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協議“亮點”點擊】
爭取國家規劃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綜合改革試驗區
推動四川水電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地就近消納
探索川渝兩地電力交易中心工作融合機制
爭取國家設立川渝油氣體制綜合改革試驗區
共同建設區域能源大數據中心
建立川渝能源智庫
7月14日,川渝兩省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在重慶正式簽訂“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這是川渝兩省市能源主管部門首次簽訂合作協議。
雙方將攜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能源綠色高效利用示范區和重要清潔低碳能源生產基地,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
記者從簽約現場獲悉,川渝兩省市將共同推進20個重大能源項目,涉及能源網絡、能源供給、儲備調峰等領域,總投資近9900億元,其中“十四五”期間投資超過4000億元。
共同推進川渝特高壓聯網工程
重慶電網與四川電網原為一體,分設后也聯系緊密,現有6回500千伏線路聯系,川電入渝是重慶電力保障的重要支撐。
川渝兩省市將在“十四五”共同建設川渝電網一體化工程,工程總投資430億元,計劃于2021年開工建設,2025年正式投運,工程建成后將實現四川特高壓交流環網與重慶特高壓交流聯網,增強四川水電外送能力和川渝電網靈活性。
四川特高壓交流環網包括建設甘孜—天府南—成都東、阿壩—成都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為實現與重慶特高壓交流聯網,將規劃建設天府南—銅梁、成都東—長壽、銅梁—長壽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路工程。川渝電網一體化工程還包括建設天府南特、成都東特、甘孜特、銅梁特、長壽特等特高壓500千伏配套工程。
共建川渝天然氣千億產能基地
川渝天然氣資源豐富,共同構建了四川盆地天然氣產能基地,承擔著全國約1/3的天然氣產量。2019年,國家能源局啟動四川盆地千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大四川盆地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
此次兩省市共同推進重大項目中,打造川渝天然氣千億產能基地,備受關注。
根據協議,雙方將統籌推進川渝地區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積極發揮長寧—威遠、涪陵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建設的引領作用,打造川渝天然氣千億產能基地,2025年建成中國“氣大慶”。
川渝“氣大慶”千億立方米產能建設項目建設周期為2020年—2035年,總投資7100億元,其中“十四五”投資2700億元。
將重點開發川中磨溪龍王廟組氣藏、川中高石梯—磨溪震旦系氣藏、川東北高含硫氣田、川西氣田等常規天然氣;涪陵、長寧—威遠、滇黔北—昭通、威遠—榮縣、渝西、榮昌—永川等區域頁巖氣開發。
力爭到2025年,川渝天然氣(頁巖氣)產量達630億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中國第一個1000億級天然氣生產基地。
打造西南地區百億級儲氣調峰基地
此次協議,還重點規劃了儲備調峰基礎設施的建設。
天然氣方面,將重點建設相國寺、銅鑼峽、黃草峽、萬順場、黃家場、寨溝灣、沈公山、沙坪場、長垣壩、中壩等地下儲氣庫,打造西南地區百億級儲氣調峰基地。
石油方面,建設中航油西南戰略儲運基地、國家航油儲備基地,陜西、沿江和蘭成渝復線等成品油輸入管道建設,提高川渝成品油倉儲和管輸能力。
其中,中航油西南戰略儲運基地總投資超過100億元,規劃建設1座62萬立方米罐容的油庫、5個泊位的卸油碼頭、長壽—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輸油管道、長壽—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輸油管道等。
煤炭方面,雙方將共同爭取國家支持,在川渝地區主要煤炭消費區域以及運輸通道關鍵節點,建立煤炭儲備基地。其中,四川高興煤炭儲備基地將于2023年建成120萬噸儲備能力。
推動川渝充電設施一體化布局
根據協議,川渝兩省市還將共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充電設施一體化布局、服務和結算;共同推進境內長江流域港口岸電改造和LNG高效利用。
改革方面,將共同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綜合改革試驗區。推動川渝電力市場一體化建設,探索兩地電力交易中心工作融合機制,擴大和創新電力市場化交易,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和區域輔助服務市場化。完善水電上網和結算方式,探索市場化方式形成有利于資源輸出地可持續發展的利益補償機制。
共同爭取國家設立川渝油氣體制綜合改革試驗區,開展油氣礦業權改革試點、完善頁巖氣開發利益共享機制,推進常規天然氣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同推進油氣交易中心建設,推動形成市場化價格體系,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川渝油氣價格基準。
來源:川報觀察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1428735752@qq.com
【合作協議“亮點”點擊】
爭取國家規劃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綜合改革試驗區
推動四川水電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地就近消納
探索川渝兩地電力交易中心工作融合機制
爭取國家設立川渝油氣體制綜合改革試驗區
共同建設區域能源大數據中心
建立川渝能源智庫
7月14日,川渝兩省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在重慶正式簽訂“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這是川渝兩省市能源主管部門首次簽訂合作協議。
雙方將攜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能源綠色高效利用示范區和重要清潔低碳能源生產基地,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
記者從簽約現場獲悉,川渝兩省市將共同推進20個重大能源項目,涉及能源網絡、能源供給、儲備調峰等領域,總投資近9900億元,其中“十四五”期間投資超過4000億元。
共同推進川渝特高壓聯網工程
重慶電網與四川電網原為一體,分設后也聯系緊密,現有6回500千伏線路聯系,川電入渝是重慶電力保障的重要支撐。
川渝兩省市將在“十四五”共同建設川渝電網一體化工程,工程總投資430億元,計劃于2021年開工建設,2025年正式投運,工程建成后將實現四川特高壓交流環網與重慶特高壓交流聯網,增強四川水電外送能力和川渝電網靈活性。
四川特高壓交流環網包括建設甘孜—天府南—成都東、阿壩—成都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為實現與重慶特高壓交流聯網,將規劃建設天府南—銅梁、成都東—長壽、銅梁—長壽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路工程。川渝電網一體化工程還包括建設天府南特、成都東特、甘孜特、銅梁特、長壽特等特高壓500千伏配套工程。
共建川渝天然氣千億產能基地
川渝天然氣資源豐富,共同構建了四川盆地天然氣產能基地,承擔著全國約1/3的天然氣產量。2019年,國家能源局啟動四川盆地千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建設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大四川盆地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
此次兩省市共同推進重大項目中,打造川渝天然氣千億產能基地,備受關注。
根據協議,雙方將統籌推進川渝地區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積極發揮長寧—威遠、涪陵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建設的引領作用,打造川渝天然氣千億產能基地,2025年建成中國“氣大慶”。
川渝“氣大慶”千億立方米產能建設項目建設周期為2020年—2035年,總投資7100億元,其中“十四五”投資2700億元。
將重點開發川中磨溪龍王廟組氣藏、川中高石梯—磨溪震旦系氣藏、川東北高含硫氣田、川西氣田等常規天然氣;涪陵、長寧—威遠、滇黔北—昭通、威遠—榮縣、渝西、榮昌—永川等區域頁巖氣開發。
力爭到2025年,川渝天然氣(頁巖氣)產量達630億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中國第一個1000億級天然氣生產基地。
打造西南地區百億級儲氣調峰基地
此次協議,還重點規劃了儲備調峰基礎設施的建設。
天然氣方面,將重點建設相國寺、銅鑼峽、黃草峽、萬順場、黃家場、寨溝灣、沈公山、沙坪場、長垣壩、中壩等地下儲氣庫,打造西南地區百億級儲氣調峰基地。
石油方面,建設中航油西南戰略儲運基地、國家航油儲備基地,陜西、沿江和蘭成渝復線等成品油輸入管道建設,提高川渝成品油倉儲和管輸能力。
其中,中航油西南戰略儲運基地總投資超過100億元,規劃建設1座62萬立方米罐容的油庫、5個泊位的卸油碼頭、長壽—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輸油管道、長壽—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輸油管道等。
煤炭方面,雙方將共同爭取國家支持,在川渝地區主要煤炭消費區域以及運輸通道關鍵節點,建立煤炭儲備基地。其中,四川高興煤炭儲備基地將于2023年建成120萬噸儲備能力。
推動川渝充電設施一體化布局
根據協議,川渝兩省市還將共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充電設施一體化布局、服務和結算;共同推進境內長江流域港口岸電改造和LNG高效利用。
改革方面,將共同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綜合改革試驗區。推動川渝電力市場一體化建設,探索兩地電力交易中心工作融合機制,擴大和創新電力市場化交易,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和區域輔助服務市場化。完善水電上網和結算方式,探索市場化方式形成有利于資源輸出地可持續發展的利益補償機制。
共同爭取國家設立川渝油氣體制綜合改革試驗區,開展油氣礦業權改革試點、完善頁巖氣開發利益共享機制,推進常規天然氣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同推進油氣交易中心建設,推動形成市場化價格體系,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川渝油氣價格基準。
來源:川報觀察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