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昔日開放式的遺址公園已經被一座精致的鋼構大棚覆蓋。34年前,這里發現的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讓古蜀文明一醒驚天下。34年之后,這片區域再度發現了6座祭祀坑,新一輪考古將重新在這片區域開啟,正式的啟動儀式在6日當天上午舉行。
現場,無論是地上臨時鋪就的地毯、工作人員的T恤,甚至簇新的考古手鏟上,都標識出三星堆青銅器眼形圖案,這是三星堆文化的標志之一。今天,它更象征著當代考古人“引人注目””地重新開啟新的發現和認知,三星堆進入前所未有的考古時代。
考古工具必備:手鏟和洛陽鏟
學界專家云集
共同見證歷史時刻
王巍,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雷興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
孫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國內著名的考古學者來了。
陳德安、陳顯丹,當年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發掘領隊,雙雙前來。
負責此次考古發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也帶著技術團隊集體亮相,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3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都廣之野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古國;90多年前,燕家院子發現玉石窖藏,催生“巴蜀文化”,34年前,兩大祭祀坑發現,喚醒了“沉睡”的古蜀王都,揭開傳說中古蜀王國的神秘面紗。
即使是學界大腕,也忍不住為之激動,興致勃勃在現場辨認著各種痕跡。
曾經在三星堆開展過考古工作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霍巍,在啟動儀式上心潮起伏:“當年我們所有田野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與兩個祭祀坑不期而遇。如今我已年過花甲,有幸重新見證祭祀坑的發現,這必是一片中國考古的新天地!因為三星堆的深刻內涵和豐富的考古學內容,是中國青銅文化最引入注目的代表之一。”
雷興山形容自己的心情和大家一樣激動,“中國每年舉行的考古儀式有上千個,但三星堆的新一輪啟動,可能會永遠銘刻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因為這是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吹響的號角,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古蜀文明的再次彰顯天下,意義非凡。”
不止一次來過三星堆、并且在海外領略過三星堆展覽盛況的王巍同樣把三星堆即將開始的發掘稱為“歷史性的時刻”,并預言“如果做好科學全面的考古工作,有朝一日,三星堆的最新考古,一定會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重大考古發現!”
頂尖學術團隊助陣
期待解決重大學術課題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分別用白線標注了區域。它們看上去大小不等。放眼望去,只是泥土的顏色,平平無奇。
然而,泥土下埋藏的古蜀國秘密,就是新一代考古人要攻關的方向。
這個即將開啟的考古征程,令學界先輩們也忍不住心生羨慕。“我今天站在這里,心里想的就是羨慕四川的同行!”雷興山忍不住感慨,“如果北大考古文博學院能在這個工作中出一份力,那將是我們的無上光榮。我們期盼能夠參加以后的工作,與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同仁一起開展工作,在偉大民族復興的宏大敘事中做出一點貢獻。”
三星堆未來的發掘,早已準備充分——
現場搭建的考古大棚,高達五六米,55X38米的面積覆蓋了整個發掘區域。不僅遮風擋雨,還將和外圍的圍墻、電網、攝像頭一起,構建起一個嚴密的文物安全網。
考古大棚,新的考古征程將從這里開啟
正在緊急建設的考古實驗室,也已接近完工。有機實驗室、無機實驗室、應急分析實驗室、文保工作室、考古工作室、微痕應急保護實驗室……將為未來的出土文物保駕護航。
實驗室內,剛到的應急保護設備擺得整整齊齊,三維掃描儀、三維打印機、掃描電鏡,將練就考古人員的“火眼金睛”。
考古實驗室內的先進設備
未來的考古工作環境,也高科技護航。為了控制恒溫恒濕,水冷中央空調和高壓微霧加濕系統即將登場,最大程度呵護出土文物。
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統,也將在未來大顯身手。考古人不僅可以“乘坐”這個設備考古發掘,機器同時還可以搭載3D掃描和高光譜掃描,并進行紋理采集和工作記錄,充當考古小幫手。
更多的學術精英也正在匯集。據介紹,應邀、甚至主動請纓參與三星堆祭祀區考古、文保以及學術研究的團隊已有十幾家,均是國內高校、考古院所等專業團隊,專家將數以百計。
“3000多年前,三星堆所構建的國家,一個王都和一個關于神的體系,可能遠非我們能夠想象。我們必須站在更宏觀的視野來對它進行整體思考和開展研究。”業內學者認為,三星堆不是橫空出世,也沒有突然消失,“當我們站在新的考古學術研究的基礎上重新認識三星堆,闡釋它的包容、創新,揭示出它在中華文明中的重要位置和獨特的魅力,必將開啟三星堆的考古新時代。”
來源:川報觀察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1428735752@qq.com
9月6日,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昔日開放式的遺址公園已經被一座精致的鋼構大棚覆蓋。34年前,這里發現的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讓古蜀文明一醒驚天下。34年之后,這片區域再度發現了6座祭祀坑,新一輪考古將重新在這片區域開啟,正式的啟動儀式在6日當天上午舉行。
現場,無論是地上臨時鋪就的地毯、工作人員的T恤,甚至簇新的考古手鏟上,都標識出三星堆青銅器眼形圖案,這是三星堆文化的標志之一。今天,它更象征著當代考古人“引人注目””地重新開啟新的發現和認知,三星堆進入前所未有的考古時代。
考古工具必備:手鏟和洛陽鏟
學界專家云集
共同見證歷史時刻
王巍,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雷興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
孫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國內著名的考古學者來了。
陳德安、陳顯丹,當年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發掘領隊,雙雙前來。
負責此次考古發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也帶著技術團隊集體亮相,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3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都廣之野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古國;90多年前,燕家院子發現玉石窖藏,催生“巴蜀文化”,34年前,兩大祭祀坑發現,喚醒了“沉睡”的古蜀王都,揭開傳說中古蜀王國的神秘面紗。
即使是學界大腕,也忍不住為之激動,興致勃勃在現場辨認著各種痕跡。
曾經在三星堆開展過考古工作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霍巍,在啟動儀式上心潮起伏:“當年我們所有田野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與兩個祭祀坑不期而遇。如今我已年過花甲,有幸重新見證祭祀坑的發現,這必是一片中國考古的新天地!因為三星堆的深刻內涵和豐富的考古學內容,是中國青銅文化最引入注目的代表之一。”
雷興山形容自己的心情和大家一樣激動,“中國每年舉行的考古儀式有上千個,但三星堆的新一輪啟動,可能會永遠銘刻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因為這是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吹響的號角,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古蜀文明的再次彰顯天下,意義非凡。”
不止一次來過三星堆、并且在海外領略過三星堆展覽盛況的王巍同樣把三星堆即將開始的發掘稱為“歷史性的時刻”,并預言“如果做好科學全面的考古工作,有朝一日,三星堆的最新考古,一定會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重大考古發現!”
頂尖學術團隊助陣
期待解決重大學術課題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分別用白線標注了區域。它們看上去大小不等。放眼望去,只是泥土的顏色,平平無奇。
然而,泥土下埋藏的古蜀國秘密,就是新一代考古人要攻關的方向。
這個即將開啟的考古征程,令學界先輩們也忍不住心生羨慕。“我今天站在這里,心里想的就是羨慕四川的同行!”雷興山忍不住感慨,“如果北大考古文博學院能在這個工作中出一份力,那將是我們的無上光榮。我們期盼能夠參加以后的工作,與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同仁一起開展工作,在偉大民族復興的宏大敘事中做出一點貢獻。”
三星堆未來的發掘,早已準備充分——
現場搭建的考古大棚,高達五六米,55X38米的面積覆蓋了整個發掘區域。不僅遮風擋雨,還將和外圍的圍墻、電網、攝像頭一起,構建起一個嚴密的文物安全網。
考古大棚,新的考古征程將從這里開啟
正在緊急建設的考古實驗室,也已接近完工。有機實驗室、無機實驗室、應急分析實驗室、文保工作室、考古工作室、微痕應急保護實驗室……將為未來的出土文物保駕護航。
實驗室內,剛到的應急保護設備擺得整整齊齊,三維掃描儀、三維打印機、掃描電鏡,將練就考古人員的“火眼金睛”。
考古實驗室內的先進設備
未來的考古工作環境,也高科技護航。為了控制恒溫恒濕,水冷中央空調和高壓微霧加濕系統即將登場,最大程度呵護出土文物。
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統,也將在未來大顯身手。考古人不僅可以“乘坐”這個設備考古發掘,機器同時還可以搭載3D掃描和高光譜掃描,并進行紋理采集和工作記錄,充當考古小幫手。
更多的學術精英也正在匯集。據介紹,應邀、甚至主動請纓參與三星堆祭祀區考古、文保以及學術研究的團隊已有十幾家,均是國內高校、考古院所等專業團隊,專家將數以百計。
“3000多年前,三星堆所構建的國家,一個王都和一個關于神的體系,可能遠非我們能夠想象。我們必須站在更宏觀的視野來對它進行整體思考和開展研究。”業內學者認為,三星堆不是橫空出世,也沒有突然消失,“當我們站在新的考古學術研究的基礎上重新認識三星堆,闡釋它的包容、創新,揭示出它在中華文明中的重要位置和獨特的魅力,必將開啟三星堆的考古新時代。”
來源:川報觀察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