的途徑,讓他們把想要表達的心愿、對未來的規劃、對家人朋友的思念寫下來。醫務人員還組織了一些活動,比如帶著患者練習瑜伽、八段錦等。這些都是為了疏導患者情緒,對于治療有很重要的作用。
隊員必須一個不少地回去
記者:您最想對隊員說些什么?
劉胡:在進艙之前,我告訴所有的隊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全隊必須平平安安、一個不少地回去。
我們的隊員非常不容易。我們測算過,隊員們每次工作基本上要9個小時,其間不能吃喝和上廁所。有的醫生穿上了紙尿褲,有的因為防護裝備長時間的壓迫導致皮膚壓傷甚至破損。盡管這樣,他們對工作盡職盡責,從來沒有抱怨過。我想對他們說:“感謝,保重,堅持!”
2月13日,四川省第七批、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王路煒 攝
第七批領隊楊進
成立中醫突擊隊 治療“一人一方”
●我們有10名有中醫執照的醫生,是這支隊伍的特色
四川省第七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2月13日,醫療隊奔赴武漢。隊員來自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省骨科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工作地點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主要負責該院新冠肺炎病區重癥及危重癥患者的救治。
在過去的10天里,四川省第七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領隊、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楊進和隊員們經歷著重重考驗。
“每一名隊員都是可愛的,他們的無畏令人感動。”楊進說,他記住了隊員們面對困難和危險不退縮的身影,“是隊員們的付出,換來了一場場的勝利。”
迅速搭起工作大框架
記者:帶隊出征武漢,有哪些困難?
楊進:2月12日晚上11點,我接到帶隊出征的通知。第二天下午5點,我們的隊伍就乘機出發了。來得實在有些匆忙,這也是醫療隊每名隊員的感受。到達武漢的當晚,我們在賓館駐地忙到凌晨才基本把人員物資安排妥當。
2月15日上午10點,醫療隊的第一批隊員就開始進入病區工作。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院區是由腫瘤專科醫院臨時改造成的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我們醫療隊接管9樓和10樓兩個重癥病區后不到12個小時,128張床位就全部收滿。因此,醫療隊所承擔的臨床救治任務是艱巨的。
拿著醫療隊的大名單,我們迅速將醫療隊分成6個醫療組,每3個醫療組負責一層樓的醫療救治工作,每層樓安排一名主任統籌工作。這樣,基本搭建起了病房工作的大框架。
實現同質化臨床醫療
記者:下一個關鍵點是什么?楊進:實現同質化臨床醫療,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目標。臨床處置過程中,要與國家診療方案的要求保持一致,同時也要和我們在川內救治重癥病人的要求保持一致。要保持質量和標準的一致性,就需要我們對每一項工作細節進行再梳理和細化,把前期沒有顧上的短板逐一再補上。
記者:醫療隊中有不少中醫,他們的作用如何發揮?
楊進:我們有10名有中醫執照的醫生,這也是我們這支隊伍的特色所在。為發揮中醫藥在臨床一線的優勢,醫療隊專門成立中醫突擊隊,并由一名來自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博士生導師領隊,統籌兩個病區的中醫藥治療。為提高救治水平,我們提倡中西醫結合更需要有針對性,爭取做到“一人一方”的針對性治療。
記者:想對隊員們說些什么?楊進:堅守在武漢,醫療隊里的每個人都很辛苦,我由衷地敬佩每一名能打能沖的隊員。作為領隊,我將繼續發揮在外科感染防控方面的專業特長,把病區和駐地感染防控想得再細點,把制度流程做得再實點,也為隊員們想得再多點。
在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能一起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是我們醫療隊每個人的榮耀。當然,我們也要一起平安回家,摘下口罩,開懷大笑。
第八批領隊陳心足
防止重癥病情惡化 加快輕癥治療進程
●加快病房床位周轉,讓更多重癥及危重癥患者得到床位
四川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隊員來自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宜賓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工作地點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主要負責該院兩病區新冠肺炎重癥及危重癥患者救治。
2月13日,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宜賓醫院副院長陳心足臨危受命,擔任四川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領隊。1981年出生的他,是目前四川援助湖北各醫療隊中最年輕的一名領隊。
陳心足說:“醫療隊的每一名隊員都是可敬的,他們都是我的老師。我的任務就是為每一名隊員認認真真地服好務。”
和愛人彼此隱瞞遞交請戰書
記者:聽說你的愛人也來到了武漢,是這樣的嗎?
陳心足:疫情發生后,我和愛人都瞞著對方向醫院交了請戰書。我愛人是隨第五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到達武漢的。她從成都出發時,我還在宜賓。我很理解她的選擇。2月13日,我也到了武漢。我在長江這邊,她在長江那邊。得空時,我們就在電話里問聲好。
記者:混編是這批醫療隊的最大亮點,你是如何整合隊伍的?
陳心足:第七批、第八批聯隊來自省內35家醫療單位,隊員之間彼此都很陌生。到武漢后,我們很快成立了兩支隊伍的臨時聯合黨委,同時成立了16個黨支部。在臨時聯合黨委的統籌下,整個隊伍很快就有序運轉。在后續的工作中,我們還要積極發展入黨積極分子,設立黨員先鋒崗,發揮好黨組織的作用。
抓兩頭加快病房床位周轉
記者:重癥治療有哪些策略?
陳心足:隨著“應收盡收”的推進,病房的重癥及危重癥患者所占比重將持續提升,我們正做積極應對準備。醫療隊主要抓兩頭,首先是抓好重癥的治療,充分利用專家組會診,實行“一人一策”策略,防止重癥病情的惡化升級。其次是抓好輕癥患者的周轉工作。我們要盡力讓更多重癥患者向輕癥發展,同時加快輕癥患者治療進程,以此加快病房床位周轉,讓更多重癥及危重癥患者得到床位。
經過動態調整,我們有更多的精力來優化提升治療策略,提升醫療護理質量。
記者:高強度的工作下,隊員們每天也很辛苦。你是如何照顧他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呢?
陳心足:關心每一名隊員的工作和生活,給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溫暖也是我的職責所在。
隊里每天都會收集每名隊員的身心變化情況,對其分析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我們還想了一些辦法服務隊員們的工作和生活。比如,隊里特別把夜宵放到了賓館方便取拿的通道上,這樣下夜班的隊員回來,不用多走路,就能感受到溫暖。隊員需要藥物,我們想辦法爭取當天交到隊員手上。出征匆忙,很多隊員來不及理發,我們也組織、聯系給隊員理發等。
王路煒 川報觀察記者 李寰 袁敏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2月2日出發的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受訪者供圖
第三批領隊葉鋮:
每名隊員都很努力 身后都有感人故事
●能成功救治高齡患者,源于對所有重癥病人的早評估、早干預、早治療
【名片】
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2月2日,由126名隊員組成的醫療隊出發。全隊包括18名醫生、101名護士、3名技師等,分別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等12家醫院。
該醫療隊工作所在地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主要負責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救治。
2月21日,距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發已近20天。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傳來消息,一名85歲高齡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一名90歲的患者也明顯好轉。
進駐該醫院的第三批醫療隊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在高齡重癥患者的治療方面有哪些經驗和啟示?記者采訪了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領隊、省衛生健康委規財處副處長葉鋮。
克服了重重困難
記者:醫療隊接管的都是危重癥患者,治療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如何克服?
葉鋮:2月4日,醫療隊進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接管部分重癥病區,當時面臨較大的困難和挑戰。其中,主要是醫療設備短缺,比如無創呼吸、高流量呼吸治療儀等都不能得到保障。我們協調從華西醫院本部、省腫瘤醫院等緊急配送了一批設備過來。
氧氣供給不足也是困難之一。因為病房是由普通病房改造成的危重癥病房,一下又住進了那么多危重癥患者,所以氧壓和氧流量達不到重癥病房需求。經過反復協調爭取,目前供氧需求基本能得到滿足。
院感防控的壓力也非常大。我們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對院感流程進行了再梳理,加強了隊員自身防護培訓,指定2名隊員每天監督隊員防護服穿戴,嚴格操作流程,防止因防護不到位而發生感染。駐地酒店也同樣按照防疫感控要求,因地制宜改造。
此外,人手不夠、人力不足也是困難之一。按照標準ICU要求,1張床需配比1名醫生3名護士。但短期內從30張擴張到80張床位,醫護力量嚴重不足。對此我們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協調,抽調了12名非呼吸重癥醫生,對醫護結構、排班流程進行了優化,將專業與非專業、支援隊伍與本院醫師搭配輪班。護理上,我們將病區分為危重癥、重癥、輕癥三個小區,確保工作能順利開展,隊員又能得到適當休息。
救治重癥患者有心得
記者:第三批醫療隊治愈了一名85歲高齡的患者,還有一名90歲患者也將治愈出院。請問在高齡重癥患者治療方面有哪些經驗和啟示?
葉鋮:高齡重癥患者醫療救治是我們的重點和難點。能成功救治兩名85歲以上的高齡患者,源于我們對所有的重癥病人早評估、早干預、早治療,最大化地避免重癥轉為危重癥;加強對重癥患者的護理,不僅要保證生命體征實時監測,還要加強患者的營養補給及生活護理;同時我們還通過多種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有的高齡患者基礎疾病較多,所以多學科病例討論和會診也很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醫療隊每名隊員都很努力,每個人都有一段生動感人的故事。
2月9日,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集結出發。記者 何海洋 攝
第六批領隊劉胡
搭方艙醫院心愿墻 帶患者練起八段錦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全隊必須平平安安、一個不少地回去
【名片】
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由來自11個市州的72家醫院、303名醫護人員組成,2月9日出發。抵達武漢后,與四川省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會合,共同管理漢陽方艙醫院的480名患者。
日前,漢陽方艙醫院53名輕癥患者已出院,為他們提供治療的就有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醫護人員。
作為四川援助湖北醫療隊中人數最多、涉及醫院最多的一支隊伍,第六批醫療隊是如何管理的?記者采訪了該醫療隊領隊、省衛健委醫政醫管處一級主任科員劉胡。
隊伍龐大如何管理
記者:如此龐大的隊伍,壓力大嗎?
劉胡:我正月初一就抵達武漢了,當時是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副領隊。2月9日,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任命我擔任第六批醫療隊的領隊。了解到這支隊伍的醫護人員來自11個市州72家醫院,駐地又分散在三個地方,頓覺壓力巨大。當時,我們隊伍中沒有院感專家,如何保證隊員的個人防護不出問題,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
記者: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劉胡:壓力就是動力。首先要明確工作職責,責任層層落實。第一層是我,我是整個醫療隊院感防控第一責任人;第二層是各市州的醫療隊長;第三層是各派出醫療機構負責人。其次是制定制度流程。我們組織制定了《駐地院感防控手冊》等并組織全隊學習。第三是強化院感培訓。我們邀請院感專家進行防護知識培訓和防護器材穿脫演練;增派兩名院感專家補充隊伍的院感防護專業實力,并培訓部分護理人員擔任院感監督員等。截至目前,我隊無醫務人員感染。
醫患信任關系如何建立
記者:我們在方艙醫院看到,核酸檢測、CT的結果都會進行公示。醫務人員專門設立了一塊心愿墻,還經常帶著患者開展各種活動。如何看待這種管理模式?
劉胡:方艙醫院接收的都是輕癥患者,治療方案相對并不復雜,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也還在探索階段。醫務人員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安撫患者。信息公開,讓患者知道每次檢測結果,讓他們對康復時間有個預期,有助于醫患間建立信任關系。
我們設立心愿墻,是為了給患者更多心理疏導的途徑,讓他們把想要表達的心愿、對未來的規劃、對家人朋友的思念寫下來。醫務人員還組織了一些活動,比如帶著患者練習瑜伽、八段錦等。這些都是為了疏導患者情緒,對于治療有很重要的作用。
隊員必須一個不少地回去
記者:您最想對隊員說些什么?
劉胡:在進艙之前,我告訴所有的隊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全隊必須平平安安、一個不少地回去。
我們的隊員非常不容易。我們測算過,隊員們每次工作基本上要9個小時,其間不能吃喝和上廁所。有的醫生穿上了紙尿褲,有的因為防護裝備長時間的壓迫導致皮膚壓傷甚至破損。盡管這樣,他們對工作盡職盡責,從來沒有抱怨過。我想對他們說:“感謝,保重,堅持!”
2月13日,四川省第七批、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王路煒 攝
第七批領隊楊進
成立中醫突擊隊 治療“一人一方”
●我們有10名有中醫執照的醫生,是這支隊伍的特色
【名片】
四川省第七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2月13日,醫療隊奔赴武漢。隊員來自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省骨科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工作地點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主要負責該院新冠肺炎病區重癥及危重癥患者的救治。
在過去的10天里,四川省第七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領隊、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楊進和隊員們經歷著重重考驗。
“每一名隊員都是可愛的,他們的無畏令人感動。”楊進說,他記住了隊員們面對困難和危險不退縮的身影,“是隊員們的付出,換來了一場場的勝利。”
迅速搭起工作大框架
記者:帶隊出征武漢,有哪些困難?
楊進:2月12日晚上11點,我接到帶隊出征的通知。第二天下午5點,我們的隊伍就乘機出發了。來得實在有些匆忙,這也是醫療隊每名隊員的感受。到達武漢的當晚,我們在賓館駐地忙到凌晨才基本把人員物資安排妥當。
2月15日上午10點,醫療隊的第一批隊員就開始進入病區工作。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院區是由腫瘤專科醫院臨時改造成的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我們醫療隊接管9樓和10樓兩個重癥病區后不到12個小時,128張床位就全部收滿。因此,醫療隊所承擔的臨床救治任務是艱巨的。
拿著醫療隊的大名單,我們迅速將醫療隊分成6個醫療組,每3個醫療組負責一層樓的醫療救治工作,每層樓安排一名主任統籌工作。這樣,基本搭建起了病房工作的大框架。
實現同質化臨床醫療
記者:下一個關鍵點是什么?楊進:實現同質化臨床醫療,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目標。臨床處置過程中,要與國家診療方案的要求保持一致,同時也要和我們在川內救治重癥病人的要求保持一致。要保持質量和標準的一致性,就需要我們對每一項工作細節進行再梳理和細化,把前期沒有顧上的短板逐一再補上。
記者:醫療隊中有不少中醫,他們的作用如何發揮?
楊進:我們有10名有中醫執照的醫生,這也是我們這支隊伍的特色所在。為發揮中醫藥在臨床一線的優勢,醫療隊專門成立中醫突擊隊,并由一名來自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博士生導師領隊,統籌兩個病區的中醫藥治療。為提高救治水平,我們提倡中西醫結合更需要有針對性,爭取做到“一人一方”的針對性治療。
記者:想對隊員們說些什么?楊進:堅守在武漢,醫療隊里的每個人都很辛苦,我由衷地敬佩每一名能打能沖的隊員。作為領隊,我將繼續發揮在外科感染防控方面的專業特長,把病區和駐地感染防控想得再細點,把制度流程做得再實點,也為隊員們想得再多點。
在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能一起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是我們醫療隊每個人的榮耀。當然,我們也要一起平安回家,摘下口罩,開懷大笑。
第八批領隊陳心足
防止重癥病情惡化 加快輕癥治療進程
●加快病房床位周轉,讓更多重癥及危重癥患者得到床位
【名片】
四川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隊員來自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宜賓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工作地點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主要負責該院兩病區新冠肺炎重癥及危重癥患者救治。
2月13日,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宜賓醫院副院長陳心足臨危受命,擔任四川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領隊。1981年出生的他,是目前四川援助湖北各醫療隊中最年輕的一名領隊。
陳心足說:“醫療隊的每一名隊員都是可敬的,他們都是我的老師。我的任務就是為每一名隊員認認真真地服好務。”
和愛人彼此隱瞞遞交請戰書
記者:聽說你的愛人也來到了武漢,是這樣的嗎?
陳心足:疫情發生后,我和愛人都瞞著對方向醫院交了請戰書。我愛人是隨第五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到達武漢的。她從成都出發時,我還在宜賓。我很理解她的選擇。2月13日,我也到了武漢。我在長江這邊,她在長江那邊。得空時,我們就在電話里問聲好。
記者:混編是這批醫療隊的最大亮點,你是如何整合隊伍的?
陳心足:第七批、第八批聯隊來自省內35家醫療單位,隊員之間彼此都很陌生。到武漢后,我們很快成立了兩支隊伍的臨時聯合黨委,同時成立了16個黨支部。在臨時聯合黨委的統籌下,整個隊伍很快就有序運轉。在后續的工作中,我們還要積極發展入黨積極分子,設立黨員先鋒崗,發揮好黨組織的作用。
抓兩頭加快病房床位周轉
記者:重癥治療有哪些策略?
陳心足:隨著“應收盡收”的推進,病房的重癥及危重癥患者所占比重將持續提升,我們正做積極應對準備。醫療隊主要抓兩頭,首先是抓好重癥的治療,充分利用專家組會診,實行“一人一策”策略,防止重癥病情的惡化升級。其次是抓好輕癥患者的周轉工作。我們要盡力讓更多重癥患者向輕癥發展,同時加快輕癥患者治療進程,以此加快病房床位周轉,讓更多重癥及危重癥患者得到床位。
經過動態調整,我們有更多的精力來優化提升治療策略,提升醫療護理質量。
記者:高強度的工作下,隊員們每天也很辛苦。你是如何照顧他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呢?
陳心足:關心每一名隊員的工作和生活,給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溫暖也是我的職責所在。
隊里每天都會收集每名隊員的身心變化情況,對其分析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我們還想了一些辦法服務隊員們的工作和生活。比如,隊里特別把夜宵放到了賓館方便取拿的通道上,這樣下夜班的隊員回來,不用多走路,就能感受到溫暖。隊員需要藥物,我們想辦法爭取當天交到隊員手上。出征匆忙,很多隊員來不及理發,我們也組織、聯系給隊員理發等。
王路煒 川報觀察記者 李寰 袁敏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