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京、深圳嚴查后,上海監管層也披露轄內情況。
4月7日,券商中國記者從上海市銀保監局獲悉,近日,該局組織轄內商業銀行開展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專項自查,并進行了監管稽核調查。其中,轄內16家銀行經監管稽核調查已發現123筆、3.39億元經營貸和消費貸涉嫌被挪用于房地產市場。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在內多地監管陸續發布轄內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的調查情況。不過,相比之下,上海此次通報稽核調查出的涉嫌違規流入房市的筆數、金額均高于其他幾個城市。
記者注意到,在近期陸續披露的銀行年報數據中,按此前的央行、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在房地產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占比的上限要求上,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的部分指標超限。與此同時,多位銀行高管都重申,今年將堅決落實監管部門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持續加強房地產貸款的管控力度,今年在涉房貸款流向上,將優先支持重點城市優質房企及購房剛需群體。
上海已有3.39億元貸款流入房市
自3月1日開始,上海銀保監局選取轄內16家銀行開展了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市專項稽核調查。截至目前,此次監管稽核調查已發現123筆、3.39億元經營貸和消費貸涉嫌被挪用于房地產市場,同時還發現部分銀行首套房認定不準確、數據填報不規范以及外部“助貸”機構違規問題突出等情況。
上海銀保監局稱,在監管方面的稽核調查之下,六類典型違規案例浮出臺面,包括:
個人經營貸款違規用于支付購房首付款;
企業經營貸違規用于支付購房款;
消費貸違規用于本行住房貸款首付款;
部分空殼公司集中作為受托支付交易對手,接收多筆個人經營貸款,部分貸款資金涉嫌回流至借款人并用于購房;
房產企業違規向購房客戶提供首付資金;
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用于購房認籌。
根據轄內商業銀行自查和監管稽核調查情況,上海銀保監局對銀行就切實防控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等工作提出要求,主要內容包括:
對照有關監管要求,限時整改問題貸款;
對于違規獲取首付款資金、存在造假行為等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的借款人,應拒絕其房貸申請,并作為失信行為信息報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
對于經營貸、消費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于房地產領域的,應及時采取實質性管控措施;
加強銀行員工管理,強化員工法制合規教育,在開展業務中正面引導借款人合法合規使用信貸資金;
對于存在違規行為的銀行員工,應予以內部問責或紀律處分等;
同時,上海銀保監局已將稽核調查中發現的有關小額貸款公司、典當公司、房地產公司及房產經紀公司違規問題線索移交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打擊房地產市場違規行為。
上海銀保監局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近日聯合印發的《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有關工作部署,持續加大對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已查實問題依法采取相應監管措施,端本正源,督導轄內商業銀行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促進上海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北京、深圳、廣州等多地出手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多地金融監管部門要求轄區內銀行機構從授信調查、審查審批、貸后管理以及第三方機構業務合作等方面開展全面自查,防止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調查情況與排查結果也陸續被公布。
今年3月26日,央行官網公告稱,為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同時,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
今年年初以來,深圳、北京、廣州等多地開展自查和監管稽查,并作出情況通報。
廣東銀保監局和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日前消息稱,截至3月16日,廣東轄內(不含深圳)銀行機構已完成個人經營性貸款自查的銀行網點共4501個,排查個人經營性貸款5678億元、個人消費貸款2165億元,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2.77億元、920戶,其中廣州地區銀行機構自查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1.47億元、305戶。
3月18日,深圳銀保監局與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聯合發布了《關于轄內銀行經營貸有關問題的通報》顯示,去年當地監管針對深圳轄內中資銀行對15.4萬筆、1771.73億元經營貸業務進行全面排查,選取6家銀行集中開展現場檢查,檢查覆蓋率近50%。責令相關銀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21筆、5180萬元涉嫌違規貸款,叫停風險隱患較大的業務,處罰違規機構4家,處罰問責違規責任人14人次,處罰金額合計575萬元。
3月23日,券商中國記者從北京銀保監局獲悉,轄內銀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發放的經營貸款資金開展自查后發現,涉嫌違規流入北京房地產市場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金額約3.4億元,約占經營貸自查業務總量的0.35%。除銀行自查之外,北京銀保監局在專項核查中也發現了約3000萬元的信貸資金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目前,北京銀保監局已經啟動對4家銀行的行政處罰立案程序和調查取證工作。
5家銀行部分涉房貸款數據“超標”
記者注意到,作為監管稽查過程中的“執行主體”,商業銀行的涉房貸款情況也備受市場關注,部分相關數據也在近期的銀行年報中披露。
去年12月,央行行、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設定房地產“三條紅線”融資新規,中資大型銀行(第一檔)、中資中型銀行(第二檔)的房地產貸款占比上限分別為40%、27.5%;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上限分別為32.5%、20%。
從年報披露數據來看,交行的房地產貸款(對公+按揭)在客戶貸款中占比僅28.07%,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僅22.12%,在國有大行中相對來說受房地產貸款融資新規影響最小。相比之下其他幾大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占比分別是35.9%、36.08%、39.43%、39.17%,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分別為30.8%、30.8%、34.73%、31.15%、34%,這也意味著,從去年末財報數據來看,在該項上,建行、郵儲均已“超標”。
股份行中,截至2020年末,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對公)占比分別為33.12%和34.56%,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分別為25.35%和26.55%,均超過27.5%和20%的上限。中信銀行房地產貸款(對公)占比26.91%,也逼近27.5%的紅線;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也超過20%。
而多家銀行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和年報中透露了當前房地產信貸情況及未來發展方向。
銀行發聲延續房地產貸款的管控力度
為市場所知,建行是房地產領域貸款規模最大、個人住房貸款占比最高的銀行,在業績會上,建行副行長呂家進表示,建行將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多種措施,穩妥促進對公房地產業務平穩發展,保持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合理適度增長,有序降低房地產相關貸款在各項貸款中的占比。
此前在交通銀行2020年財報業績會上,對于交行個人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市的排查情況,劉珺回應記者,這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交行在今年一季度開展了個人經營性貸款用途合規性排查,目前已經或者正在通過凍結客戶額度、提前收回貸款等方式落實整改”;“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個人經營貸用途管理。一方面,加強貿易背景審核和用途監控,嚴防信貸資金流入違規領域。”
興業銀行也在年報中表示,今年該行將主動適應更加嚴格和精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按照監管部門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方案穩健投放房地產信貸業務,保障房地產信貸業務資產質量穩定和量價平衡。
多家銀行高管都重申,今年將堅決落實監管部門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持續加強房地產貸款的管控力度。
建行副行長呂家進介紹,將對房地產開發貸繼續實施從嚴的名單制管理,專注于為一二線優質客戶提供資金支持,并積極開展項目合規性審查,嚴格把關項目投向和資金用途;對于個人住房貸款,優先支持“剛需”群體,支持和培育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
劉珺表示,交行今年在對公貸款業務上重點將信貸資源向三大都市圈、成渝雙圈等地區,經營財務策略穩健、區域布局合理的優質房企,及區位和成本優勢明顯的住宅項目傾斜;個人房貸業務重點支持輻射能力強、房價合理、剛需旺盛區域城市的房貸業務,擇優支持經濟相對發達、房價合理、信貸管理水平較高城市的購房需求。
浦發銀行副行長、首席風險官劉以研也提出,在房地產的投入上與所在城市的宏觀調控將保持一致,具體城市、具體房企、具體分析,積極做好現場管理和調整。
來源:券商中國
審核:熊毅燊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北京、深圳嚴查后,上海監管層也披露轄內情況。
4月7日,券商中國記者從上海市銀保監局獲悉,近日,該局組織轄內商業銀行開展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專項自查,并進行了監管稽核調查。其中,轄內16家銀行經監管稽核調查已發現123筆、3.39億元經營貸和消費貸涉嫌被挪用于房地產市場。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在內多地監管陸續發布轄內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的調查情況。不過,相比之下,上海此次通報稽核調查出的涉嫌違規流入房市的筆數、金額均高于其他幾個城市。
記者注意到,在近期陸續披露的銀行年報數據中,按此前的央行、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在房地產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占比的上限要求上,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的部分指標超限。與此同時,多位銀行高管都重申,今年將堅決落實監管部門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持續加強房地產貸款的管控力度,今年在涉房貸款流向上,將優先支持重點城市優質房企及購房剛需群體。
上海已有3.39億元貸款流入房市
自3月1日開始,上海銀保監局選取轄內16家銀行開展了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市專項稽核調查。截至目前,此次監管稽核調查已發現123筆、3.39億元經營貸和消費貸涉嫌被挪用于房地產市場,同時還發現部分銀行首套房認定不準確、數據填報不規范以及外部“助貸”機構違規問題突出等情況。
上海銀保監局稱,在監管方面的稽核調查之下,六類典型違規案例浮出臺面,包括:
個人經營貸款違規用于支付購房首付款;
企業經營貸違規用于支付購房款;
消費貸違規用于本行住房貸款首付款;
部分空殼公司集中作為受托支付交易對手,接收多筆個人經營貸款,部分貸款資金涉嫌回流至借款人并用于購房;
房產企業違規向購房客戶提供首付資金;
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用于購房認籌。
根據轄內商業銀行自查和監管稽核調查情況,上海銀保監局對銀行就切實防控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等工作提出要求,主要內容包括:
對照有關監管要求,限時整改問題貸款;
對于違規獲取首付款資金、存在造假行為等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的借款人,應拒絕其房貸申請,并作為失信行為信息報送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
對于經營貸、消費貸等信貸資金違規挪用于房地產領域的,應及時采取實質性管控措施;
加強銀行員工管理,強化員工法制合規教育,在開展業務中正面引導借款人合法合規使用信貸資金;
對于存在違規行為的銀行員工,應予以內部問責或紀律處分等;
同時,上海銀保監局已將稽核調查中發現的有關小額貸款公司、典當公司、房地產公司及房產經紀公司違規問題線索移交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打擊房地產市場違規行為。
上海銀保監局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近日聯合印發的《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有關工作部署,持續加大對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已查實問題依法采取相應監管措施,端本正源,督導轄內商業銀行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促進上海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北京、深圳、廣州等多地出手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多地金融監管部門要求轄區內銀行機構從授信調查、審查審批、貸后管理以及第三方機構業務合作等方面開展全面自查,防止經營性貸款等信貸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調查情況與排查結果也陸續被公布。
今年3月26日,央行官網公告稱,為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同時,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
今年年初以來,深圳、北京、廣州等多地開展自查和監管稽查,并作出情況通報。
廣東銀保監局和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日前消息稱,截至3月16日,廣東轄內(不含深圳)銀行機構已完成個人經營性貸款自查的銀行網點共4501個,排查個人經營性貸款5678億元、個人消費貸款2165億元,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2.77億元、920戶,其中廣州地區銀行機構自查發現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貸款金額1.47億元、305戶。
3月18日,深圳銀保監局與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聯合發布了《關于轄內銀行經營貸有關問題的通報》顯示,去年當地監管針對深圳轄內中資銀行對15.4萬筆、1771.73億元經營貸業務進行全面排查,選取6家銀行集中開展現場檢查,檢查覆蓋率近50%。責令相關銀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21筆、5180萬元涉嫌違規貸款,叫停風險隱患較大的業務,處罰違規機構4家,處罰問責違規責任人14人次,處罰金額合計575萬元。
3月23日,券商中國記者從北京銀保監局獲悉,轄內銀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發放的經營貸款資金開展自查后發現,涉嫌違規流入北京房地產市場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金額約3.4億元,約占經營貸自查業務總量的0.35%。除銀行自查之外,北京銀保監局在專項核查中也發現了約3000萬元的信貸資金涉嫌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目前,北京銀保監局已經啟動對4家銀行的行政處罰立案程序和調查取證工作。
5家銀行部分涉房貸款數據“超標”
記者注意到,作為監管稽查過程中的“執行主體”,商業銀行的涉房貸款情況也備受市場關注,部分相關數據也在近期的銀行年報中披露。
去年12月,央行行、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設定房地產“三條紅線”融資新規,中資大型銀行(第一檔)、中資中型銀行(第二檔)的房地產貸款占比上限分別為40%、27.5%;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上限分別為32.5%、20%。
從年報披露數據來看,交行的房地產貸款(對公+按揭)在客戶貸款中占比僅28.07%,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僅22.12%,在國有大行中相對來說受房地產貸款融資新規影響最小。相比之下其他幾大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占比分別是35.9%、36.08%、39.43%、39.17%,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分別為30.8%、30.8%、34.73%、31.15%、34%,這也意味著,從去年末財報數據來看,在該項上,建行、郵儲均已“超標”。
股份行中,截至2020年末,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對公)占比分別為33.12%和34.56%,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分別為25.35%和26.55%,均超過27.5%和20%的上限。中信銀行房地產貸款(對公)占比26.91%,也逼近27.5%的紅線;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比也超過20%。
而多家銀行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和年報中透露了當前房地產信貸情況及未來發展方向。
銀行發聲延續房地產貸款的管控力度
為市場所知,建行是房地產領域貸款規模最大、個人住房貸款占比最高的銀行,在業績會上,建行副行長呂家進表示,建行將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多種措施,穩妥促進對公房地產業務平穩發展,保持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合理適度增長,有序降低房地產相關貸款在各項貸款中的占比。
此前在交通銀行2020年財報業績會上,對于交行個人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市的排查情況,劉珺回應記者,這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交行在今年一季度開展了個人經營性貸款用途合規性排查,目前已經或者正在通過凍結客戶額度、提前收回貸款等方式落實整改”;“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個人經營貸用途管理。一方面,加強貿易背景審核和用途監控,嚴防信貸資金流入違規領域。”
興業銀行也在年報中表示,今年該行將主動適應更加嚴格和精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按照監管部門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方案穩健投放房地產信貸業務,保障房地產信貸業務資產質量穩定和量價平衡。
多家銀行高管都重申,今年將堅決落實監管部門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持續加強房地產貸款的管控力度。
建行副行長呂家進介紹,將對房地產開發貸繼續實施從嚴的名單制管理,專注于為一二線優質客戶提供資金支持,并積極開展項目合規性審查,嚴格把關項目投向和資金用途;對于個人住房貸款,優先支持“剛需”群體,支持和培育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
劉珺表示,交行今年在對公貸款業務上重點將信貸資源向三大都市圈、成渝雙圈等地區,經營財務策略穩健、區域布局合理的優質房企,及區位和成本優勢明顯的住宅項目傾斜;個人房貸業務重點支持輻射能力強、房價合理、剛需旺盛區域城市的房貸業務,擇優支持經濟相對發達、房價合理、信貸管理水平較高城市的購房需求。
浦發銀行副行長、首席風險官劉以研也提出,在房地產的投入上與所在城市的宏觀調控將保持一致,具體城市、具體房企、具體分析,積極做好現場管理和調整。
來源:券商中國
審核:熊毅燊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