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 2014年以來,宜賓市屏山縣統籌各級財政資金3億元,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18個,有效保護了耕地,提高了農田抵御災害能力,改善了貧困村基礎設施和農村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D片由屏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隆昌市金鵝街道光華村“旱改水”綜合整治試點試驗田。圖片由隆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綜合考慮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態系統,一要看水資源是否夠用,二要看田地能否穩定蓄水
項目規模近萬畝,建設內容包括灌溉與排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3項單項工程
特寫
2019年四川提出“旱改水”綜合整治試點,在川南、川東北、攀西地區各選擇一個丘區縣作為試點縣,探索對田、水、路進行綜合治理,建成易于耕作、旱澇保收的農業生產基地,提高耕地質量、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耕地保護和利用效率、促進鄉村振興。
9月16日,記者來到試點縣(市、區)之一的內江隆昌市。正值秋收時節,由旱地改造的水田收成如何?
四川在線記者寇敏芳
為什么要改?
緩坡旱地耕作條件差,撂荒問題普遍
隆昌市金鵝街道光華村是一個典型的丘區村,一半耕地都在緩坡丘陵上。
村支部書記王方全告訴記者,光華村過去是貧困村,坡地耕作條件差,“無論是自家耕種,還是租給別人,收入都很低,慢慢就荒了。”
光華村村民魏萬祥是村里的貧困戶,他家里只有兩畝多旱地,人均耕地只有半畝,“種玉米、紅薯,趕上好收成,一畝最多也就賣500塊錢。”他很羨慕村里平壩地上的村民,“他們種稻谷,每畝收入1000多斤,就有1000多塊的收入。”如果發展稻田養魚、養蝦,每畝的收入還能翻倍。
王方全說,村里旱地撂荒的比較多,之前村里曾經想把淺丘上的旱地流轉出去,前前后后有幾批人過來考察,但是都沒有繼續下去。旱地只能種水果,對技術要求高、前期投入大,村里道路、水渠等基礎設施都不完善,有意向者都因為投入成本太高望而卻步。在“旱改水”項目實施前,村里沒有成規模的流轉,產業根基弱,種植模式仍然以小農為主。
光華村的問題,在全省丘區、山區普遍存在。土地因為效益低被撂荒,因為耕作條件差而失去流轉的“資本”,進入惡性循環。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土地的問題還得靠土地解決,從我省以往土地整理項目實施的效果來看,通過土地整理項目,改善土地灌溉設施、耕種條件,耕地數量有所增加,質量普遍提升了一個等級,大部分土地通過流轉實現規?;洜I,效益和產出大幅提升。
怎么改?
以水定產綜合施策,統籌山水林田湖
去年至今年初,隆昌市選擇了兩個區域打造了7塊試驗田,進行“旱改水”相關技術試驗并獲得成功,在此基礎上,隆昌正式立項實施“旱改水”綜合整治試點項目。
隆昌市“旱改水”綜合整治試點涉及金鵝街道光華村等3個村,項目規模近萬畝,建設內容包括灌溉與排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3項單項工程。也就是說,除了改造旱田外,還將實施一系列土地綜合整治。
在隆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記者看到了一張規劃圖,深淺不一的綠色代表了不同的單項工程。用深綠色標注的“旱改水”項目區域格外顯眼,周圍淺綠色標注的格田整理項目相對連片。“‘旱改水’沒有攤大餅,只在適合的地方進行,以配合平整土地為主要目的的格田整理項目,讓整個田塊連成一片,增加有效耕地面積,便于今后小型農耕機械耕作。”隆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耕保股股長魏奇說。
旱改水,最關鍵的是水,一要看水資源是否夠用,二要看田地能否穩定蓄水。“我們綜合考慮了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態系統。”魏奇說,“規劃的理念在于綜合整治,不能為了保田造成對水資源的破壞與浪費。”
隆昌市邀請專家對當地自然資源尤其是水資源進行調查評估。在項目區,有石燕干渠、漁箭河、光華水庫等水源,灌溉水源充足,可供水量大于所需水量。
改造區域地勢較高,試點中還需要建設泵站提水灌溉。泵站不僅服務“旱改水”地塊,還能兼顧周邊耕地的灌溉用水,改傳統的漫灌為“薄、淺、濕、曬”的灌水方式。
此外,土地平整工程的實施,將大大改善坡旱地、梯田的保水保肥能力。平壩區域格田整理則能夠有效蓄積地表徑流,提高田間水利用系數,從而減少項目區的需水量。
項目還計劃對田間道路進行調整,包括增設道路擋墻、交叉口,加寬道路彎道等,進一步提高道路設施的通行效率和實用性,解決農業生產、田間運輸、群眾出行等交通問題。
效益幾何?
農作物產量大幅提高,綠色鄉村產業興起
今年3月初,魏萬祥將水稻秧苗栽入了新竣工的二期試驗田。他是這塊試驗田的試驗員。魏萬祥算了一筆賬,3塊試驗田一共1畝多地,收了1600多斤水稻。“收成不錯,跟平壩上的好田差不多。”
據測算,隆昌市“旱改水”項目實施完成后,耕作條件改善,農作物產量可大幅度提高,糧食作物產出在扣除成本后年純收入可達977.33萬元,而此前項目區全年糧食及經濟作物年純收入僅有646.12萬元。
另一方面,新增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在地區間合理流轉,并將指標收益返還于項目區,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拓展農村建設發展的資金來源,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通過“旱改水”進行土地綜合整治,為農業結構調整打基礎。
去年,“旱改水”項目試驗田開工建設,隆昌歐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決定利用項目紅利,以光華村為中心,打造農業產業化項目。旱地改造成水田后,通過流轉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將項目區打造為“魚米之鄉”。還可以利用當地林地和一般農田,建設集林果種植、采摘、觀光休閑、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綠色農業產業,打造隆昌“后花園”。
新聞名詞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整體開展農用地、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等,對閑置、利用低效、生態退化及環境破壞的區域實施國土空間綜合治理。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讀圖 2014年以來,宜賓市屏山縣統籌各級財政資金3億元,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18個,有效保護了耕地,提高了農田抵御災害能力,改善了貧困村基礎設施和農村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D片由屏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隆昌市金鵝街道光華村“旱改水”綜合整治試點試驗田。圖片由隆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綜合考慮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態系統,一要看水資源是否夠用,二要看田地能否穩定蓄水
項目規模近萬畝,建設內容包括灌溉與排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3項單項工程
特寫
2019年四川提出“旱改水”綜合整治試點,在川南、川東北、攀西地區各選擇一個丘區縣作為試點縣,探索對田、水、路進行綜合治理,建成易于耕作、旱澇保收的農業生產基地,提高耕地質量、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耕地保護和利用效率、促進鄉村振興。
9月16日,記者來到試點縣(市、區)之一的內江隆昌市。正值秋收時節,由旱地改造的水田收成如何?
四川在線記者寇敏芳
為什么要改?
緩坡旱地耕作條件差,撂荒問題普遍
隆昌市金鵝街道光華村是一個典型的丘區村,一半耕地都在緩坡丘陵上。
村支部書記王方全告訴記者,光華村過去是貧困村,坡地耕作條件差,“無論是自家耕種,還是租給別人,收入都很低,慢慢就荒了。”
光華村村民魏萬祥是村里的貧困戶,他家里只有兩畝多旱地,人均耕地只有半畝,“種玉米、紅薯,趕上好收成,一畝最多也就賣500塊錢。”他很羨慕村里平壩地上的村民,“他們種稻谷,每畝收入1000多斤,就有1000多塊的收入。”如果發展稻田養魚、養蝦,每畝的收入還能翻倍。
王方全說,村里旱地撂荒的比較多,之前村里曾經想把淺丘上的旱地流轉出去,前前后后有幾批人過來考察,但是都沒有繼續下去。旱地只能種水果,對技術要求高、前期投入大,村里道路、水渠等基礎設施都不完善,有意向者都因為投入成本太高望而卻步。在“旱改水”項目實施前,村里沒有成規模的流轉,產業根基弱,種植模式仍然以小農為主。
光華村的問題,在全省丘區、山區普遍存在。土地因為效益低被撂荒,因為耕作條件差而失去流轉的“資本”,進入惡性循環。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土地的問題還得靠土地解決,從我省以往土地整理項目實施的效果來看,通過土地整理項目,改善土地灌溉設施、耕種條件,耕地數量有所增加,質量普遍提升了一個等級,大部分土地通過流轉實現規?;洜I,效益和產出大幅提升。
怎么改?
以水定產綜合施策,統籌山水林田湖
去年至今年初,隆昌市選擇了兩個區域打造了7塊試驗田,進行“旱改水”相關技術試驗并獲得成功,在此基礎上,隆昌正式立項實施“旱改水”綜合整治試點項目。
隆昌市“旱改水”綜合整治試點涉及金鵝街道光華村等3個村,項目規模近萬畝,建設內容包括灌溉與排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3項單項工程。也就是說,除了改造旱田外,還將實施一系列土地綜合整治。
在隆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記者看到了一張規劃圖,深淺不一的綠色代表了不同的單項工程。用深綠色標注的“旱改水”項目區域格外顯眼,周圍淺綠色標注的格田整理項目相對連片。“‘旱改水’沒有攤大餅,只在適合的地方進行,以配合平整土地為主要目的的格田整理項目,讓整個田塊連成一片,增加有效耕地面積,便于今后小型農耕機械耕作。”隆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耕保股股長魏奇說。
旱改水,最關鍵的是水,一要看水資源是否夠用,二要看田地能否穩定蓄水。“我們綜合考慮了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態系統。”魏奇說,“規劃的理念在于綜合整治,不能為了保田造成對水資源的破壞與浪費。”
隆昌市邀請專家對當地自然資源尤其是水資源進行調查評估。在項目區,有石燕干渠、漁箭河、光華水庫等水源,灌溉水源充足,可供水量大于所需水量。
改造區域地勢較高,試點中還需要建設泵站提水灌溉。泵站不僅服務“旱改水”地塊,還能兼顧周邊耕地的灌溉用水,改傳統的漫灌為“薄、淺、濕、曬”的灌水方式。
此外,土地平整工程的實施,將大大改善坡旱地、梯田的保水保肥能力。平壩區域格田整理則能夠有效蓄積地表徑流,提高田間水利用系數,從而減少項目區的需水量。
項目還計劃對田間道路進行調整,包括增設道路擋墻、交叉口,加寬道路彎道等,進一步提高道路設施的通行效率和實用性,解決農業生產、田間運輸、群眾出行等交通問題。
效益幾何?
農作物產量大幅提高,綠色鄉村產業興起
今年3月初,魏萬祥將水稻秧苗栽入了新竣工的二期試驗田。他是這塊試驗田的試驗員。魏萬祥算了一筆賬,3塊試驗田一共1畝多地,收了1600多斤水稻。“收成不錯,跟平壩上的好田差不多。”
據測算,隆昌市“旱改水”項目實施完成后,耕作條件改善,農作物產量可大幅度提高,糧食作物產出在扣除成本后年純收入可達977.33萬元,而此前項目區全年糧食及經濟作物年純收入僅有646.12萬元。
另一方面,新增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在地區間合理流轉,并將指標收益返還于項目區,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拓展農村建設發展的資金來源,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通過“旱改水”進行土地綜合整治,為農業結構調整打基礎。
去年,“旱改水”項目試驗田開工建設,隆昌歐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決定利用項目紅利,以光華村為中心,打造農業產業化項目。旱地改造成水田后,通過流轉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將項目區打造為“魚米之鄉”。還可以利用當地林地和一般農田,建設集林果種植、采摘、觀光休閑、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綠色農業產業,打造隆昌“后花園”。
新聞名詞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整體開展農用地、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等,對閑置、利用低效、生態退化及環境破壞的區域實施國土空間綜合治理。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