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心鎮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川委辦〔2020〕17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鞏固深化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成果,推動中心鎮做大做強,夯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部基礎。
什么是中心鎮?中心鎮需要怎樣打造?
三個層級
讓中心鎮起到承載產業集聚、分擔縣城功能、支撐縣域發展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中心鎮?
2019年10月,我省啟動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這是近年來我省部署開展的涉及最廣泛、群眾最關注、影響最深遠的重大基礎性改革之一。省住建廳數據顯示,這一輪調整之后,全省鄉鎮數量(不含街道辦事處)由4252個降低到2771個,減幅達34.8%,從根本上改變了鄉鎮“多、小、密、弱”現狀。
“由于大量鄉鎮被撤并,一批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較強、配套設施健全、發展潛力較大、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強的中心鎮不斷涌現出來。”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說。
中心鎮如何具體定義?
該負責人表示,定性的看,中心鎮是指距離城市(縣城)有一定距離,區位交通優勢突出,產業實力較強,場鎮人口較多,基礎設施較為健全,在片區范圍內處于中心地位,對周邊鄉鎮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建制鎮,具有成為縣域副中心的潛力。
中心鎮改革發展的推進過程,分為三個層級。
第一層級是各地結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根據重塑后的城鎮體系結構和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在縣(市、區)國土空間規劃中,精準定位中心鎮名單及數量,并進行重點培育。
第二層級是從2021年起,對于達到考核指標要求(由省上統一制定考核指標體系)的中心鎮,由省住建廳每年牽頭組織考核驗收并報省政府批準后命名一批綜合實力強的“省級百強中心鎮”,經過5年努力,到2025年底共培育創建200個左右“經濟發達、配套齊全、環境優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輻射廣泛”的省級百強中心鎮。
第三層級是推動有條件的省級百強中心鎮發展成為縣域副中心和現代新型小城市,切實起到承載產業集聚、分擔縣城功能、支撐縣域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個方向
不搞“一刀切”,防止中心鎮建設“千篇一律”
每個中心鎮資源要素稟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如何避免在培育模式上“一刀切“,建成之后“千篇一律”?
根據《指導意見》,我省將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培育的原則,結合全省各地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發展定位的不同,提出按照“城市化發展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三類分區,分類別推進中心鎮發展改革工作。
具體看,到我省將在“城市化發展區”打造一批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科技教育等類型中心鎮,將其培育成為城市衛星城鎮;在“農產品主產區”打造一批特色農業、農旅結合、商貿物流等類型中心鎮,將其培育成為高產優質、特色鮮明的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小城鎮;在“重點生態功能區”打造一批生態旅游、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等類型中心鎮,將其培育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型綠色低碳小城鎮。
最終成果上,到2025年,我省將培育一批“經濟發達、配套齊全、環境優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輻射廣泛”的省級百強中心鎮,推動有條件的省級百強中心鎮發展成為縣域副中心和現代新型小城市。
三個改革
規劃、制度、人才改革,保障中心鎮發展活力
中心鎮的最主要特點,是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承上啟下,承載產業集聚、分擔縣城功能、支撐縣域發展。這樣的鎮,需要什么樣的改革?
首先在規劃編制上,就需有所不同。
我省將支持中心鎮單獨編制或與輻射范圍內鄉鎮共同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城鎮風貌、綠化景觀、歷史文化保護等為重點,編制中心鎮建設專項規劃。
其次是制度改革。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上,中心鎮將推動擴權賦能。按照依法依規、權責相稱、能放盡放的原則,將中心鎮迫切需要且能夠有效承接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審批服務執法權限下放到中心鎮,重點擴大在中心鎮建設管理、市場監管、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等方面的行政權力。
財政和投融資制度改革上,中心鎮將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各地依法依規統籌整合資金,研究設立中心鎮建設基金,搭建投融資平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中心鎮建設發展。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上,中心鎮將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建設。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整合各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機構職能,依托中心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平臺。
人才制度改革上,人員編制將給予中心鎮重點傾斜,同時推行崗編適度分離機制,實行“縣招鎮用”“縣管校用”,鼓勵政府機構、國有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選派優秀人才到中心鎮掛職鍛煉。
來源:四川在線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心鎮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川委辦〔2020〕17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鞏固深化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成果,推動中心鎮做大做強,夯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部基礎。
什么是中心鎮?中心鎮需要怎樣打造?
三個層級
讓中心鎮起到承載產業集聚、分擔縣城功能、支撐縣域發展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中心鎮?
2019年10月,我省啟動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這是近年來我省部署開展的涉及最廣泛、群眾最關注、影響最深遠的重大基礎性改革之一。省住建廳數據顯示,這一輪調整之后,全省鄉鎮數量(不含街道辦事處)由4252個降低到2771個,減幅達34.8%,從根本上改變了鄉鎮“多、小、密、弱”現狀。
“由于大量鄉鎮被撤并,一批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較強、配套設施健全、發展潛力較大、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強的中心鎮不斷涌現出來。”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說。
中心鎮如何具體定義?
該負責人表示,定性的看,中心鎮是指距離城市(縣城)有一定距離,區位交通優勢突出,產業實力較強,場鎮人口較多,基礎設施較為健全,在片區范圍內處于中心地位,對周邊鄉鎮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建制鎮,具有成為縣域副中心的潛力。
中心鎮改革發展的推進過程,分為三個層級。
第一層級是各地結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根據重塑后的城鎮體系結構和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在縣(市、區)國土空間規劃中,精準定位中心鎮名單及數量,并進行重點培育。
第二層級是從2021年起,對于達到考核指標要求(由省上統一制定考核指標體系)的中心鎮,由省住建廳每年牽頭組織考核驗收并報省政府批準后命名一批綜合實力強的“省級百強中心鎮”,經過5年努力,到2025年底共培育創建200個左右“經濟發達、配套齊全、環境優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輻射廣泛”的省級百強中心鎮。
第三層級是推動有條件的省級百強中心鎮發展成為縣域副中心和現代新型小城市,切實起到承載產業集聚、分擔縣城功能、支撐縣域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個方向
不搞“一刀切”,防止中心鎮建設“千篇一律”
每個中心鎮資源要素稟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如何避免在培育模式上“一刀切“,建成之后“千篇一律”?
根據《指導意見》,我省將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培育的原則,結合全省各地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發展定位的不同,提出按照“城市化發展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三類分區,分類別推進中心鎮發展改革工作。
具體看,到我省將在“城市化發展區”打造一批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科技教育等類型中心鎮,將其培育成為城市衛星城鎮;在“農產品主產區”打造一批特色農業、農旅結合、商貿物流等類型中心鎮,將其培育成為高產優質、特色鮮明的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小城鎮;在“重點生態功能區”打造一批生態旅游、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等類型中心鎮,將其培育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型綠色低碳小城鎮。
最終成果上,到2025年,我省將培育一批“經濟發達、配套齊全、環境優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輻射廣泛”的省級百強中心鎮,推動有條件的省級百強中心鎮發展成為縣域副中心和現代新型小城市。
三個改革
規劃、制度、人才改革,保障中心鎮發展活力
中心鎮的最主要特點,是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承上啟下,承載產業集聚、分擔縣城功能、支撐縣域發展。這樣的鎮,需要什么樣的改革?
首先在規劃編制上,就需有所不同。
我省將支持中心鎮單獨編制或與輻射范圍內鄉鎮共同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城鎮風貌、綠化景觀、歷史文化保護等為重點,編制中心鎮建設專項規劃。
其次是制度改革。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上,中心鎮將推動擴權賦能。按照依法依規、權責相稱、能放盡放的原則,將中心鎮迫切需要且能夠有效承接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審批服務執法權限下放到中心鎮,重點擴大在中心鎮建設管理、市場監管、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等方面的行政權力。
財政和投融資制度改革上,中心鎮將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各地依法依規統籌整合資金,研究設立中心鎮建設基金,搭建投融資平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中心鎮建設發展。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上,中心鎮將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建設。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整合各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機構職能,依托中心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平臺。
人才制度改革上,人員編制將給予中心鎮重點傾斜,同時推行崗編適度分離機制,實行“縣招鎮用”“縣管校用”,鼓勵政府機構、國有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選派優秀人才到中心鎮掛職鍛煉。
來源:四川在線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