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野花社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首頁>>活動發布>>三座礦山的綠色進行曲 ——西區實施山

三座礦山的綠色進行曲 ——西區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記

發布時間:2020/7/21 15:33:31 瀏覽:794
[摘要]三座礦山的綠色進行曲 ——西區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記

花山煤礦C區矸石堆場變成運動休閑式礦山公園。

  □本報記者 周越 文/圖

盛夏的西區綠意盎然,從清香坪到大寶鼎、從西佛山到矸石山,沿途10多公里,一派天藍、山綠、水清的景象,生機勃勃。

在花山煤礦C區,20多年的矸石堆場不見了,昔日“風吹塵飛揚,雨天黑泥漿”的場所,在今年6月底已變身運動休閑式礦山公園。居民張穎說:“告別了原來矸石堆帶來的嚴重污染,大家都很開心。”

這僅是西區近三年來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改善環境的例證之一。

西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生態修復和治理的總體目標,從2017年9月開始,著力實施省級重點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奏響了昂揚奮進的“綠色進行曲”。如今,西區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42%提高到43.5%。

修復與開發并舉西佛山變“城市綠肺”

石漠化土地占西區土地面積的57.6%,橫貫整個西區城市建成區的北部。

西佛山位于石漠化區域中心部位,植被稀少,巖石裸露,嚴重影響城市景觀和形象。對此,西區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因地制宜、綜合治理,集中對該區域工業企業廢棄場地和礦山跡地進行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復。

組織專家組立足規模化、高起點編制完成《巖溶區石漠化土地綜合治理西佛寺周邊示范項目總體規劃設計》,預計總投資8億元,項目資金以業主投資為主,政府配套補助資金為輔。同時,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森林城市建設,發展林業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

民營企業西佛寺景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取得了3206畝林業用地的使用權,承包期限70年。企業聘請了省內外林業規劃、環保評估、安全評估等專業技術咨詢服務單位,編制了景區石漠化治理示范項目規劃方案、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方案、石漠化改造工程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說明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等成果資料;多次邀請各部門行業專家、學者親臨指導,探索出一套“運土上山、人工增肥、掘井取水、大穴壯苗、梯級推進、綜合治理”的模式。

目前,西佛山景區累計投資2億元,已完成石漠化覆土綠化工程近3000畝,成林2000畝,植樹超過50萬株;累計完成覆土200余萬立方米,以藍花楹、三角梅為主,同時分區種植100多種特色水果、名貴喬木、花卉等,形成“月月有花開、四季有果摘”的特色百果百花園林區。新建游客步道1500余米;挖掘一口日出水1萬立方米的水井,鋪設供水管網1萬米;修建臨時防火通道3000米,擋墻近萬立方米;建成國家2A級旅游廁所1個,配套設施完善;新增林間休憩涼亭2個,可供游客休息。

西區政府在此成功舉辦了藍花楹節,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今年,將完成1000畝石漠化土地和礦山跡地植被恢復。同時對已建區域進行總體提升,完成西佛山景區基本建設,打造城市“綠肺”和后山公園,為游客提供一個健身、吸氧、觀光、禪佛、休閑、自駕游露營的多功能綜合平臺,努力建成省級森林公園和4A級文化風景旅游景區。

關礦與復綠同行蘇鐵山變“康養谷”

走進西區河門口攀鋼集團石灰石礦采礦區,草木覆蓋、綠意盎然,2米高的攀枝花、羊蹄甲、藍花楹等喬木成片林立,1米左右的黑荊樹、三角梅、清香木等樹苗長勢喜人。讓人不禁懷疑,這里真的是采礦區嗎?

采礦區位于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這是攀枝花市唯一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當年在劃定蘇保區紅線時,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石灰石礦采礦區域有2365.93畝位于蘇保區紅線范圍內,但該礦依法取得了省、市相關部門頒發的生產經營所需證照,并完成了安評、環評備案。

如何做好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問題整改和礦山跡地生態恢復,共同建設綠色家園?

西區對蘇保區內攀鋼石灰石礦的生產或使用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的分析把控。2018年10月,經市政府同意,攀鋼集團石灰石礦在2019年12月31日前退出蘇保區。

攀鋼集團堅決支持生態文明建設。2017年,攀鋼就投入530萬元,完成采場作業區生態恢復治理72畝。2018年10月,礦山停止采場穿孔、爆破、開采作業,拆除穿孔設備,并于當月終止采場爆破合同。2019年7月,省自然資源廳注銷了攀鋼石灰石礦采礦許可證。

西區積極健全與攀鋼集團的協作機制,推進石灰石礦關閉退出及生態恢復工作,及時協調解決生態恢復資金不足、覆土土源和水源短缺、周邊村民阻工占地、苗木栽種技術薄弱等問題。2017年以來,攀鋼集團有限公司投入資金4771萬元,修復面積1941.29畝;西區投入資金2200萬元,修復面積302畝;蘇保局投入資金2800萬元,修復面積298畝。共種植喬木1.2萬株、灌木37萬株。

如今,西區依托蘇鐵山生態優勢正著力在山腳下打造“生態康養谷”。

治污與復墾并重矸石山變“金果園”

地處金沙江南岸灰槽子馬槽灣的灰槽子矸石山上,一片接一片的芒果樹迎風搖曳,寶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10多名職工正在樹林中檢查滴灌和除草。

在煤炭“黃金十年”期間,眾多小煤礦、小洗選廠在攀煤公司土地紅線范圍內無序堆放,形成了一座678畝約560萬噸、地表高差達100多米的矸石山。

這里,在遭遇特大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極易造成堆場滑坡或泥石流等重大安全環保隱患;同時矸石大面積裸露,存在較大的揚塵污染。

2017年10月,西區與攀煤公司聯合啟動灰槽子矸石山治理工程。2018年3月完成了治理規劃方案設計,項目總投資1億元,中期治理投資2000萬元。中期規劃是對緊鄰金沙江北的矸石排放直接進行最終治理,總占地面積10.1公頃;長期規劃是對還需要生產排矸的地方采用邊使用邊治理的方法,總占地面積41.2公頃。

2017年,矸石山防塵網鋪設11萬平方米,2018年鋪設防塵網21萬平方米。設環保標識標牌20個,開展了無組織排放顆粒物監測。

2018年,啟動灰槽子矸石山A、B、C平臺植被恢復項目和部分排水溝與擋墻工程。植被恢復項目于同年8月正式啟動,經土地整理,形成土地430畝。3個平臺除了梯度差異,地形相同,如今共種植芒果樹5000多株;臺地邊緣種植構樹1600多棵,用以護坡及防風、降塵;果園內矸石表面覆土15厘米后拋灑紫花苜蓿草籽約500斤;經放坡處理后,坡面種植三角梅3200多株,靠近坡面內側種植護坡植物地果11000多株。

“現在平臺種植經濟林木,邊坡種植花草,既解決了安全、環保隱患,修復了生態環境,同時還能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在山上勞動的寶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綠化工程部部長聶一凡說,待兩三年后芒果進入豐產期,每年可收入約370萬元。

發表評論
<th id="su2wj"></th>
    1. 
      
        <del id="su2wj"></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