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創新傳播方式與手段,讓公眾充分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
“火車進站時,為什么旅客必須站在安全黃線以外?”“大家看,現在呈現的這個現象就是靜電”……前不久,天津市寶坻區科協把科普大篷車開到了史各莊鎮衛國莊村,向群眾普及科學知識。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許多地方的科普工作者深入社區街道、田間地頭,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一些地方面向社區居民,開設趣味橫生的科普小課堂。這些接地氣的活動,打通科學普及的“最后一公里”,深受群眾的歡迎。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一個國家的創新水平,與全體勞動者的科學素質密切相關。近現代以來的科技創新歷程表明,科學普及既是生產力水平提高的“加速劑”,也是科學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的“催化劑”。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文化,推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的融合,培養創新后備人才,“科普之翼”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近年來,我國科普能力建設成效顯著,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從2020年的10.56%提升到2022年的12.93%,科普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支撐。
同時也要看到,與公眾不斷增長的需求相比,科普還存在城鄉、區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些地方的基層科普設施較為短缺、服務能力相對薄弱。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創新傳播方式與手段,讓公眾充分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
要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切實提升基層科普能力。做好基層科普工作,需要健全的體系、平臺和隊伍支撐。《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對實施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作出全面部署,很多地方也在實踐中探索基層科普的新模式。要總結這些經驗,有效整合區域優質資源,在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等方面多下功夫,共建共享科普平臺。在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既要想方設法強化專職科普隊伍,也要發揮好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愛好者的作用,推動科技志愿服務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
還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平臺,不斷豐富科普形式。當前,科普正由單一的線下活動向線上線下結合、數字化智能化融合的方向發展。不少科研機構、科普達人以短視頻等新渠道、新形式參與科普事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入推進科普信息化發展,有助于補齊科普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進一步加大網絡優質科普資源供給,豐富科普作品的形態和傳播渠道,將有效幫助公眾在深度體驗和互動中持續提升自身科學素質。
原標題:《人民日報:打通科學普及“最后一公里”》
來源:人民日報
審核:熊毅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創新傳播方式與手段,讓公眾充分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
“火車進站時,為什么旅客必須站在安全黃線以外?”“大家看,現在呈現的這個現象就是靜電”……前不久,天津市寶坻區科協把科普大篷車開到了史各莊鎮衛國莊村,向群眾普及科學知識。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許多地方的科普工作者深入社區街道、田間地頭,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一些地方面向社區居民,開設趣味橫生的科普小課堂。這些接地氣的活動,打通科學普及的“最后一公里”,深受群眾的歡迎。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一個國家的創新水平,與全體勞動者的科學素質密切相關。近現代以來的科技創新歷程表明,科學普及既是生產力水平提高的“加速劑”,也是科學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的“催化劑”。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文化,推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的融合,培養創新后備人才,“科普之翼”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近年來,我國科普能力建設成效顯著,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從2020年的10.56%提升到2022年的12.93%,科普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支撐。
同時也要看到,與公眾不斷增長的需求相比,科普還存在城鄉、區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些地方的基層科普設施較為短缺、服務能力相對薄弱。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創新傳播方式與手段,讓公眾充分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
要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切實提升基層科普能力。做好基層科普工作,需要健全的體系、平臺和隊伍支撐。《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對實施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作出全面部署,很多地方也在實踐中探索基層科普的新模式。要總結這些經驗,有效整合區域優質資源,在健全基層科普服務體系、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等方面多下功夫,共建共享科普平臺。在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既要想方設法強化專職科普隊伍,也要發揮好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愛好者的作用,推動科技志愿服務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
還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平臺,不斷豐富科普形式。當前,科普正由單一的線下活動向線上線下結合、數字化智能化融合的方向發展。不少科研機構、科普達人以短視頻等新渠道、新形式參與科普事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入推進科普信息化發展,有助于補齊科普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進一步加大網絡優質科普資源供給,豐富科普作品的形態和傳播渠道,將有效幫助公眾在深度體驗和互動中持續提升自身科學素質。
原標題:《人民日報:打通科學普及“最后一公里”》
來源:人民日報
審核:熊毅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