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縣米亞羅鎮二古溪村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通過“一組一品”,發展蔬菜種植和牦牛養殖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這是8月18日航拍的二古溪村。四川在線記者肖雨楊攝
8月18日,米亞羅鎮二古溪村,村民洛依在自家新居前留影。 四川在線記者肖雨楊攝
8月17日,桃坪鎮佳山村,村民正在篩選青脆李。 四川在線記者肖雨楊攝
一縣一策
“這里有大自然壯觀的線條和美麗的顏色,大峽谷里彌漫著深藍色和紫色的氛圍……”1896年,英國旅行家伊莎貝拉·伯德這樣描寫阿壩州的理縣。
100多年后,這個被英國旅行家盛贊的地方,已然被世人熟知,游人如織。2019年,理縣接待游客580.9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0.68億元,居阿壩州第一。
米亞羅、畢棚溝……這些知名景區不僅帶動理縣旅游業崛起,也輻射周邊高半山貧困村,給村民帶去脫貧后再增收的新思路和新希望。8月17日至18日,記者前往理縣二古溪村、佳山村、西山村3個脫貧山村,感受這些小而美村落的新期待和新奮斗。
四川在線記者 何濤 徐中成 肖雨楊
行走地點
二古溪村
深挖優勢 突破產業瓶頸
米亞羅鎮二古溪村就是“小而美”的典型。該村僅68戶、263人,之前少有游客踏足。
2016年,從米亞羅核心景區徒步而來的游客,發現了二古溪的高山草甸——站在草甸上,可360度觀賞10多座連綿起伏的雪山,徒步客們稱其為“小眾秘境”。網上傳開后,二古溪村的新產業開啟了。
27歲的三朗羅爾伍一開始幫徒步游客背行李,走5公里山路賺幾十元。露營游客逐漸多了,三朗羅爾伍聯手村里4名年輕人,籌資4000元買了帳篷、睡袋,出租給游客。去年,5人收益近5萬余元。
山下,15戶地災避險戶也按統規自籌修起藏式民宿。村民麥斯甲率先營業,他經營了10間客房,專程為觀紅葉和準備上山的游客服務,去年僅接待游客就收入5萬元。
二古溪村黨支部書記王平介紹,村上旅游業已邁出第一步,但也面臨諸多瓶頸,如檔次不高、體驗不豐富、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等。目前,該村正大力挖掘高原草甸資源潛力和嘉絨農耕文化優勢,創辦高山草甸旅游觀光型和戶外體驗型集體經濟實體,輻射帶動其他村民發展餐飲和住宿,“要靠內生動力來突破這個瓶頸,闖過去了,又是一番天。”
佳山村
景藝融合 拉長旅游季
和二古溪村不同,桃坪鎮佳山村的瓶頸在于如何拉長旅游季。
佳山村最大的景是村民房前屋后的果樹。佳山村與桃坪羌寨一河之隔。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特色水果,181戶村民種上了車厘子等。每年車厘子掛果時,游客紛至沓來。該村也因特色水果產業而脫貧摘帽。
雖然脫貧了,但依然有發展瓶頸。佳山村游客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因為游客量不穩定,水果業主高磊想辦客棧,但又有些顧慮。
瓶頸如何解決?村黨支部書記王朝運表示,縣里、村上已對果樹進行了立體布局:海拔1400米—1700米種甜櫻桃、1700米—2200米種青紅脆李、2200米以上種紅富士蘋果。這樣,精雕出來的“花果山”不同海拔梯次成熟,賞花、摘果季可從四五月持續到11月。“以前都是等游客來,未來我們要嘗試在不同時間舉辦賞花摘果節,用市場化的手段吸引游客進來。”
脫貧幫扶單位省文聯也正協助其打造“藝術鄉村”。他們組織藝術家、美院師生等繪制的墻繪,又讓這個山村多了幾分雅致。
西山村
做好“云”生意 孵出更多領頭雁
通化鄉西山村以云景聞名,站在西山村,隨處可遠眺溝內變幻莫測的云海、云帶、云瀑。村上引進的浮云牧場借此成為網紅打卡地。
浮云牧場入駐西山村時,就與當地30戶貧困戶簽訂了農產品收購協議,按高于市場價30%的價格收購土豆、蓮白等,一部分加工后提供給游客,一部分包裝成特色農產品賣給游客。僅2016年,浮云牧場就帶動當地村民實現農土特產品銷售收益近85萬元。
浮云牧場聲名鵲起,給當地居民帶來新的增收機會。這里80%員工是當地人,還先后興起6家民宿。浮云牧場免費為這些民宿出修建圖紙、裝修建議、經營指導。
浮云牧場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也給村民們上了生動一課:天上的云也是資源!旅游可以這樣做!
村民黃文學拿出多年在外打工積蓄,和好友在浮云牧場外修建了云錦酒店,經營2年多,便收回了成本。黃文學現在打算,向浮云牧場學習,在村上再選一塊地,做成新的旅游業態。
“希望村上的產品層次更豐富,能孵化出更多領頭雁,帶動村民增收。”西山村村支書楊樹軍說,旅游業給了當地農業提檔升級的機會,村上將引導村民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并借助浮云牧場等進行銷售。
行走在這些脫貧后的高半山村落,我們感覺到,一股蓬勃的力量正醞釀一場新的綻放。
來源:四川 日報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理縣米亞羅鎮二古溪村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通過“一組一品”,發展蔬菜種植和牦牛養殖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這是8月18日航拍的二古溪村。四川在線記者肖雨楊攝
8月18日,米亞羅鎮二古溪村,村民洛依在自家新居前留影。 四川在線記者肖雨楊攝
8月17日,桃坪鎮佳山村,村民正在篩選青脆李。 四川在線記者肖雨楊攝
一縣一策
“這里有大自然壯觀的線條和美麗的顏色,大峽谷里彌漫著深藍色和紫色的氛圍……”1896年,英國旅行家伊莎貝拉·伯德這樣描寫阿壩州的理縣。
100多年后,這個被英國旅行家盛贊的地方,已然被世人熟知,游人如織。2019年,理縣接待游客580.9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0.68億元,居阿壩州第一。
米亞羅、畢棚溝……這些知名景區不僅帶動理縣旅游業崛起,也輻射周邊高半山貧困村,給村民帶去脫貧后再增收的新思路和新希望。8月17日至18日,記者前往理縣二古溪村、佳山村、西山村3個脫貧山村,感受這些小而美村落的新期待和新奮斗。
四川在線記者 何濤 徐中成 肖雨楊
行走地點
二古溪村
深挖優勢 突破產業瓶頸
米亞羅鎮二古溪村就是“小而美”的典型。該村僅68戶、263人,之前少有游客踏足。
2016年,從米亞羅核心景區徒步而來的游客,發現了二古溪的高山草甸——站在草甸上,可360度觀賞10多座連綿起伏的雪山,徒步客們稱其為“小眾秘境”。網上傳開后,二古溪村的新產業開啟了。
27歲的三朗羅爾伍一開始幫徒步游客背行李,走5公里山路賺幾十元。露營游客逐漸多了,三朗羅爾伍聯手村里4名年輕人,籌資4000元買了帳篷、睡袋,出租給游客。去年,5人收益近5萬余元。
山下,15戶地災避險戶也按統規自籌修起藏式民宿。村民麥斯甲率先營業,他經營了10間客房,專程為觀紅葉和準備上山的游客服務,去年僅接待游客就收入5萬元。
二古溪村黨支部書記王平介紹,村上旅游業已邁出第一步,但也面臨諸多瓶頸,如檔次不高、體驗不豐富、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等。目前,該村正大力挖掘高原草甸資源潛力和嘉絨農耕文化優勢,創辦高山草甸旅游觀光型和戶外體驗型集體經濟實體,輻射帶動其他村民發展餐飲和住宿,“要靠內生動力來突破這個瓶頸,闖過去了,又是一番天。”
行走地點
佳山村
景藝融合 拉長旅游季
和二古溪村不同,桃坪鎮佳山村的瓶頸在于如何拉長旅游季。
佳山村最大的景是村民房前屋后的果樹。佳山村與桃坪羌寨一河之隔。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特色水果,181戶村民種上了車厘子等。每年車厘子掛果時,游客紛至沓來。該村也因特色水果產業而脫貧摘帽。
雖然脫貧了,但依然有發展瓶頸。佳山村游客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因為游客量不穩定,水果業主高磊想辦客棧,但又有些顧慮。
瓶頸如何解決?村黨支部書記王朝運表示,縣里、村上已對果樹進行了立體布局:海拔1400米—1700米種甜櫻桃、1700米—2200米種青紅脆李、2200米以上種紅富士蘋果。這樣,精雕出來的“花果山”不同海拔梯次成熟,賞花、摘果季可從四五月持續到11月。“以前都是等游客來,未來我們要嘗試在不同時間舉辦賞花摘果節,用市場化的手段吸引游客進來。”
脫貧幫扶單位省文聯也正協助其打造“藝術鄉村”。他們組織藝術家、美院師生等繪制的墻繪,又讓這個山村多了幾分雅致。
行走地點
西山村
做好“云”生意 孵出更多領頭雁
通化鄉西山村以云景聞名,站在西山村,隨處可遠眺溝內變幻莫測的云海、云帶、云瀑。村上引進的浮云牧場借此成為網紅打卡地。
浮云牧場入駐西山村時,就與當地30戶貧困戶簽訂了農產品收購協議,按高于市場價30%的價格收購土豆、蓮白等,一部分加工后提供給游客,一部分包裝成特色農產品賣給游客。僅2016年,浮云牧場就帶動當地村民實現農土特產品銷售收益近85萬元。
浮云牧場聲名鵲起,給當地居民帶來新的增收機會。這里80%員工是當地人,還先后興起6家民宿。浮云牧場免費為這些民宿出修建圖紙、裝修建議、經營指導。
浮云牧場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也給村民們上了生動一課:天上的云也是資源!旅游可以這樣做!
村民黃文學拿出多年在外打工積蓄,和好友在浮云牧場外修建了云錦酒店,經營2年多,便收回了成本。黃文學現在打算,向浮云牧場學習,在村上再選一塊地,做成新的旅游業態。
“希望村上的產品層次更豐富,能孵化出更多領頭雁,帶動村民增收。”西山村村支書楊樹軍說,旅游業給了當地農業提檔升級的機會,村上將引導村民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并借助浮云牧場等進行銷售。
行走在這些脫貧后的高半山村落,我們感覺到,一股蓬勃的力量正醞釀一場新的綻放。
來源:四川 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