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頭頭是道
---四川攀枝花仁和街社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側記
“你看嘛!這根大梁是剛換上的,現在維修后,我再也不擔心廁所房頂垮塌壓死人的事情發生了。”王澤方站在維修一新的公共廁所前,面帶笑容這樣說。
65歲的王澤方是攀枝花市仁和區仁和鎮仁和街郵電局對面的老住戶,他所說的老公共廁所換大梁,并維修一新的事情,曾經是1個月前仁和街社區的黨員志愿者在義務安全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如今已經得到妥善解決。該社區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中,社區黨委組織有力,黨員積極帶頭參與,各項工作開展得“頭頭是道”。
學習,多種方式“無人掉隊”
“我人雖然在生病,但黨內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我是知道的。我枕頭下還有唐書記親自送來的書呢!”黨員周仲文談起“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的事情,說得明白,一點也不含糊。6月7日,社區黨委書記唐應萍得知他生病后,在上門慰問的同時,便把“兩學一做”的相關資料“送學上門”。
“兩學一做,基礎在學”。該社區抓住這個前提條件,在工作中,創新方式,采取多種方式,確保在“學”上“無人掉隊”。
針對殘疾黨員、困難黨員等特殊黨員的學習問題,做到“送書上門,專人輔導,應學盡學”。針對外出務工黨員,將學習內容與要求轉發至流動黨員QQ群,社區微博、微信上,讓在外務工黨員也能方便的參與學習。每周五下午,能到支部學習的黨員,都參與規定的“集中學習”。
“我才找到工作,之前黨支部領導多次關心我工作的問題,現在終于解決好了。這幾天晚上,睡覺前我一般都要看一兩頁黨章的書,雖記不住原文,但是還是有新的領悟的。”43歲的黨員向香馳這樣說。他現在幫人開車,工作很累,但也按要求在認真學習。
如何讓少有時間參加組織活動的黨員不耽擱“集體學”的課程,社區黨委想了個好辦法:開通微信公眾平臺,黨員遠距離參加活動;發微信、拍微視頻,黨員事后補充學。“我在成都打工,看到支部的微視頻,我很感動。支部快遞的書,我也已收到了,我要好好學,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認真學好。”流動黨員小吳在微信語音里這樣說。
關愛,黨組織用心顯“真情”
作為城市社區的黨組織,該社區一直把“服務”二字牢記心間,尤其是對老年人的關心關愛,讓這個改制企業特別多的社區居民真切感受到了黨組織的溫暖。
“昨天,我才吃完社區陳主任送來的粽子。社區的粽子特別香,比我老家達州的好吃多了。社區領導想得很周到,讓我這個無兒無女的在端午節吃上了粽子,我很開心!”65歲的張清竹感激地說。他系孤寡老人,也沒住房,吃低保,租房住,是社區的困難戶。但在端午前,社區黨委組織了“包粽子送粽子”這一活動,很得人心。
“我們包的粽子里面,有紅棗、鮮肉、火腿、花生,十多個人干了一天,送給困難群眾,他們吃著高興,我們心里也高興。”70歲的老黨員伍水生參與了這次包粽子的義務活動,談起初衷,他還補充說:“黨組織不能丟下困難群眾,他們的日子過得不好,黨組織和黨員臉上就無光彩。如何包好粽子,我們是認真討論過的。”
社區黨委如何凝聚人心?該社區抓住機遇搞的“包粽子送粽子”活動,以此踐行“兩學一做”,成效很好。
據悉,該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已經開始試運作,社區的老人們可以來喝茶、打牌、下棋,中午還可以在伙食團吃飯,還有8個房間可供休息,均可享受低償服務,玩上一天不嫌悶。
“社區工作要緊緊依靠群眾,社會穩定是大事。黨內要關懷,群眾也要關心、關愛。否則,社區工作就難以開展,因為群眾對我們的工作,是有一把稱來稱量的。”唐應萍這樣說。
抓安全,黨員“火眼金睛”預警早
“如果不是及時發現,這個堡坎說不定就會發生壓死人的事情!”蔬菜公司里面的住戶老范說。
5月21日中午,大風大雨很是煞人。60歲的黨員羅杰剛出門看有無大樹吹倒,沒想到剛出門就看見大梯步中間那一段有一個地方的堡坎,因日曬久了,突然遇大雨浸泡,已經開始垮塌。他馬上打電話給社區書記、主任,半小時內,那兒就拉上了警戒線,寫明了標志提醒牌,老羅還在路口自告奮勇地當上了“警戒員”。
“走這條路上學的學生有二三十人,不及時警示不行哦!萬一走到中間,突然遇上垮塌,那就會出大事兒哦!”老羅談起那天當“警戒員”的事,還記憶猶新。
這位老黨員,頭發花白,但“黨心鮮紅”,他于去年帶領3名老黨員,還成功撲滅了家屬樓后可能引發山火的火苗,疏通了堵了一個多月的家屬樓下水道。
“在該社區,像這樣的黨員還很多,他們都把安全放在心上,時時刻刻都有一雙‘義務眼睛’幫我們預警,社區黨委和群眾,都是有目共睹的。”社區黨委委員劉美束這樣說。
“再過一會,食品公司改制企業家屬樓前的下水道就疏通了,今天工人們正在忙著和幾個黨員志愿者干活。汛期來臨,黨員李大娘發現的這一問題,沒等多久就解決好了。”社區網格員吳艷華說。
據悉,今年上半年以來,靠著黨員“火眼金睛”來提前預警,該社區已經成功處置了可能引發火災、山體滑坡、房屋和道路垮塌等各類安全隱患6件。
“‘兩學一做’,關鍵在‘做’。我們的黨員將‘火眼金睛’常態化,從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社區的安全工作,將更有保障。”社區主任陳洋介紹說。
作者: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委組織部 滕德銀
136—8428--3401
2016.6.17
請掃描攀西商界網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兩學一做”頭頭是道
---四川攀枝花仁和街社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側記
“你看嘛!這根大梁是剛換上的,現在維修后,我再也不擔心廁所房頂垮塌壓死人的事情發生了。”王澤方站在維修一新的公共廁所前,面帶笑容這樣說。
65歲的王澤方是攀枝花市仁和區仁和鎮仁和街郵電局對面的老住戶,他所說的老公共廁所換大梁,并維修一新的事情,曾經是1個月前仁和街社區的黨員志愿者在義務安全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如今已經得到妥善解決。該社區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中,社區黨委組織有力,黨員積極帶頭參與,各項工作開展得“頭頭是道”。
學習,多種方式“無人掉隊”
“我人雖然在生病,但黨內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我是知道的。我枕頭下還有唐書記親自送來的書呢!”黨員周仲文談起“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的事情,說得明白,一點也不含糊。6月7日,社區黨委書記唐應萍得知他生病后,在上門慰問的同時,便把“兩學一做”的相關資料“送學上門”。
“兩學一做,基礎在學”。該社區抓住這個前提條件,在工作中,創新方式,采取多種方式,確保在“學”上“無人掉隊”。
針對殘疾黨員、困難黨員等特殊黨員的學習問題,做到“送書上門,專人輔導,應學盡學”。針對外出務工黨員,將學習內容與要求轉發至流動黨員QQ群,社區微博、微信上,讓在外務工黨員也能方便的參與學習。每周五下午,能到支部學習的黨員,都參與規定的“集中學習”。
“我才找到工作,之前黨支部領導多次關心我工作的問題,現在終于解決好了。這幾天晚上,睡覺前我一般都要看一兩頁黨章的書,雖記不住原文,但是還是有新的領悟的。”43歲的黨員向香馳這樣說。他現在幫人開車,工作很累,但也按要求在認真學習。
如何讓少有時間參加組織活動的黨員不耽擱“集體學”的課程,社區黨委想了個好辦法:開通微信公眾平臺,黨員遠距離參加活動;發微信、拍微視頻,黨員事后補充學。“我在成都打工,看到支部的微視頻,我很感動。支部快遞的書,我也已收到了,我要好好學,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認真學好。”流動黨員小吳在微信語音里這樣說。
關愛,黨組織用心顯“真情”
作為城市社區的黨組織,該社區一直把“服務”二字牢記心間,尤其是對老年人的關心關愛,讓這個改制企業特別多的社區居民真切感受到了黨組織的溫暖。
“昨天,我才吃完社區陳主任送來的粽子。社區的粽子特別香,比我老家達州的好吃多了。社區領導想得很周到,讓我這個無兒無女的在端午節吃上了粽子,我很開心!”65歲的張清竹感激地說。他系孤寡老人,也沒住房,吃低保,租房住,是社區的困難戶。但在端午前,社區黨委組織了“包粽子送粽子”這一活動,很得人心。
“我們包的粽子里面,有紅棗、鮮肉、火腿、花生,十多個人干了一天,送給困難群眾,他們吃著高興,我們心里也高興。”70歲的老黨員伍水生參與了這次包粽子的義務活動,談起初衷,他還補充說:“黨組織不能丟下困難群眾,他們的日子過得不好,黨組織和黨員臉上就無光彩。如何包好粽子,我們是認真討論過的。”
社區黨委如何凝聚人心?該社區抓住機遇搞的“包粽子送粽子”活動,以此踐行“兩學一做”,成效很好。
據悉,該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已經開始試運作,社區的老人們可以來喝茶、打牌、下棋,中午還可以在伙食團吃飯,還有8個房間可供休息,均可享受低償服務,玩上一天不嫌悶。
“社區工作要緊緊依靠群眾,社會穩定是大事。黨內要關懷,群眾也要關心、關愛。否則,社區工作就難以開展,因為群眾對我們的工作,是有一把稱來稱量的。”唐應萍這樣說。
抓安全,黨員“火眼金睛”預警早
“如果不是及時發現,這個堡坎說不定就會發生壓死人的事情!”蔬菜公司里面的住戶老范說。
5月21日中午,大風大雨很是煞人。60歲的黨員羅杰剛出門看有無大樹吹倒,沒想到剛出門就看見大梯步中間那一段有一個地方的堡坎,因日曬久了,突然遇大雨浸泡,已經開始垮塌。他馬上打電話給社區書記、主任,半小時內,那兒就拉上了警戒線,寫明了標志提醒牌,老羅還在路口自告奮勇地當上了“警戒員”。
“走這條路上學的學生有二三十人,不及時警示不行哦!萬一走到中間,突然遇上垮塌,那就會出大事兒哦!”老羅談起那天當“警戒員”的事,還記憶猶新。
這位老黨員,頭發花白,但“黨心鮮紅”,他于去年帶領3名老黨員,還成功撲滅了家屬樓后可能引發山火的火苗,疏通了堵了一個多月的家屬樓下水道。
“在該社區,像這樣的黨員還很多,他們都把安全放在心上,時時刻刻都有一雙‘義務眼睛’幫我們預警,社區黨委和群眾,都是有目共睹的。”社區黨委委員劉美束這樣說。
“再過一會,食品公司改制企業家屬樓前的下水道就疏通了,今天工人們正在忙著和幾個黨員志愿者干活。汛期來臨,黨員李大娘發現的這一問題,沒等多久就解決好了。”社區網格員吳艷華說。
據悉,今年上半年以來,靠著黨員“火眼金睛”來提前預警,該社區已經成功處置了可能引發火災、山體滑坡、房屋和道路垮塌等各類安全隱患6件。
“‘兩學一做’,關鍵在‘做’。我們的黨員將‘火眼金睛’常態化,從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社區的安全工作,將更有保障。”社區主任陳洋介紹說。
作者: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委組織部 滕德銀
136—8428--3401
2016.6.17
請掃描攀西商界網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