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主創揭秘,“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哪吒也是成都。
看漢服大秀,從“冷門”到“熱賣”,是生意更是文化。
探網紅打卡地,評小吃必吃榜,老社區還能煥發新活力。
蓉歐班列開路,連通發展新機,“慢”城市也可跑出加速度。
9月14日17:45,《相對論·眾城共話》第七期來到四川成都,與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共話基本盤,感受煙火氣下的大格局!
權威訪談丨范銳平:創新激發活力 開放拉動增長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強調,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把112個產業園區進行整合,聚焦主導產業制定產業鏈全景圖、產業生態發展路徑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表, 構建66個產業功能區、14個產業生態圈,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是新時代成都發展的最大變量和最強動能。面對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沖擊,成都打出組合拳,成效明顯:今年前六個月,成都開行國際班列1810列、增長40.9%;成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增長45.4%。
目前,成都市主動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拓展國際循環的同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國內大循環,助推新經濟,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視頻】市委書記權威訪談
在央視新聞《相對論》“答題板”采訪環節,范銳平提到“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是心目中最能代表成都的一句話,同時表示最掛心“蓉漂”,希望 “蓉漂”不再漂。
△【視頻】市委書記“答題板”
嘉賓共話丨成都:宜生活 宜創作
央視新聞《相對論》:《哪吒之魔童降世》主創團隊來自位于成都高新區的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是地地道道的“成都高新造”。成都最吸引你們團隊的地方是什么?
《哪吒之魔童降世》主創團隊公司可可豆動畫總裁助理 曾參明:首先,我們團隊從導演到制片,60%都是成都本地人,這部電影本土化是很明顯的。其次,成都的氛圍比較休閑,對于創作來說,這樣的大環境更能滋養我們的靈感。另外,在成都生活的經濟成本也不會太高。這里宜生活,宜居家,宜工作。
在政策方面,成都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也提供了更好的辦公環境。所以我對未來很有信心,相信在制作第二部《哪吒》的時候,我們會在品質上實現新的飛躍。
央視新聞《相對論》:王院長是西安人,后來去了北京發展,現在在成都參與漢服產業的打造。為什么成都能把您吸引過來?
北京服裝學院培訓中心時尚設計研究院院長 王小燦:成都很美,而且成都的人更美。我來到成都是因為我最初接觸成都時遇到的成都人,他們的態度和做事的風格打動了我。這是開放的一群人,很聰明同時也很會思考問題,他們愿意去改變,去尋找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是這群成都人把我吸引了過來,當然來了之后,我更加切身體會到這個城市真的很美,美食也多。
央視新聞《相對論》:現在“蓉漂”這個詞被談論得越來越多,湯教授您怎么看?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CEO 湯繼強:這反映了成都現在越來越被外界所接受,有許多人才到成都來尋夢,來圓夢。在這里,創新創業、尋夢圓夢都能達到自己的預期。今天通過兩位嘉賓的例子,還有其他無數成功者的例子,都可以看到這些“蓉漂”來到成都以后的發展狀態。當然也不得不說,成都近些年在軟環境的建設上,在為創業者提供條件上,做出了很多便捷的服務。
特別是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那句話——“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其實也能表達成都這座城市的自信,也是來成都的每個創業者的自信。他們來到成都以后,與這里的外部環境深度融合,才有了這么精彩的制作。除了前面談到的人才、環境、管理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成都提供了很好的科技支撐。近些年成都大力發展高科技,建設了許多超算中心,而制作動畫片對算力的要求是巨大的。我知道不光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有好幾部大片的動畫制作都是在成都實現的。
△【視頻】湯繼強談“蓉漂”
專家解讀丨傳統行業迭代升級 內陸城市走向國際
在成都,坐落于金牛區的荷花池可以說是 “服裝”的代名詞。但是在過去,荷花池的服裝批發產業總給人留下低端的印象。而現在,荷花池也開始實現產業轉型,走向國際。
■ 成都:也可以是“漢服之城”
央視新聞《相對論》:為什么會在這里發展漢服產業?
王小燦:2018年的時候,漢服的銷售額在10億左右。疫情期間,包括傳統服裝在內的很多服裝行業的走向都在下跌,漢服反而有95%的增長。到今年為止,整個漢服品類的銷售額大概是40億,可以說具有非常大的市場。成都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城市,街上經常能看見有人穿漢服。在成都穿著漢服行走在城市里一點都不顯得奇怪,反而很協調。
△在荷花池舉辦的漢服秀
央視新聞《相對論》:我們看到這場漢服秀上的模特其實都是身邊的普通人,他們是誰?
王小燦:他們既是漢服愛好者,又是漢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稱為“同袍”。其實現在玩漢服的大多是95后甚至00后,我覺得要為這群人點贊,他們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也表達了民族自信。尤其在成都這片有文化的土地上,漢服文化未來可能會形成引領中國甚至世界的一種潮流,因為我們的國家也越來越強大了。
央視新聞《相對論》:湯教授您看到這場漢服秀有什么感受?
湯繼強:“場景營城,產品賦能”,這八個字是我對漢服的理解。現在成都就營造了這么一個場景,而且和產業連在了一起。在現今“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背景下,這個場景也會和世界連在一起,產業鏈會越做越大。
王小燦:是的,從產業的角度,漢服銷售也有很大的市場需求,也需要成都具備這樣的文化屬性,能搭建這樣一個生態,讓漢服在這座城市能夠發展得更好,走出成都,同時代表成都。我覺得有一天,成都也會被稱作“漢服之城”。
■ 成都: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坐標點
央視新聞《相對論》:今年1—8月,蓉歐班列逆勢開行超過1400列,同比增長59.1%,已連接境外55個城市、境內16個城市。成都已經變成了世界發展版圖當中的一個重要的坐標點。
湯繼強: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現在國家要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也在某種意義上向外界傳遞了極為重大的信號,就是發展重心移到成渝地區來了。成渝雙城經濟圈現在發展速度很猛,再加上各方面的政策因素、環境因素,包括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都意味著成都的未來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央視新聞《相對論》: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成都只是一個西部城市,但從在全國領事館開設的密度來看,成都已經是在第三的位置,這其實也是成都和世界對接的信號釋放。
湯繼強:對,這一點我特別有體會。過去大家總覺得成都只是個內陸城市,但是最近這些年成都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步子邁得非常堅實。今年上半年,整個四川省的對外貿易增長量排在全國前列。無論從領事館的數量、對外開通的航班數量、蓉歐班列的數量,還是其他方面對外交流的數據來看,成都均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是怎么實現的?第一,疫情防控做得好,這是一個基礎。第二,對外開放工作做得好,成都沒有把自己定義成內陸城市,而是一個國際性的城市。成都正在努力構建“三城三都”,并且明年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也將在成都舉辦。城市面貌、產業發展,還有老百姓的精氣神,都在支撐這個城市向上發展。
記者探訪丨“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一首《成都》唱紅了一條玉林路。這里不僅是四方游客接踵而來的網紅“打卡地”,還有定期舉辦的“玉林市集”,打造創新創業聚集區。
△【視頻】記者探訪玉林路美食
央視新聞《相對論》:我們看到這里除了美食,還有文創街區,都賣些什么?
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辦事處主任 伍文濤:主要是一些文創產品,這些商家都是從我們開展的“玉林市集”當中產生的。這個市集攤位設計簡易靈活,匯集了手工藝、美食、音樂等多種創意產品和活動項目,目前總共開展了74期,為我們轄區的居民提供了約4000個就業崗位。此外,市集里如果有一些品質高的、盈利空間大的商家愿意來長期發展,在這里成立一家公司或者注冊一家企業,我們就把街區的場地長租給他們。目前一間店鋪平均面積有20平方米,月租金約為1200元。
央視新聞《相對論》:剛才探訪了好幾家店鋪,都說疫情對他們的沖擊并不大,是因為街道辦做了哪些服務?
伍文濤: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按照“六穩”“六保”的要求成立了企業服務專班,一對一地對每家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第一,比如說大型企業,我們是從用工等方面來穩就業,包括一些穩崗的補貼和社保的補貼。第二,像一些個體的工商戶,我們是一對一地收集他們在發展和經營上面的困難和問題,并且幫助解決。同時,中小企業、小微商戶如果有低息貸款的需求,我們也積極地幫他們協調銀行,解決貸款方面的需求。
央視新聞《相對論》:像玉林路一樣,成都的很多老街區在保留傳統味道的同時也在迭變新生。城市治理讓成都吸納了更多的人才留下來,也展示出了自己的包容國際范,其實這也是成都這座城市的迭變新生。
△【視頻】直播尾聲,成都街頭華燈初上
△【視頻】完整節目視頻:相對論Vol.38 眾城共話·成都篇
總監制丨駱紅秉
監制丨王姍姍 陳憶多 朱興建 張鷗
制片人丨莊勝春 汪潔 熊江萍 溫露 王菊霞
記者丨朱興建 蔣林 龐丁 陳凱 黃鸝
編導丨王洪春 譚瑤 孟柯言
導播丨齊濤 周學磊 王子桐 李恩浩
拍攝丨楊晨 范建峰 宋立業 張宇山 吳信鵬 殷瑞柯
視頻丨張宗堯 王海涵
技術丨王競擇 吳易衡
互動丨夏文 紀方 鄧倩 孟柯言
海報丨王少華 于江
地推丨任樂天
鳴謝丨成都興城集團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聽主創揭秘,“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哪吒也是成都。
看漢服大秀,從“冷門”到“熱賣”,是生意更是文化。
探網紅打卡地,評小吃必吃榜,老社區還能煥發新活力。
蓉歐班列開路,連通發展新機,“慢”城市也可跑出加速度。
9月14日17:45,《相對論·眾城共話》第七期來到四川成都,與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共話基本盤,感受煙火氣下的大格局!
權威訪談丨范銳平:創新激發活力 開放拉動增長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強調,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把112個產業園區進行整合,聚焦主導產業制定產業鏈全景圖、產業生態發展路徑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表, 構建66個產業功能區、14個產業生態圈,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是新時代成都發展的最大變量和最強動能。面對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沖擊,成都打出組合拳,成效明顯:今年前六個月,成都開行國際班列1810列、增長40.9%;成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增長45.4%。
目前,成都市主動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拓展國際循環的同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國內大循環,助推新經濟,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視頻】市委書記權威訪談
在央視新聞《相對論》“答題板”采訪環節,范銳平提到“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是心目中最能代表成都的一句話,同時表示最掛心“蓉漂”,希望 “蓉漂”不再漂。
△【視頻】市委書記“答題板”
嘉賓共話丨成都:宜生活 宜創作
央視新聞《相對論》:《哪吒之魔童降世》主創團隊來自位于成都高新區的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是地地道道的“成都高新造”。成都最吸引你們團隊的地方是什么?
《哪吒之魔童降世》主創團隊公司可可豆動畫總裁助理 曾參明:首先,我們團隊從導演到制片,60%都是成都本地人,這部電影本土化是很明顯的。其次,成都的氛圍比較休閑,對于創作來說,這樣的大環境更能滋養我們的靈感。另外,在成都生活的經濟成本也不會太高。這里宜生活,宜居家,宜工作。
在政策方面,成都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也提供了更好的辦公環境。所以我對未來很有信心,相信在制作第二部《哪吒》的時候,我們會在品質上實現新的飛躍。
央視新聞《相對論》:王院長是西安人,后來去了北京發展,現在在成都參與漢服產業的打造。為什么成都能把您吸引過來?
北京服裝學院培訓中心時尚設計研究院院長 王小燦:成都很美,而且成都的人更美。我來到成都是因為我最初接觸成都時遇到的成都人,他們的態度和做事的風格打動了我。這是開放的一群人,很聰明同時也很會思考問題,他們愿意去改變,去尋找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是這群成都人把我吸引了過來,當然來了之后,我更加切身體會到這個城市真的很美,美食也多。
央視新聞《相對論》:現在“蓉漂”這個詞被談論得越來越多,湯教授您怎么看?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CEO 湯繼強:這反映了成都現在越來越被外界所接受,有許多人才到成都來尋夢,來圓夢。在這里,創新創業、尋夢圓夢都能達到自己的預期。今天通過兩位嘉賓的例子,還有其他無數成功者的例子,都可以看到這些“蓉漂”來到成都以后的發展狀態。當然也不得不說,成都近些年在軟環境的建設上,在為創業者提供條件上,做出了很多便捷的服務。
特別是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那句話——“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其實也能表達成都這座城市的自信,也是來成都的每個創業者的自信。他們來到成都以后,與這里的外部環境深度融合,才有了這么精彩的制作。除了前面談到的人才、環境、管理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成都提供了很好的科技支撐。近些年成都大力發展高科技,建設了許多超算中心,而制作動畫片對算力的要求是巨大的。我知道不光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有好幾部大片的動畫制作都是在成都實現的。
△【視頻】湯繼強談“蓉漂”
專家解讀丨傳統行業迭代升級 內陸城市走向國際
在成都,坐落于金牛區的荷花池可以說是 “服裝”的代名詞。但是在過去,荷花池的服裝批發產業總給人留下低端的印象。而現在,荷花池也開始實現產業轉型,走向國際。
■ 成都:也可以是“漢服之城”
央視新聞《相對論》:為什么會在這里發展漢服產業?
王小燦:2018年的時候,漢服的銷售額在10億左右。疫情期間,包括傳統服裝在內的很多服裝行業的走向都在下跌,漢服反而有95%的增長。到今年為止,整個漢服品類的銷售額大概是40億,可以說具有非常大的市場。成都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城市,街上經常能看見有人穿漢服。在成都穿著漢服行走在城市里一點都不顯得奇怪,反而很協調。
△在荷花池舉辦的漢服秀
央視新聞《相對論》:我們看到這場漢服秀上的模特其實都是身邊的普通人,他們是誰?
王小燦:他們既是漢服愛好者,又是漢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稱為“同袍”。其實現在玩漢服的大多是95后甚至00后,我覺得要為這群人點贊,他們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也表達了民族自信。尤其在成都這片有文化的土地上,漢服文化未來可能會形成引領中國甚至世界的一種潮流,因為我們的國家也越來越強大了。
央視新聞《相對論》:湯教授您看到這場漢服秀有什么感受?
湯繼強:“場景營城,產品賦能”,這八個字是我對漢服的理解。現在成都就營造了這么一個場景,而且和產業連在了一起。在現今“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背景下,這個場景也會和世界連在一起,產業鏈會越做越大。
王小燦:是的,從產業的角度,漢服銷售也有很大的市場需求,也需要成都具備這樣的文化屬性,能搭建這樣一個生態,讓漢服在這座城市能夠發展得更好,走出成都,同時代表成都。我覺得有一天,成都也會被稱作“漢服之城”。
■ 成都: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坐標點
央視新聞《相對論》:今年1—8月,蓉歐班列逆勢開行超過1400列,同比增長59.1%,已連接境外55個城市、境內16個城市。成都已經變成了世界發展版圖當中的一個重要的坐標點。
湯繼強: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現在國家要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也在某種意義上向外界傳遞了極為重大的信號,就是發展重心移到成渝地區來了。成渝雙城經濟圈現在發展速度很猛,再加上各方面的政策因素、環境因素,包括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都意味著成都的未來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央視新聞《相對論》: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成都只是一個西部城市,但從在全國領事館開設的密度來看,成都已經是在第三的位置,這其實也是成都和世界對接的信號釋放。
湯繼強:對,這一點我特別有體會。過去大家總覺得成都只是個內陸城市,但是最近這些年成都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步子邁得非常堅實。今年上半年,整個四川省的對外貿易增長量排在全國前列。無論從領事館的數量、對外開通的航班數量、蓉歐班列的數量,還是其他方面對外交流的數據來看,成都均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是怎么實現的?第一,疫情防控做得好,這是一個基礎。第二,對外開放工作做得好,成都沒有把自己定義成內陸城市,而是一個國際性的城市。成都正在努力構建“三城三都”,并且明年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也將在成都舉辦。城市面貌、產業發展,還有老百姓的精氣神,都在支撐這個城市向上發展。
記者探訪丨“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一首《成都》唱紅了一條玉林路。這里不僅是四方游客接踵而來的網紅“打卡地”,還有定期舉辦的“玉林市集”,打造創新創業聚集區。
△【視頻】記者探訪玉林路美食
央視新聞《相對論》:我們看到這里除了美食,還有文創街區,都賣些什么?
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辦事處主任 伍文濤:主要是一些文創產品,這些商家都是從我們開展的“玉林市集”當中產生的。這個市集攤位設計簡易靈活,匯集了手工藝、美食、音樂等多種創意產品和活動項目,目前總共開展了74期,為我們轄區的居民提供了約4000個就業崗位。此外,市集里如果有一些品質高的、盈利空間大的商家愿意來長期發展,在這里成立一家公司或者注冊一家企業,我們就把街區的場地長租給他們。目前一間店鋪平均面積有20平方米,月租金約為1200元。
央視新聞《相對論》:剛才探訪了好幾家店鋪,都說疫情對他們的沖擊并不大,是因為街道辦做了哪些服務?
伍文濤: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按照“六穩”“六保”的要求成立了企業服務專班,一對一地對每家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第一,比如說大型企業,我們是從用工等方面來穩就業,包括一些穩崗的補貼和社保的補貼。第二,像一些個體的工商戶,我們是一對一地收集他們在發展和經營上面的困難和問題,并且幫助解決。同時,中小企業、小微商戶如果有低息貸款的需求,我們也積極地幫他們協調銀行,解決貸款方面的需求。
央視新聞《相對論》:像玉林路一樣,成都的很多老街區在保留傳統味道的同時也在迭變新生。城市治理讓成都吸納了更多的人才留下來,也展示出了自己的包容國際范,其實這也是成都這座城市的迭變新生。
△【視頻】直播尾聲,成都街頭華燈初上
△【視頻】完整節目視頻:相對論Vol.38 眾城共話·成都篇
總監制丨駱紅秉
監制丨王姍姍 陳憶多 朱興建 張鷗
制片人丨莊勝春 汪潔 熊江萍 溫露 王菊霞
記者丨朱興建 蔣林 龐丁 陳凱 黃鸝
編導丨王洪春 譚瑤 孟柯言
導播丨齊濤 周學磊 王子桐 李恩浩
拍攝丨楊晨 范建峰 宋立業 張宇山 吳信鵬 殷瑞柯
視頻丨張宗堯 王海涵
技術丨王競擇 吳易衡
互動丨夏文 紀方 鄧倩 孟柯言
海報丨王少華 于江
地推丨任樂天
鳴謝丨成都興城集團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