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科技競爭已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焦點,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環節,是支撐經濟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關鍵,愈發受到各主體的重視。那么什么是科技成果轉化?轉什么?怎么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以下簡稱“《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第二條規定,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而科技成果轉化則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中,根據科技成果研究性質,將科技成果劃分為基礎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成果和發展工作成果三大類。科技成果轉化指科技成果(主要指應用研究成果)流動與演化的過程,包括“轉”和“化”兩個部分。
主要描述科技成果在政府管理部門、科技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多元主體的作用下,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技成果供給方向企業、相關科研機構衍生企業等科技成果需求方流動的過程。其中:
政府管理部門:作為強有力的價值推動者,通過宏觀規劃、政策引導扶持等方式,為科技成果轉化各主體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和協調;
科技中介機構:作為價值編排的第三方組織,扮演著橋梁和紐帶的角色,通過搭建對接平臺,為供需雙方提供資源匹配、技術支撐等服務,促進提升科技成果“轉”的效率;
金融機構:為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提供貸款等金融支持,并發揮金融投資在科技成果評價中的作用。
主要描述科技成果在供給方內部被深度再開發和應用的過程,具體包括小試、中試、產品化、商品化和產業化等階段,該過程中伴隨著技術擴散和技術創新。
根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科技成果轉化主要包含6種方式:
1、自行投資實施轉化
2、向他人轉讓該科技成果
3、許可他人使用該科技成果
4、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
5、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
6、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
各種科技成果轉化方式,都有自身特點。《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21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顯示,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額為96.6萬元,其中作價投資平均合同金額最高,為1335.4萬元,是轉讓方式平均合同金額的27.5倍,是許可方式平均合同金額的12.1倍。
圖片來源:創新溫州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全過程的“最后一公里”,成果轉化是否順利,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技創新的成敗。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最終采用哪種形式進行轉化,科研人員始終是最為重要的推動者,而人才激勵、資金支持、中介支持這科技成果轉化三要素都不可或缺。
來源:廈門科易網
審核:熊毅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當前,科技競爭已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焦點,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環節,是支撐經濟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關鍵,愈發受到各主體的重視。那么什么是科技成果轉化?轉什么?怎么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以下簡稱“《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第二條規定,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而科技成果轉化則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中,根據科技成果研究性質,將科技成果劃分為基礎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成果和發展工作成果三大類。科技成果轉化指科技成果(主要指應用研究成果)流動與演化的過程,包括“轉”和“化”兩個部分。
轉——科技成果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轉移
主要描述科技成果在政府管理部門、科技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多元主體的作用下,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技成果供給方向企業、相關科研機構衍生企業等科技成果需求方流動的過程。其中:
政府管理部門:作為強有力的價值推動者,通過宏觀規劃、政策引導扶持等方式,為科技成果轉化各主體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和協調;
科技中介機構:作為價值編排的第三方組織,扮演著橋梁和紐帶的角色,通過搭建對接平臺,為供需雙方提供資源匹配、技術支撐等服務,促進提升科技成果“轉”的效率;
金融機構:為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提供貸款等金融支持,并發揮金融投資在科技成果評價中的作用。
化——科技成果發生“質”的變化
主要描述科技成果在供給方內部被深度再開發和應用的過程,具體包括小試、中試、產品化、商品化和產業化等階段,該過程中伴隨著技術擴散和技術創新。
根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科技成果轉化主要包含6種方式:
1、自行投資實施轉化
2、向他人轉讓該科技成果
3、許可他人使用該科技成果
4、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
5、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
6、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
各種科技成果轉化方式,都有自身特點。《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21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顯示,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額為96.6萬元,其中作價投資平均合同金額最高,為1335.4萬元,是轉讓方式平均合同金額的27.5倍,是許可方式平均合同金額的12.1倍。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全過程的“最后一公里”,成果轉化是否順利,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技創新的成敗。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最終采用哪種形式進行轉化,科研人員始終是最為重要的推動者,而人才激勵、資金支持、中介支持這科技成果轉化三要素都不可或缺。
來源:廈門科易網
審核:熊毅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