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松茸產業園的工人通過真空冷凍干燥設備加工凍干食用菌。
1月6日,村民帕他志瑪(右二)在產業園里裝填菌袋。
1月4日,松茸產業園的管理人員在倉庫里整理即將發放給當地種植戶的滑子菇菌包。
1月6日,雅江縣的電商正在備貨,準備將用松茸制作的松茸醬發往各地。
八角樓鄉帕姆林村的白馬翁姆(左)是產業園的接種工,每月收入4000元。1月5日,她在新家客廳接待外地來的客人。
1月4日,市民在餐桌上品嘗雅江縣出產的各類菌子。
2020年12月16日,八角樓鄉木澤西村的首批大學生卓瑪在貢嘎山下進行菌類資源調查時,祈盼青山綠水常在。
2021年新年伊始,甘孜州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攝氏度以下。1月5日,位于雅江縣八角樓鄉松茸村的松茸產業園菌種菌包廠房里卻是熱氣蒸騰,數十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往菌種架上放置菌包。很快,3米多高的鐵架上就密密匝匝的堆滿了制作好的菌包。廠房的旁邊就是食用菌存儲冷庫,各類食用菌在這里進行分揀、定級、包裝。十多個小時后,經物流車送出的一箱箱食用菌產品就會出現在省內外各大超市的生鮮貨架上,市民在千里之外也能嘗到大山里的味道。
雅江縣蘊藏著世界儲量最大的青杠樹(橡樹)林木資源,特殊的地理、氣候、自然條件,使這里成為中國松茸的核心產區。松茸雖然名貴,但尚不能人工種植,這也決定了松茸是一個靠天吃飯的產業。只有延長松茸產業鏈,才能帶動更多群眾脫貧。4年前,當地以食用菌產業作為突破口,引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建設高科技食用菌產業園。幾年下來,帶動了當地群眾長效脫貧,穩定致富。
雅江縣八角樓鄉松茸村、木澤西村過去都是貧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都靠粗放種植、放牧和上山撿菌子。如今,當地村民以多種模式參與松茸產業園的經營。100戶村民家里蓋有100平方米大棚,參與滑子菇、猴頭菇、白靈菇等珍稀菌類的培育。有的村民也在林地里栽培黑木耳,在田地里種植羊肚菌和球蓋菇。
還有村民進了產業園務工。帕他志瑪、扎西翁姆、白瑪、確志、斯郎卓呷都在產業園務工,月平均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在八角樓鄉,像帕他志瑪這樣在“家門口”打工、全家人掙錢的當地村民家庭不在少數。40多位村民在產業園長期就業,100多位村民參與產業園的季節性就業,這都帶動了松茸村、木澤西村、維地村的貧困群眾實現高質量脫貧。現代立體高效食用菌產業的建立讓當地村民第一次嘗到了一天掙上百塊錢的甜頭。
帶領當地村民發展菌子產業脫貧致富的中國雅江松茸產業園負責人陳文感慨地說:“精準扶貧不僅要有好產業植入,要改變老百姓的生產方式,更重要的是改變思想觀念的扶貧才是具有長效價值的扶貧。”
接下來,產業園將著力推進松茸保護、科研、基因庫建設等,在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助力當地群眾致富奔康。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尹鋼 攝影報道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1月5日,松茸產業園的工人通過真空冷凍干燥設備加工凍干食用菌。
1月6日,村民帕他志瑪(右二)在產業園里裝填菌袋。
1月4日,松茸產業園的管理人員在倉庫里整理即將發放給當地種植戶的滑子菇菌包。
1月6日,雅江縣的電商正在備貨,準備將用松茸制作的松茸醬發往各地。
八角樓鄉帕姆林村的白馬翁姆(左)是產業園的接種工,每月收入4000元。1月5日,她在新家客廳接待外地來的客人。
1月4日,市民在餐桌上品嘗雅江縣出產的各類菌子。
2020年12月16日,八角樓鄉木澤西村的首批大學生卓瑪在貢嘎山下進行菌類資源調查時,祈盼青山綠水常在。
2021年新年伊始,甘孜州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攝氏度以下。1月5日,位于雅江縣八角樓鄉松茸村的松茸產業園菌種菌包廠房里卻是熱氣蒸騰,數十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往菌種架上放置菌包。很快,3米多高的鐵架上就密密匝匝的堆滿了制作好的菌包。廠房的旁邊就是食用菌存儲冷庫,各類食用菌在這里進行分揀、定級、包裝。十多個小時后,經物流車送出的一箱箱食用菌產品就會出現在省內外各大超市的生鮮貨架上,市民在千里之外也能嘗到大山里的味道。
雅江縣蘊藏著世界儲量最大的青杠樹(橡樹)林木資源,特殊的地理、氣候、自然條件,使這里成為中國松茸的核心產區。松茸雖然名貴,但尚不能人工種植,這也決定了松茸是一個靠天吃飯的產業。只有延長松茸產業鏈,才能帶動更多群眾脫貧。4年前,當地以食用菌產業作為突破口,引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建設高科技食用菌產業園。幾年下來,帶動了當地群眾長效脫貧,穩定致富。
雅江縣八角樓鄉松茸村、木澤西村過去都是貧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都靠粗放種植、放牧和上山撿菌子。如今,當地村民以多種模式參與松茸產業園的經營。100戶村民家里蓋有100平方米大棚,參與滑子菇、猴頭菇、白靈菇等珍稀菌類的培育。有的村民也在林地里栽培黑木耳,在田地里種植羊肚菌和球蓋菇。
還有村民進了產業園務工。帕他志瑪、扎西翁姆、白瑪、確志、斯郎卓呷都在產業園務工,月平均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在八角樓鄉,像帕他志瑪這樣在“家門口”打工、全家人掙錢的當地村民家庭不在少數。40多位村民在產業園長期就業,100多位村民參與產業園的季節性就業,這都帶動了松茸村、木澤西村、維地村的貧困群眾實現高質量脫貧。現代立體高效食用菌產業的建立讓當地村民第一次嘗到了一天掙上百塊錢的甜頭。
帶領當地村民發展菌子產業脫貧致富的中國雅江松茸產業園負責人陳文感慨地說:“精準扶貧不僅要有好產業植入,要改變老百姓的生產方式,更重要的是改變思想觀念的扶貧才是具有長效價值的扶貧。”
接下來,產業園將著力推進松茸保護、科研、基因庫建設等,在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助力當地群眾致富奔康。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尹鋼 攝影報道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