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覺縣沐恩邸社區,居民載歌載舞慶祝彝歷新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王云攝
“300斤!”近日,記者來到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伸出3個手指比劃著,回答記者今年過年豬有多重的問題。11月19日,吉好也求一家已早早在西昌和昭覺灑拉地坡鄉購置了牛奶、水果等年貨。20日,還殺了一頭300斤的豬,準備開開心心過個彝歷新年。
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批準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意味著涼山州所有的貧困縣均已退出。11月20日至26日,涼山州7個退出貧困縣的彝族群眾迎來脫貧后第一個彝歷新年。
彝區群眾如何過年?脫貧后的路如何走?近期,記者走進彝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何勤華
唱歌跳舞迎新年
大塊的肉啃起來,歡樂的舞跳起來。
一早,從昭覺縣城前往沐恩邸社區的路上,彝族老鄉背著采購的年貨,急匆匆往家趕。等會兒,他們還要去參加社區舉辦的彝歷新年活動。
人還沒到達沐恩邸社區廣場,陣陣歡快的音樂聲就傳來了。走近一看,近百名彝族群眾和游客牽手圍成一圈,踏著歌聲來回跳舞。“我們跳起達體舞就是要慶祝脫貧,感恩來之不易的新生活,歡慶彝家傳統節日彝歷新年。”社區居民熱烈阿洛說。
除了達體舞表演,還有唱歌等節目。就讀于四川民族學院的大三學生賈拉日共演唱《不要怕》,鼓勵鄉親們在新的生活環境中努力工作生活。她說,過年了,大家都要幸福開心。而她自己則會好好學習,今后努力工作,回報社會。
據沐恩邸社區居委會副主任何軍介紹,該社區有1428戶6258人,來自全縣28個鄉鎮98個行政村。這是脫貧后的第一個彝歷新年,為了增進社區居民的感情交流,社區組織大家一起殺年豬,跳達體舞,一起歡樂過年。
達體舞結束,一陣悅耳的聲音從廣場一側傳來,循聲而去,原來是居民勒格依洛正在吹奏彝族特色樂器馬布。他說,搬遷到這里半年以來,日子越過越舒心,自己好久沒吹奏馬布了,今天高興,就給大家吹起來。
即便是彝歷新年,彝族老鄉勤勞致富的腳步卻并未停息。在社區彝繡工坊,多名彝家婦女正穿針引線。38歲的繡娘勒格吉克莫,已在繡坊繡了50多天,繡了100雙襪子。每繡一雙襪子,她就可以掙20元。
沐恩邸社區的活動還吸引了不少游客參與。江西攝影愛好者丁先生和一群攝友也來到社區。近年來丁先生多次到涼山,通過相機記錄彝家翻天覆地的新生活。當天上午他拍攝了數百張脫貧后昭覺群眾過彝歷新年的照片。
“脫貧感恩黨,幸福靠奮斗”“黨的恩情深似海,日克地村未來美如畫”……彝歷新年期間,在金陽縣日克地村,這些掛在村民俗活動壩子的感恩標語格外顯眼。
為引領群眾文明歡度彝歷新年,彝歷新年期間,一系列關于感恩教育、新年籃球賽運動會等活動在日克地村熱烈開展,150余名群眾參加活動。
殺年豬過新年
彝歷新年在彝語中被稱為“庫史”,是彝族“嘴巴的節日”,而殺年豬,是彝族人迎接彝歷新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何軍告訴記者,僅11月20日一天,社區就集中宰殺了500多頭豬。“集中宰殺,這樣環境衛生和消毒等工作更好開展。”
當天,記者來到昭覺縣城的另一個安置點伊烏社區,居民曲木子格正和家人在分割豬肉,用液化氣噴槍將豬的全身燒個遍,清洗干凈后就可切割分塊。男人們負責切割分塊,女人們負責清洗內臟,小朋友也不閑著,端盆、遞刀,成為大人們的小幫手。社區干部、醫務人員正引導大家做好環境衛生、宣傳衛生防疫知識。
據悉,為了讓沐恩邸社區的居民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彝歷新年,社區早早就開始做準備。19日之前,通過召開居民大會宣傳安全用火、社區注意事項、集中宰殺年豬場地等事項。工作人員和樓棟長入戶登記需在社區宰殺年豬的居民數,并報居委會統籌安排。制定統一宰殺年豬地點,將場地按照樓棟劃分成5個區域。
為了慶祝彝歷新年,11月20日,在冕寧縣若水鎮米谷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彝族人家早早開始宰殺肥豬、擺上美酒,圍繞在火盆旁吃著美食,過起了祥和、幸福的彝歷新年。
走進這個安置點,一棟棟房屋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路干凈敞亮,一塊塊菜地綠意盎然,家家戶戶墻壁上都掛滿了金燦燦的玉米,房前屋后堆著又高又整齊的柴垛……
據了解,該集中安置點安置了原馬頭、森榮、窩堡、青納4個鄉165戶,共計890余名貧困人口。“我們是2017年搬進來的,2017年以前我們老家電也沒有,公路也不通。”米谷村黨支部副書記邱寧說,搬到這里以后,交通更方便了,生活條件改善了,環境衛生也改善了。現在這里離趕場的地方更近了,這里幼兒園也修起來了,感謝黨和政府。
脫貧不松勁
脫貧了,下一步要做什么?昭覺縣副縣長廖宇超說,一是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選好帶頭人,配強班子,為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抓特色產業,持續實現老百姓致富增收;三是通過技能培訓、培育大戶等,進一步激發老百姓的內生動力;四是建立防返貧風險的監測機制,確保貧困戶不返貧,邊緣戶不致貧。
“千百年來涼山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但這不是終點。”涼山州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和幫扶工作機制,激發群眾繼續奮斗的內生動力,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下一步,國家將按照20%的比例進行抽查和普查。涼山州將對標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普查要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責任導向、工作導向,以最快速度補齊短板弱項,以最高標準完成迎檢備戰,抓緊抓實抓細第三方評估發現問題整改,確保高質量通過國家考核普查。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在昭覺縣沐恩邸社區,居民載歌載舞慶祝彝歷新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王云攝
“300斤!”近日,記者來到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伸出3個手指比劃著,回答記者今年過年豬有多重的問題。11月19日,吉好也求一家已早早在西昌和昭覺灑拉地坡鄉購置了牛奶、水果等年貨。20日,還殺了一頭300斤的豬,準備開開心心過個彝歷新年。
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批準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意味著涼山州所有的貧困縣均已退出。11月20日至26日,涼山州7個退出貧困縣的彝族群眾迎來脫貧后第一個彝歷新年。
彝區群眾如何過年?脫貧后的路如何走?近期,記者走進彝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何勤華
唱歌跳舞迎新年
大塊的肉啃起來,歡樂的舞跳起來。
一早,從昭覺縣城前往沐恩邸社區的路上,彝族老鄉背著采購的年貨,急匆匆往家趕。等會兒,他們還要去參加社區舉辦的彝歷新年活動。
人還沒到達沐恩邸社區廣場,陣陣歡快的音樂聲就傳來了。走近一看,近百名彝族群眾和游客牽手圍成一圈,踏著歌聲來回跳舞。“我們跳起達體舞就是要慶祝脫貧,感恩來之不易的新生活,歡慶彝家傳統節日彝歷新年。”社區居民熱烈阿洛說。
除了達體舞表演,還有唱歌等節目。就讀于四川民族學院的大三學生賈拉日共演唱《不要怕》,鼓勵鄉親們在新的生活環境中努力工作生活。她說,過年了,大家都要幸福開心。而她自己則會好好學習,今后努力工作,回報社會。
據沐恩邸社區居委會副主任何軍介紹,該社區有1428戶6258人,來自全縣28個鄉鎮98個行政村。這是脫貧后的第一個彝歷新年,為了增進社區居民的感情交流,社區組織大家一起殺年豬,跳達體舞,一起歡樂過年。
達體舞結束,一陣悅耳的聲音從廣場一側傳來,循聲而去,原來是居民勒格依洛正在吹奏彝族特色樂器馬布。他說,搬遷到這里半年以來,日子越過越舒心,自己好久沒吹奏馬布了,今天高興,就給大家吹起來。
即便是彝歷新年,彝族老鄉勤勞致富的腳步卻并未停息。在社區彝繡工坊,多名彝家婦女正穿針引線。38歲的繡娘勒格吉克莫,已在繡坊繡了50多天,繡了100雙襪子。每繡一雙襪子,她就可以掙20元。
沐恩邸社區的活動還吸引了不少游客參與。江西攝影愛好者丁先生和一群攝友也來到社區。近年來丁先生多次到涼山,通過相機記錄彝家翻天覆地的新生活。當天上午他拍攝了數百張脫貧后昭覺群眾過彝歷新年的照片。
“脫貧感恩黨,幸福靠奮斗”“黨的恩情深似海,日克地村未來美如畫”……彝歷新年期間,在金陽縣日克地村,這些掛在村民俗活動壩子的感恩標語格外顯眼。
為引領群眾文明歡度彝歷新年,彝歷新年期間,一系列關于感恩教育、新年籃球賽運動會等活動在日克地村熱烈開展,150余名群眾參加活動。
殺年豬過新年
彝歷新年在彝語中被稱為“庫史”,是彝族“嘴巴的節日”,而殺年豬,是彝族人迎接彝歷新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何軍告訴記者,僅11月20日一天,社區就集中宰殺了500多頭豬。“集中宰殺,這樣環境衛生和消毒等工作更好開展。”
當天,記者來到昭覺縣城的另一個安置點伊烏社區,居民曲木子格正和家人在分割豬肉,用液化氣噴槍將豬的全身燒個遍,清洗干凈后就可切割分塊。男人們負責切割分塊,女人們負責清洗內臟,小朋友也不閑著,端盆、遞刀,成為大人們的小幫手。社區干部、醫務人員正引導大家做好環境衛生、宣傳衛生防疫知識。
據悉,為了讓沐恩邸社區的居民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彝歷新年,社區早早就開始做準備。19日之前,通過召開居民大會宣傳安全用火、社區注意事項、集中宰殺年豬場地等事項。工作人員和樓棟長入戶登記需在社區宰殺年豬的居民數,并報居委會統籌安排。制定統一宰殺年豬地點,將場地按照樓棟劃分成5個區域。
為了慶祝彝歷新年,11月20日,在冕寧縣若水鎮米谷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彝族人家早早開始宰殺肥豬、擺上美酒,圍繞在火盆旁吃著美食,過起了祥和、幸福的彝歷新年。
走進這個安置點,一棟棟房屋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路干凈敞亮,一塊塊菜地綠意盎然,家家戶戶墻壁上都掛滿了金燦燦的玉米,房前屋后堆著又高又整齊的柴垛……
據了解,該集中安置點安置了原馬頭、森榮、窩堡、青納4個鄉165戶,共計890余名貧困人口。“我們是2017年搬進來的,2017年以前我們老家電也沒有,公路也不通。”米谷村黨支部副書記邱寧說,搬到這里以后,交通更方便了,生活條件改善了,環境衛生也改善了。現在這里離趕場的地方更近了,這里幼兒園也修起來了,感謝黨和政府。
脫貧不松勁
脫貧了,下一步要做什么?昭覺縣副縣長廖宇超說,一是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選好帶頭人,配強班子,為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抓特色產業,持續實現老百姓致富增收;三是通過技能培訓、培育大戶等,進一步激發老百姓的內生動力;四是建立防返貧風險的監測機制,確保貧困戶不返貧,邊緣戶不致貧。
“千百年來涼山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但這不是終點。”涼山州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和幫扶工作機制,激發群眾繼續奮斗的內生動力,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下一步,國家將按照20%的比例進行抽查和普查。涼山州將對標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普查要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責任導向、工作導向,以最快速度補齊短板弱項,以最高標準完成迎檢備戰,抓緊抓實抓細第三方評估發現問題整改,確保高質量通過國家考核普查。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