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記者 熊筱偉
6月底,國內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上海成功試跑。不少媒體報道時反復提到一家跟這個事并沒有直接關系的川企——成都銀河磁體股份有限公司。原因很簡單:只要給股民推薦相關概念股,就繞不開這家創業板上市企業、全球最大的粘結釹鐵硼磁體制造商。
“粘結釹鐵硼磁體”是永磁體眾多細分領域中的一個。它的市場很小,全球規模也不過約20億元;但它又很重要,汽車雨刮、升降車窗、工業機器人手臂……生活中到處都有它身影。聚焦這個領域,銀河磁體已在“全球最大制造商”的“交椅”上坐了整整10年。
這背后究竟有怎樣曲折的“登頂”故事?在市場需求高速變化的今天,銀河磁體又是如何保持“領跑”的?7月1日,成都西邊一個略顯陳舊的工業園里,記者采訪到了公司主要負責人。
看熱鬧
高校老師辭職創業,把企業產量做到超過“全球第二、三、四名之和”
關于創業史,公司董事長戴炎已經給不同人講了無數次:上世紀末他在四川大學讀書,偶然間旁聽了一次研討會議,了解到日本不久前發明了一種釹鐵硼磁體,磁性是普通磁鐵的數倍,其中一句話讓他精神一振——“這種革命性的新材料,將大力推動工業進步。”
戴炎敏感意識到其中的機遇,1991年留校任教后,開始專注于開展相關研究。兩年后,某本地老板愿意投資200萬元,并提供幾間庫房給他作為生產車間。揣著一份手寫投資合同,戴炎第二天便回學校辭職、搬家,第三天就和幾位年輕人開始嘗試生產。
公司產品
究竟啥是粘結釹鐵硼磁體?“永磁體,可以簡單理解成‘永遠有磁性的物體’。粘結釹鐵硼磁體,就是永磁體中的‘小眾’產品,主要用于微小型電機。”公司總經理吳志堅特意站起身,在黑板上畫了個餅圖,把其中約70%面積標注為“永磁鐵氧體產量”,而粘結釹鐵硼磁體,只占到如眉毛般細的一點兒空間,“前者全世界年產量約80萬噸到100萬噸,后者只有0.9萬噸。”
市場需求雖然少,但由于磁性更強、方便一體化成型等優勢,粘結釹鐵硼磁體在機械硬盤、光驅、汽車等產品上始終有市場,產品價格也是永磁鐵氧體的10倍以上。
截至去年,銀河磁體的粘結釹鐵硼磁體產量2100噸,在全球占比超過20%。這是什么概念?“全球第二、三、四名產量加一起,還沒我們多!”吳志堅說。
看門道
第一道坎:
初期和國內外龍頭比沒有規模優勢,怎么贏得“價格戰”?
“死磕”人均生產效率,通過不斷“小步快跑”使利潤空間高于同行
銀河磁體的崛起,是因為抓住了行業空白?
答案是“否”。上世紀90年代,全世界粘結釹鐵硼磁體行業已經有日本大同電子、上海愛普生兩家“豪門”,此外還有韓國磁化電子、日本TDK等一批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
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一名剛執教兩年的高校老師、一群不諳世事的年輕人,怎么就能“殺”出血路、把一間小廠做成全球最大的粘結釹鐵硼磁體制造商?
吳志堅給記者講了“價格戰”的故事:日本某知名電機企業,一年內先后4次壓低粘結釹鐵硼磁體進價,導致價格下降近10%——這個數字幾乎就是不少廠商的全部利潤空間,而銀河磁體卻咬牙全盤接受。經此一役,公司在該企業份額從約四成暴增至七成以上。“世界第一”,就是這樣在一場場戰斗中打下來的。
記者進一步追問:和國內外龍頭比,公司初期并沒有規模優勢,怎么就能不斷贏得“價格戰”?
為應對市場競爭,成都銀河磁體股份有限公司定下每年“人均生產效率提高5%”的目標。圖為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成型機器,一名工人就可以監管8臺機器。
秘訣,藏在公司會議室里。記者一進門就看到墻上貼著2020年目標——“人均生產效率提高5%”。工作人員隨后的介紹更讓人驚訝:5%的目標已執行了10年,且每年都超額完成。
這對一線提出了超常要求。5%的目標被細化分解到每個部門,大到生產線自動化,小到一個小零件的成本控制,所有人都一起想辦法。
一個典型案例是:生產過程中要用到小部件“充磁夾具”,攤到每個產品上成本是3毛錢。公司技術和管理人員“死磕”了3年,成功把成本降至5厘,超過2毛9分錢都成了利潤。
吳志堅介紹,在產品技術指標拉不開差距情況下,公司通過不斷“小步快跑”、不斷提高人均生產效率,使產品利潤空間高于同行,“價格戰”也就有了充足的底氣,“這個沒啥子高科技的,但它就是我們的核心,是一切改革、一切進步的源泉。”
第二道坎:
主打領域訂單以每年30%以上速度暴跌,怎么辦?
比起及時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有意識+有能力”未雨綢繆并做出應對
靠一路戰斗,2009年,銀河磁體產量首次“登頂”全球。
然而,巨大的風險也在逼近:此時公司營收60%以上來自光驅,光驅、機械硬盤、家電三大類更占到總營收的90%。而隨著技術迭代,光驅、機械硬盤逐漸面臨被淘汰的命運。2012年后,公司光驅訂單以每年30%以上速度驟減。
面對巨變,銀河磁體卻“云淡風輕”——年銷售額依舊保持平穩增長,看不到波動痕跡。
如何做到?“天無百日晴,隨時都有憂患意識。”吳志堅說,公司很早就知道光驅會“走衰”,也看到汽車等未來增長點,“這并不難,跟客戶聊行業動態、時常關注業內新聞就會知道。”
比起市場信息捕捉,更重要的是能即時做出應對。
一個具體案例是:2008年,銀河磁體開始未雨綢繆布局汽車產業,但要做汽車產業鏈供應商并不容易。“光書面文件就字典那么厚。”吳志堅說,即便如此,公司依然集中火力堅定轉型。
還得有能力。銀河磁體有業內最大的技術隊伍,同時開展多個前沿產品研發,如今在國內唯一能量產熱壓釹鐵硼——這為進軍汽車方向助力電機、工業機器人等高端領域奠定基礎。
時至今日,公司客戶構成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如今占據最大份額的汽車領域占約35%,其他由電動工具、手機、無人機等彌補,光驅份額已可忽略不計。
臨別前,記者追問:上述舉措都不是什么新招,為啥競爭對手就是干不過?背后還有啥秘訣?
吳志堅感慨,“專注”也是一個重點——多數巨頭只把粘結釹鐵硼磁體當一項小業務,而銀河磁體則當成“命根子”,“要想生存,我們必須比巨頭更用心。”
養成記
1993年
高校老師辭職創立銀河磁體
2008年
開始未雨綢繆布局汽車產業
2009年
成為全球全球最大粘結釹鐵硼磁體制造商并保持至今
2012年
當時占公司營收60%以上的光驅市場訂單,開始以每年30%以上速度暴跌
2019年
公司客戶構成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光驅份額已經可忽略不計
點擊下圖進入專題↓↓↓
來源:川報觀察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川報觀察記者 熊筱偉
6月底,國內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上海成功試跑。不少媒體報道時反復提到一家跟這個事并沒有直接關系的川企——成都銀河磁體股份有限公司。原因很簡單:只要給股民推薦相關概念股,就繞不開這家創業板上市企業、全球最大的粘結釹鐵硼磁體制造商。
“粘結釹鐵硼磁體”是永磁體眾多細分領域中的一個。它的市場很小,全球規模也不過約20億元;但它又很重要,汽車雨刮、升降車窗、工業機器人手臂……生活中到處都有它身影。聚焦這個領域,銀河磁體已在“全球最大制造商”的“交椅”上坐了整整10年。
這背后究竟有怎樣曲折的“登頂”故事?在市場需求高速變化的今天,銀河磁體又是如何保持“領跑”的?7月1日,成都西邊一個略顯陳舊的工業園里,記者采訪到了公司主要負責人。
看熱鬧
高校老師辭職創業,把企業產量做到超過“全球第二、三、四名之和”
關于創業史,公司董事長戴炎已經給不同人講了無數次:上世紀末他在四川大學讀書,偶然間旁聽了一次研討會議,了解到日本不久前發明了一種釹鐵硼磁體,磁性是普通磁鐵的數倍,其中一句話讓他精神一振——“這種革命性的新材料,將大力推動工業進步。”
戴炎敏感意識到其中的機遇,1991年留校任教后,開始專注于開展相關研究。兩年后,某本地老板愿意投資200萬元,并提供幾間庫房給他作為生產車間。揣著一份手寫投資合同,戴炎第二天便回學校辭職、搬家,第三天就和幾位年輕人開始嘗試生產。
公司產品
究竟啥是粘結釹鐵硼磁體?“永磁體,可以簡單理解成‘永遠有磁性的物體’。粘結釹鐵硼磁體,就是永磁體中的‘小眾’產品,主要用于微小型電機。”公司總經理吳志堅特意站起身,在黑板上畫了個餅圖,把其中約70%面積標注為“永磁鐵氧體產量”,而粘結釹鐵硼磁體,只占到如眉毛般細的一點兒空間,“前者全世界年產量約80萬噸到100萬噸,后者只有0.9萬噸。”
市場需求雖然少,但由于磁性更強、方便一體化成型等優勢,粘結釹鐵硼磁體在機械硬盤、光驅、汽車等產品上始終有市場,產品價格也是永磁鐵氧體的10倍以上。
截至去年,銀河磁體的粘結釹鐵硼磁體產量2100噸,在全球占比超過20%。這是什么概念?“全球第二、三、四名產量加一起,還沒我們多!”吳志堅說。
看門道
第一道坎:
初期和國內外龍頭比沒有規模優勢,怎么贏得“價格戰”?
“死磕”人均生產效率,通過不斷“小步快跑”使利潤空間高于同行
銀河磁體的崛起,是因為抓住了行業空白?
答案是“否”。上世紀90年代,全世界粘結釹鐵硼磁體行業已經有日本大同電子、上海愛普生兩家“豪門”,此外還有韓國磁化電子、日本TDK等一批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
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一名剛執教兩年的高校老師、一群不諳世事的年輕人,怎么就能“殺”出血路、把一間小廠做成全球最大的粘結釹鐵硼磁體制造商?
吳志堅給記者講了“價格戰”的故事:日本某知名電機企業,一年內先后4次壓低粘結釹鐵硼磁體進價,導致價格下降近10%——這個數字幾乎就是不少廠商的全部利潤空間,而銀河磁體卻咬牙全盤接受。經此一役,公司在該企業份額從約四成暴增至七成以上。“世界第一”,就是這樣在一場場戰斗中打下來的。
記者進一步追問:和國內外龍頭比,公司初期并沒有規模優勢,怎么就能不斷贏得“價格戰”?
為應對市場競爭,成都銀河磁體股份有限公司定下每年“人均生產效率提高5%”的目標。圖為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成型機器,一名工人就可以監管8臺機器。
秘訣,藏在公司會議室里。記者一進門就看到墻上貼著2020年目標——“人均生產效率提高5%”。工作人員隨后的介紹更讓人驚訝:5%的目標已執行了10年,且每年都超額完成。
這對一線提出了超常要求。5%的目標被細化分解到每個部門,大到生產線自動化,小到一個小零件的成本控制,所有人都一起想辦法。
一個典型案例是:生產過程中要用到小部件“充磁夾具”,攤到每個產品上成本是3毛錢。公司技術和管理人員“死磕”了3年,成功把成本降至5厘,超過2毛9分錢都成了利潤。
吳志堅介紹,在產品技術指標拉不開差距情況下,公司通過不斷“小步快跑”、不斷提高人均生產效率,使產品利潤空間高于同行,“價格戰”也就有了充足的底氣,“這個沒啥子高科技的,但它就是我們的核心,是一切改革、一切進步的源泉。”
第二道坎:
主打領域訂單以每年30%以上速度暴跌,怎么辦?
比起及時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有意識+有能力”未雨綢繆并做出應對
靠一路戰斗,2009年,銀河磁體產量首次“登頂”全球。
然而,巨大的風險也在逼近:此時公司營收60%以上來自光驅,光驅、機械硬盤、家電三大類更占到總營收的90%。而隨著技術迭代,光驅、機械硬盤逐漸面臨被淘汰的命運。2012年后,公司光驅訂單以每年30%以上速度驟減。
面對巨變,銀河磁體卻“云淡風輕”——年銷售額依舊保持平穩增長,看不到波動痕跡。
如何做到?“天無百日晴,隨時都有憂患意識。”吳志堅說,公司很早就知道光驅會“走衰”,也看到汽車等未來增長點,“這并不難,跟客戶聊行業動態、時常關注業內新聞就會知道。”
比起市場信息捕捉,更重要的是能即時做出應對。
一個具體案例是:2008年,銀河磁體開始未雨綢繆布局汽車產業,但要做汽車產業鏈供應商并不容易。“光書面文件就字典那么厚。”吳志堅說,即便如此,公司依然集中火力堅定轉型。
還得有能力。銀河磁體有業內最大的技術隊伍,同時開展多個前沿產品研發,如今在國內唯一能量產熱壓釹鐵硼——這為進軍汽車方向助力電機、工業機器人等高端領域奠定基礎。
時至今日,公司客戶構成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如今占據最大份額的汽車領域占約35%,其他由電動工具、手機、無人機等彌補,光驅份額已可忽略不計。
臨別前,記者追問:上述舉措都不是什么新招,為啥競爭對手就是干不過?背后還有啥秘訣?
吳志堅感慨,“專注”也是一個重點——多數巨頭只把粘結釹鐵硼磁體當一項小業務,而銀河磁體則當成“命根子”,“要想生存,我們必須比巨頭更用心。”
養成記
1993年
高校老師辭職創立銀河磁體
2008年
開始未雨綢繆布局汽車產業
2009年
成為全球全球最大粘結釹鐵硼磁體制造商并保持至今
2012年
當時占公司營收60%以上的光驅市場訂單,開始以每年30%以上速度暴跌
2019年
公司客戶構成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光驅份額已經可忽略不計
點擊下圖進入專題↓↓↓
來源:川報觀察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