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商界網報道(攀枝花市建材家居設計裝飾行業商會 供稿)在七一建黨紀念日來臨之際,為重溫三線建設的偉大成就和輝煌歷史,見證先輩們在攀枝花這片熱土留下的豐功偉績,6月16日,攀枝花市建材家居設計裝飾行業商會黨支部組織商會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先后來到“蘭尖故事”博物館、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館(十三幢)開展“傳承三線精神,重走礦山路"主題黨日活動。
當天一大早,黨員們和入黨積極分子來到了攀枝花“城市原點廣場",看到手拿拐杖的常隆慶、肩挑背馱的馬幫、友善和藹的彝族同胞的銅像,把攀枝花開發初期的原始風貌刻畫得惟妙惟肖。看到翻山越嶺的測量員、斜挎書包的小姑娘、揮汗爐前的煉鋼工人,一組組群雕,還原了三線建設時期生產生活場景。整個“城市原點廣場”立體呈現了熱火朝天的三線建設場面,向我們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戰天斗地、艱苦創業的歷史。大家聆聽了講解員關于攀枝花市歷史發展的介紹,從“七戶人家一棵樹”的“攀枝花村”到攀枝花鐵礦的勘探,從三線建設上馬到攀枝花“七一”出鐵,深入了解了攀枝花從“原點”出發到再赴國家戰略的英雄歷程。
參觀完"城市原點"廣場后,講解員帶領大家穿過社區“三線文化長廊”來到“蘭尖故事博物館"。走進博物館,大家被一篇篇寓意深刻的文字記載,一幅幅珍貴照片,一件件歷史實物所吸引。大家仔細觀看,詳細詢問,認真聆聽。大家知道,每一件老物件,每一張老照片的背后都蘊藏著一段感人的故事,訴說著那段火紅的歲月,見證了先輩們的感人事跡和輝煌歷史。在看到常隆慶、劉之祥兩位地質家的文字記載后,大家才知道攀枝花的鐵礦發現是兩位地質家在那艱難困苦的年代,千辛萬苦,跋山涉水幾千里到攀枝花勘探到的,他們為攀枝花的開發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攀枝花為了紀念他,在瓜子坪建立隆慶公園、將街道取名隆慶路,這才真正知道隆慶的來歷。看到這些陳舊的展品和照片,仿佛回到了那段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蘭尖故事”是讓建設者奮進的故事,是一個艱苦奮斗的歷史故事。讓一代又一代人聽著故事了解歷史,將“三線"精神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參觀完“蘭尖故事"博物館后,大家來到東區大渡口一棟磚混二層的小樓。小樓掩映在樹木和綠色的植被之間,筆直的灰磚,結實的木窗和老式建筑的圓瓦房頂,這棟地標建筑幽靜中透著一股歲月的滄桑,這里就是攀枝花人耳熟能詳的原渡口建設指揮部招待所(俗稱大渡囗十三棟),也就是今天的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館。這個紀念館主要展現攀枝花開發建設初期,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指導原渡口特區建設的難忘歷史。這座建筑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珍藏著攀枝花建設史上攀枝花那段崢嶸歲月。
走進紀念館展廳,在《裂谷新篇》巨型油畫襯托下,大家看到了當年攀鋼弄弄坪廠區的立體模型傳遞著"艱苦奮斗,勇攀高峰"精神和"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魄。看到了鄧小平在視察后親筆題寫的″這里得天獨厚"的大字,為攀枝花五十多年來承載的開發“國家寶藏"的歷史使命做了最好的詮釋。展廳里從攀枝花早期勘探到獅子山大爆破,從攀枝花建設決策到攀鋼出鐵,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穿越時空照射現實,令大家深受其感。在二樓,作為當年最高級別的接待中心和″三線建設"的最高決策地。大家目睹了當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攀枝花的簡陋、樸實、艱苦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這里銘記著黨和國家對攀枝花開發建設的重視和關心,見證著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承載著攀枝花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
通過黨日活動,每個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經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和升華,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從思想深處筑牢了共產黨員的信心和建設更加美好攀枝花的決心,大家更加堅定了初心使命,堅定了作為一名黨員的責任擔當。一致認為,攀枝花的今天是老一輩用辛勤的汗水,用艱苦奮斗,戰天斗地的犧牲精神換來的,歷史不會忘記,國家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們絕不忘記。是他們,用一個個熱血故事,塑造出了不朽的三線精神。大家表示,這次主題黨日活動是一次難忘的精神洗禮,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沿著攀枝花建設者的足跡,不負使命,勇于擔當,奮勇前進,把攀枝花建設得更加美好。(吳光金)
審核:熊毅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攀西商界網報道(攀枝花市建材家居設計裝飾行業商會 供稿)在七一建黨紀念日來臨之際,為重溫三線建設的偉大成就和輝煌歷史,見證先輩們在攀枝花這片熱土留下的豐功偉績,6月16日,攀枝花市建材家居設計裝飾行業商會黨支部組織商會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先后來到“蘭尖故事”博物館、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館(十三幢)開展“傳承三線精神,重走礦山路"主題黨日活動。
當天一大早,黨員們和入黨積極分子來到了攀枝花“城市原點廣場",看到手拿拐杖的常隆慶、肩挑背馱的馬幫、友善和藹的彝族同胞的銅像,把攀枝花開發初期的原始風貌刻畫得惟妙惟肖。看到翻山越嶺的測量員、斜挎書包的小姑娘、揮汗爐前的煉鋼工人,一組組群雕,還原了三線建設時期生產生活場景。整個“城市原點廣場”立體呈現了熱火朝天的三線建設場面,向我們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戰天斗地、艱苦創業的歷史。大家聆聽了講解員關于攀枝花市歷史發展的介紹,從“七戶人家一棵樹”的“攀枝花村”到攀枝花鐵礦的勘探,從三線建設上馬到攀枝花“七一”出鐵,深入了解了攀枝花從“原點”出發到再赴國家戰略的英雄歷程。
參觀完"城市原點"廣場后,講解員帶領大家穿過社區“三線文化長廊”來到“蘭尖故事博物館"。走進博物館,大家被一篇篇寓意深刻的文字記載,一幅幅珍貴照片,一件件歷史實物所吸引。大家仔細觀看,詳細詢問,認真聆聽。大家知道,每一件老物件,每一張老照片的背后都蘊藏著一段感人的故事,訴說著那段火紅的歲月,見證了先輩們的感人事跡和輝煌歷史。在看到常隆慶、劉之祥兩位地質家的文字記載后,大家才知道攀枝花的鐵礦發現是兩位地質家在那艱難困苦的年代,千辛萬苦,跋山涉水幾千里到攀枝花勘探到的,他們為攀枝花的開發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攀枝花為了紀念他,在瓜子坪建立隆慶公園、將街道取名隆慶路,這才真正知道隆慶的來歷。看到這些陳舊的展品和照片,仿佛回到了那段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蘭尖故事”是讓建設者奮進的故事,是一個艱苦奮斗的歷史故事。讓一代又一代人聽著故事了解歷史,將“三線"精神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參觀完“蘭尖故事"博物館后,大家來到東區大渡口一棟磚混二層的小樓。小樓掩映在樹木和綠色的植被之間,筆直的灰磚,結實的木窗和老式建筑的圓瓦房頂,這棟地標建筑幽靜中透著一股歲月的滄桑,這里就是攀枝花人耳熟能詳的原渡口建設指揮部招待所(俗稱大渡囗十三棟),也就是今天的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館。這個紀念館主要展現攀枝花開發建設初期,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指導原渡口特區建設的難忘歷史。這座建筑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珍藏著攀枝花建設史上攀枝花那段崢嶸歲月。
走進紀念館展廳,在《裂谷新篇》巨型油畫襯托下,大家看到了當年攀鋼弄弄坪廠區的立體模型傳遞著"艱苦奮斗,勇攀高峰"精神和"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魄。看到了鄧小平在視察后親筆題寫的″這里得天獨厚"的大字,為攀枝花五十多年來承載的開發“國家寶藏"的歷史使命做了最好的詮釋。展廳里從攀枝花早期勘探到獅子山大爆破,從攀枝花建設決策到攀鋼出鐵,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穿越時空照射現實,令大家深受其感。在二樓,作為當年最高級別的接待中心和″三線建設"的最高決策地。大家目睹了當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攀枝花的簡陋、樸實、艱苦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這里銘記著黨和國家對攀枝花開發建設的重視和關心,見證著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承載著攀枝花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
通過黨日活動,每個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經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和升華,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從思想深處筑牢了共產黨員的信心和建設更加美好攀枝花的決心,大家更加堅定了初心使命,堅定了作為一名黨員的責任擔當。一致認為,攀枝花的今天是老一輩用辛勤的汗水,用艱苦奮斗,戰天斗地的犧牲精神換來的,歷史不會忘記,國家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們絕不忘記。是他們,用一個個熱血故事,塑造出了不朽的三線精神。大家表示,這次主題黨日活動是一次難忘的精神洗禮,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沿著攀枝花建設者的足跡,不負使命,勇于擔當,奮勇前進,把攀枝花建設得更加美好。(吳光金)
審核:熊毅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