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宜賓市臨港區宜賓汽車產業園的凱翼汽車智慧工廠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對下線車輛進行檢測。 蘭鋒 攝(視覺四川資料圖片)
●推動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將為兩地工業經濟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勁動力,為打造中國制造“第四極”提供重要支撐
●協同發展,不同于差異化發展,不是我有你就不能有,而是要找出各自長板和共同短板,把長板做長,把短板補齊
●川渝兩地已建立常態化工作聯系機制,還將建設一批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提升區域產業鏈協同配套水平
合作
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各領域的合作迅速展開。
4月30日,川渝兩地經信系統攜手在成都按下“啟動鍵”,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打造中國制造“第四極”。20天后,首次正式會面時碰撞出的新想法火速落地,雙方在重慶宣布共建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打造中國制造“第四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引發猜想。
四川在線記者 朱雪黎
首選工業互聯網一體化
將為兩地工業經濟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勁動力
川渝攜手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首個落地進展為何圈定工業互聯網一體化?
川渝兩地經信部門負責人共同表示,工業互聯網正在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推動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將為兩地工業經濟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勁動力,為打造中國制造“第四極”提供重要支撐。
理想狀態的工業互聯網,就是可以通過通信網絡平臺,將工業生產、倉儲、運輸、銷售、售后全流程緊密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工業大腦”,從而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等。不同于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難度要高得多。一方面,工業互聯網要實現各類設備儀器的互聯互通,在海量數據交互的同時進行實時抉擇,技術難度高。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牽涉生產生活,對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
“雙方正在共同編制《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并將聯合爭取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批復。”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信息化處相關負責人說。
“具體怎么建,大家都在探索推進。”兩地經信部門負責人透露,按照前期協商,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共建、平臺資源共聚、安全能力共用等成為下一階段努力的關鍵方向。“一個重要思路,就是強調協同,避免重復投資建設。”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信息化處相關負責人說,以兩地現有的本土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例,垂直領域已有的,就不再重復建設,而是協同做大做強。
解決數字工業設備集成互聯、解決數字工業設備可管可控等,也將成為一體化的重點。以標識解析推動平臺協同、產業協同、企業協同,兩地將協同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共建成渝地區一體化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兩地將打通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建立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安全“一張網”。
這些領域值得期待
汽車和新材料產業等是主攻方向
“協同發展,不同于差異化發展,不是我有你就不能有,而是要找出各自長板和共同短板,把長板做長,把短板補齊。”雙方相關負責人達成共識。
汽車產業成為第一選項。雙方已進行了產業鏈條梳理和分析,對整車和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了全面摸排。初步理出的產業圖譜顯示,2019年,重慶和四川汽車生產量占據西部的44%。重慶市現有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十余家,擁有一線高品質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400多家,二三線配套企業超過1000家,汽車零部件本地化率超過70%。四川則擁有一汽大眾、一汽豐田、韓國現代、吉利沃爾沃、神龍汽車等10余家重點整車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具有一定優勢。
“初步鎖定了進一步加強合作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汽車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說,雙方將在現有傳統汽車產業布局不變的情況下,面向汽車“新四化”發展趨勢,以發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線,加強技術創新協作、促進應用示范融合、推動市場開放互通,加快汽車產業集聚發展,力爭將成渝地區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制造、應用基地,推動成渝地區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支持現有企業做大做強,雙方也將攜手進一步提升兩地整車企業在成渝地區的零部件采購占比,推動川渝地區現有零部件企業發展。
共享國家級檢驗檢測資源,“目前省內還沒有一家國家級檢驗檢測機構,汽車企業需要將產品送到湖北、天津等地檢驗檢測,周期較長。”上述負責人說,重慶的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具備國家級整車和零部件檢驗檢測能力,雙方將借助協同發展進一步推動國家級檢驗檢測資源共享。此外,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系列產業領域的協同合作,也可參照這一模式適時啟動。
新材料產業也被視作重要一環。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冶金建材處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四川正在全力打造全省“材料地圖”,助力強連補鏈。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對接國家部委和重慶市,加強川渝新材料產業對接,探索建立新材料產業區域協調合作發展機制,培育一批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鏈協調發展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建機制搭平臺
讓協同發展推進更加順暢
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推進更順暢,建機制、搭平臺被委以重任。
建機制。目前,川渝兩地已建立常態化工作聯系機制,并建立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發展(制造業)專項工作組,制定了相應規則,將工作落實到人、具體到處室。該工作組下設了汽車摩托車、工業互聯網、產業合作園區等一批工作專班。
未來不但將保持一年兩次定期溝通,更要通過專班等加強不定期溝通。一方面分享經驗,一方面共同努力破解困難瓶頸。此外,雙方還將在加大合作力度,共同向國家部委爭取重大產業項目、重大產業創新平臺落地布局川渝地區,爭取更多政策紅利和發展機遇。
搭平臺。除了推進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之外,雙方更將著力點放到補齊現實短板上來。“川渝產業協同發展,最大的短板在于合作平臺和產業載體缺乏。”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產業園區處相關負責人說。目前,雙方正在共同編制產業合作園區行動方案,希望高水平建設一批產業示范園區,推進各類生產性服務平臺共建共享,提升區域產業鏈協同配套水平。
聚焦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集群共建方向,進一步搭建合作平臺,創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機制,支持各產業園區開展多方式、多層次、多維度的合作共建,將產業合作園區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更要考慮在毗鄰地區和鐵路公路水路軸線區域合理布局,聚焦汽車、摩托車、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等兩省市優勢產業,推動地方開展多方式、多層次、多維度的合作,聯合建設一批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創建一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產業轉移示范基地。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位于宜賓市臨港區宜賓汽車產業園的凱翼汽車智慧工廠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對下線車輛進行檢測。 蘭鋒 攝(視覺四川資料圖片)
●推動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將為兩地工業經濟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勁動力,為打造中國制造“第四極”提供重要支撐
●協同發展,不同于差異化發展,不是我有你就不能有,而是要找出各自長板和共同短板,把長板做長,把短板補齊
●川渝兩地已建立常態化工作聯系機制,還將建設一批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提升區域產業鏈協同配套水平
合作
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各領域的合作迅速展開。
4月30日,川渝兩地經信系統攜手在成都按下“啟動鍵”,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打造中國制造“第四極”。20天后,首次正式會面時碰撞出的新想法火速落地,雙方在重慶宣布共建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打造中國制造“第四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引發猜想。
四川在線記者 朱雪黎
首選工業互聯網一體化
將為兩地工業經濟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勁動力
川渝攜手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首個落地進展為何圈定工業互聯網一體化?
川渝兩地經信部門負責人共同表示,工業互聯網正在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推動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將為兩地工業經濟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勁動力,為打造中國制造“第四極”提供重要支撐。
理想狀態的工業互聯網,就是可以通過通信網絡平臺,將工業生產、倉儲、運輸、銷售、售后全流程緊密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工業大腦”,從而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等。不同于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難度要高得多。一方面,工業互聯網要實現各類設備儀器的互聯互通,在海量數據交互的同時進行實時抉擇,技術難度高。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牽涉生產生活,對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
“雙方正在共同編制《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并將聯合爭取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批復。”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信息化處相關負責人說。
“具體怎么建,大家都在探索推進。”兩地經信部門負責人透露,按照前期協商,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共建、平臺資源共聚、安全能力共用等成為下一階段努力的關鍵方向。“一個重要思路,就是強調協同,避免重復投資建設。”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信息化處相關負責人說,以兩地現有的本土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例,垂直領域已有的,就不再重復建設,而是協同做大做強。
解決數字工業設備集成互聯、解決數字工業設備可管可控等,也將成為一體化的重點。以標識解析推動平臺協同、產業協同、企業協同,兩地將協同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共建成渝地區一體化工業互聯網安全體系,兩地將打通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建立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安全“一張網”。
這些領域值得期待
汽車和新材料產業等是主攻方向
“協同發展,不同于差異化發展,不是我有你就不能有,而是要找出各自長板和共同短板,把長板做長,把短板補齊。”雙方相關負責人達成共識。
汽車產業成為第一選項。雙方已進行了產業鏈條梳理和分析,對整車和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了全面摸排。初步理出的產業圖譜顯示,2019年,重慶和四川汽車生產量占據西部的44%。重慶市現有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十余家,擁有一線高品質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400多家,二三線配套企業超過1000家,汽車零部件本地化率超過70%。四川則擁有一汽大眾、一汽豐田、韓國現代、吉利沃爾沃、神龍汽車等10余家重點整車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具有一定優勢。
“初步鎖定了進一步加強合作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汽車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說,雙方將在現有傳統汽車產業布局不變的情況下,面向汽車“新四化”發展趨勢,以發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線,加強技術創新協作、促進應用示范融合、推動市場開放互通,加快汽車產業集聚發展,力爭將成渝地區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制造、應用基地,推動成渝地區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支持現有企業做大做強,雙方也將攜手進一步提升兩地整車企業在成渝地區的零部件采購占比,推動川渝地區現有零部件企業發展。
共享國家級檢驗檢測資源,“目前省內還沒有一家國家級檢驗檢測機構,汽車企業需要將產品送到湖北、天津等地檢驗檢測,周期較長。”上述負責人說,重慶的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具備國家級整車和零部件檢驗檢測能力,雙方將借助協同發展進一步推動國家級檢驗檢測資源共享。此外,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系列產業領域的協同合作,也可參照這一模式適時啟動。
新材料產業也被視作重要一環。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冶金建材處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四川正在全力打造全省“材料地圖”,助力強連補鏈。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對接國家部委和重慶市,加強川渝新材料產業對接,探索建立新材料產業區域協調合作發展機制,培育一批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鏈協調發展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建機制搭平臺
讓協同發展推進更加順暢
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推進更順暢,建機制、搭平臺被委以重任。
建機制。目前,川渝兩地已建立常態化工作聯系機制,并建立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發展(制造業)專項工作組,制定了相應規則,將工作落實到人、具體到處室。該工作組下設了汽車摩托車、工業互聯網、產業合作園區等一批工作專班。
未來不但將保持一年兩次定期溝通,更要通過專班等加強不定期溝通。一方面分享經驗,一方面共同努力破解困難瓶頸。此外,雙方還將在加大合作力度,共同向國家部委爭取重大產業項目、重大產業創新平臺落地布局川渝地區,爭取更多政策紅利和發展機遇。
搭平臺。除了推進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之外,雙方更將著力點放到補齊現實短板上來。“川渝產業協同發展,最大的短板在于合作平臺和產業載體缺乏。”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產業園區處相關負責人說。目前,雙方正在共同編制產業合作園區行動方案,希望高水平建設一批產業示范園區,推進各類生產性服務平臺共建共享,提升區域產業鏈協同配套水平。
聚焦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集群共建方向,進一步搭建合作平臺,創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機制,支持各產業園區開展多方式、多層次、多維度的合作共建,將產業合作園區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更要考慮在毗鄰地區和鐵路公路水路軸線區域合理布局,聚焦汽車、摩托車、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等兩省市優勢產業,推動地方開展多方式、多層次、多維度的合作,聯合建設一批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創建一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產業轉移示范基地。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