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雨楊 攝
川觀新聞記者 王歡 蒲南溪 余如波
最近,營山縣黃渡鎮蘭武村村支書冉建國每天都要騎著摩托車巡查一遍柑橘園。冉建國說:“每天巡查一遍才安心!這是全村1400人共同的事業,搞不好沒法交代。”
2000畝柑橘林以及500畝優質稻田、120畝蔬菜田——這些蘭武村1400名村民“共同的事業”,帶領大家脫貧奔康之路越拓越寬。
不被動等 主動出擊發展產業
“為什么沒引入外來業主來發展產業?”剛到蘭武村,記者就發現這里的不同。
“一半是無奈,一半是機遇!”冉建國說出了村民們的“心聲”。
無奈,與地理位置有關——蘭武村距營山縣城一個小時的車程,即便引入業主,能獲得的土地流轉費用也不高,且吸納用工能力有限。“外來業主最多帶動100多人務工,不能惠及更多村民。”冉建國介紹。
機遇,與脫貧攻堅政策有關——2016年、2017年,蘭武村累計獲得縣里面向貧困村下撥的產業周轉金90萬元;此外,幫扶單位還請來農業專家為當地發展助力。
有了資金和技術,村里能不能自己干?通過村民大會的幾次討論后,大家達成共識:與其被動“等”業主,不如抓住機遇“主動出擊”。
2017年,蘭武村集體資產有限公司成立,將全村2000畝土地統一集中使用,村民則按每畝每年400元的租金作為股金入股。
具體發展什么產業?經過專家、市場經紀人的“把脈”,蘭武村選出柑橘、優質水稻、蔬菜3個品種重點發展。緊接著,隸屬村集體資產公司的柑橘專業合作社、糧油合作社、蔬菜合作社一 一成立。
獎勤罰懶 探索利益聯結機制
人人都是股東,并非意味著吃“大鍋飯”。
“必須進行機制創新,探索出更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激勵大家力往一處使,真正把集體的事當成自家的事來干。”蘭武村第一書記羅亮介紹。
以柑橘林為例。村里將每株果樹的管護責任落實到村民頭上,并按管護數量給村民相應的工資。村里還明確:“柑橘林每年的收入與村民五五分成。”同時,為獎勤罰懶,村子還明確了獎懲機制。“我們通過科學測算后明確每畝地的產量基本值。”冉建國舉例,比如一畝地今年核定基本產值應達5000公斤,如果超過5000公斤,超過部分的70%都屬于相關管護人;但如果不到,管護人就要自己掏腰包補缺口。
而對于銷售,有在外經商經驗的冉建國信心滿滿:“今年收成預計20萬公斤左右。我們的果子果形和口感都好,今年全賣出去都不成問題,按去年的行情大概能賣100萬元。”除了柑橘,蘭武村的水稻和蔬菜更是很早就被商家訂購一空。“等分了錢,要出去旅游。”73歲村民冉崇光說,去年一開始就分到了1000多元,按今年產量,“這次至少可以分1萬元。”
對于未來,蘭武村還有更多的謀劃。“現在的產業發展模式依然存在不足。”羅亮介紹,其一是村干部的工作量非常大,“大家要一手抓村里工作,一手抓公司運營,既辛苦也不專業”;其二是產業發展風險目前全部由村集體擔,“需想辦法分擔風險”。
對此,蘭武村計劃待產業成規模后,一方面出讓部分股份,通過招攬職業經理人團隊“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另一方面引入投資商入股合資,增強村集體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來源:川觀新聞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肖雨楊 攝
川觀新聞記者 王歡 蒲南溪 余如波
最近,營山縣黃渡鎮蘭武村村支書冉建國每天都要騎著摩托車巡查一遍柑橘園。冉建國說:“每天巡查一遍才安心!這是全村1400人共同的事業,搞不好沒法交代。”
2000畝柑橘林以及500畝優質稻田、120畝蔬菜田——這些蘭武村1400名村民“共同的事業”,帶領大家脫貧奔康之路越拓越寬。
不被動等 主動出擊發展產業
“為什么沒引入外來業主來發展產業?”剛到蘭武村,記者就發現這里的不同。
“一半是無奈,一半是機遇!”冉建國說出了村民們的“心聲”。
無奈,與地理位置有關——蘭武村距營山縣城一個小時的車程,即便引入業主,能獲得的土地流轉費用也不高,且吸納用工能力有限。“外來業主最多帶動100多人務工,不能惠及更多村民。”冉建國介紹。
機遇,與脫貧攻堅政策有關——2016年、2017年,蘭武村累計獲得縣里面向貧困村下撥的產業周轉金90萬元;此外,幫扶單位還請來農業專家為當地發展助力。
有了資金和技術,村里能不能自己干?通過村民大會的幾次討論后,大家達成共識:與其被動“等”業主,不如抓住機遇“主動出擊”。
2017年,蘭武村集體資產有限公司成立,將全村2000畝土地統一集中使用,村民則按每畝每年400元的租金作為股金入股。
具體發展什么產業?經過專家、市場經紀人的“把脈”,蘭武村選出柑橘、優質水稻、蔬菜3個品種重點發展。緊接著,隸屬村集體資產公司的柑橘專業合作社、糧油合作社、蔬菜合作社一 一成立。
獎勤罰懶 探索利益聯結機制
人人都是股東,并非意味著吃“大鍋飯”。
“必須進行機制創新,探索出更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激勵大家力往一處使,真正把集體的事當成自家的事來干。”蘭武村第一書記羅亮介紹。
以柑橘林為例。村里將每株果樹的管護責任落實到村民頭上,并按管護數量給村民相應的工資。村里還明確:“柑橘林每年的收入與村民五五分成。”同時,為獎勤罰懶,村子還明確了獎懲機制。“我們通過科學測算后明確每畝地的產量基本值。”冉建國舉例,比如一畝地今年核定基本產值應達5000公斤,如果超過5000公斤,超過部分的70%都屬于相關管護人;但如果不到,管護人就要自己掏腰包補缺口。
而對于銷售,有在外經商經驗的冉建國信心滿滿:“今年收成預計20萬公斤左右。我們的果子果形和口感都好,今年全賣出去都不成問題,按去年的行情大概能賣100萬元。”除了柑橘,蘭武村的水稻和蔬菜更是很早就被商家訂購一空。“等分了錢,要出去旅游。”73歲村民冉崇光說,去年一開始就分到了1000多元,按今年產量,“這次至少可以分1萬元。”
對于未來,蘭武村還有更多的謀劃。“現在的產業發展模式依然存在不足。”羅亮介紹,其一是村干部的工作量非常大,“大家要一手抓村里工作,一手抓公司運營,既辛苦也不專業”;其二是產業發展風險目前全部由村集體擔,“需想辦法分擔風險”。
對此,蘭武村計劃待產業成規模后,一方面出讓部分股份,通過招攬職業經理人團隊“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另一方面引入投資商入股合資,增強村集體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來源:川觀新聞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