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親女孩抱怨男子太吝嗇
- 發表人: 2016/2/1 20:35:20
- 1月15日上午,家住炳草崗的周先生在父母的要求下去相親,雙方約在某咖啡店見面,聊得也挺愉快。到午飯時間,周a先生提出請女孩吃飯,女孩說先去超市買點面包,然后去逛攀枝花公園。
? ?周先生心想,這次遇到好姑娘了,還懂得勤儉持家。于是,他帶著女孩去買了面包和零食,并陪她在攀枝花公園逛到下午4點過。此后,周先生準備帶著女孩去吃晚飯,卻遭到拒絕,對方說他一點不懂女生的心思,吝嗇、不夠細心,以后也不需要再聯系了。周先生很郁悶,明明是她主動要求吃面包、逛公園,咋就成了自己不懂女生心思了呢?(記者 周翼)
-
-
- 南山片區為何停水40小時?
- 發表人: 2016/2/1 20:33:03
- 1月29日上午,本報熱線接到攀鋼南山片區數位居民反映,南山片區自1月27日停水至今近40小時,居民再次生活受到極大影響,希望相關部門能盡快解決問題,恢復正常供水。
? ?記者隨后對此進行了采訪。
? ?目擊:自來水時斷時續、
? ?當日13時20分,記者來到攀鋼南山片區南山中街1號6棟,在一樓張先生家廚房看到,水管流出來的水細如小拇指,而且時斷時續,很不穩定。記者隨后來到南山中街26號二樓周女士家,打開水龍頭,沒有水流出來。在她家廚房地面上,三個水桶裝滿了水。周女士說,這些水是從太陽能熱水器里放下來的,她們一家人這幾天的吃用就靠這些水。
? ?據了解,攀鋼南山片區有90多棟住宅樓,此次停水給1萬多人的生活造成影響。
居民:停水近40個小時
? ?周女士說,1月27日上午開始家里自來水的水壓就不正常,斷斷續續來水,擰開水龍頭,有時候會流出一丁點兒水。她到樓下單元門前和小區仔細看了一遍,沒發現張貼有停水的通知,她判斷這可能是臨時停水,可是到了晚上還是沒水。“家里一點存水都沒有,只能把太陽能熱水器的水放出來應急。”
? ?南山中街27棟26號的曾女士說,1月27日上午,自來水還能放出來一點點,接滿一桶水至少兩個小時,到了晚上8點左右,水管里一點水都放不出來了,至今已經快40個小時了。由于事先沒有通知,小區居民毫無準備,無法做飯、洗漱,生活受到影響,居民們向多個部門反映,卻沒有得到明確答復。
? ?當天中午,消防部門組織向該片區送水。
? ?攀鋼生活服務公司:
? ?停用加壓泵站所致
? ?居民們反映,南山片區的水費是由攀鋼生活服務公司花城物業中心收取的。對此,記者聯系了花城物業中心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他很忙,不便接受采訪,要求記者與攀鋼生活服務公司聯系。
? ?記者隨后致電攀鋼生活服務有限公司調度室,一工作人員表示,攀鋼南山片區是由炳草崗水廠供水,由于市水務(集團)公司節約成本,停用了加壓泵站,導致自來水無法輸送到高位水池,才造成南山片區停水。
? ?市水務(集團)公司:
? ?加壓泵站出現故障
? ?隨后,記者來到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一負責人回應稱,炳草崗水廠承擔著渡口片區、仁和片區以及南山片區等地的供水任務,一直以來都在正常供水。攀鋼南山片區屬于二次供水范疇,由于攀鋼生活服務公司自備的加壓泵站出現了故障,無法將自來水輸送到高位蓄水池,導致攀鋼南山片區停水。為保障 ? ? 居民用水,市水務(集團)公司已調整了供水機組、增大供水負荷以及管網供水壓力,直接將自來水輸送到高壓蓄水池,該片區很快就能恢復供水。
? ?該負責人還表示,經協調,攀鋼生活服務公司承諾在5天內修復加壓泵站。
? ?據了解,1月29日晚上6時左右,攀鋼南山片區已恢復供水。
-
-
- 家長微信群發紅包 老師到底該不該搶引發熱議
- 發表人: 2016/1/30 23:12:25
- 贊同
1、師生交流方式應順應潮流
2、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3、就是一種游戲,金額都不大
4、活躍氣氛,調動群里家長積極性
折中
應注意把握兩個原則
1、要看金額大不大,不能把娛樂整變了味
2、要懂得甄別這樣的師生互動是為了增進彼此感情,還是有些同學想借此建立與老師的某種私人關系,如果是第二種,就需要回避
反對
1、金額再小也是錢,收了有違師德
2、老師不準收禮,任何形式都不行
3、應銘記“防微杜漸”,不搶為好
4、容易形成親疏有別的師生關系,有失教育公平。
老師該不該收學生和家長的紅包?回答一定是一致的:當然不該!
那微信群里發的幾毛幾塊的微信紅包,老師又該不該搶呢?
這個問題最近讓成都一位高校教授糾結了半天——不搶吧,覺得學生不過是借此形式表達祝福、金額又很小,會不會顯得自己太過古板?搶吧,畢竟也是真金白銀,算不算有違師德?
記者調查發現,這樣的情景并不少見,記者采訪了成都多所高校的教授、中小學老師、校長,以及參加省“兩會”的政協委員,他們觀點鮮明地分為兩派,不過,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老師最好不收紅包,否則可能會因為跟某些學生互動多一些,跟某些學生互動少一些,就形成親疏有別的師生關系,這樣將有失教育公平。
現象
高校教授:并不排斥 也很糾結
王老師(化名)是成都某高校的一位教授。雖然微信紅包流行了很久,但因為自己并不善于用智能手機,微信也不常用,所以直到最近才發現微信居然還有“發紅包”這樣一項功能。
他回想說,自己和微信紅包打過3次交道。第一次是去年圣誕節時,課后一名學生過來打趣地問道,老師你為啥不給我們發紅包喃?他才第一次知道了微信發紅包這件“新事物”。今年元旦節,有兩名學生給他發來了“新年快樂”的微信紅包,一個不到1塊錢、另一個也只有1塊多一點,兩個加起來不到2塊錢。因為自己不懂得如何發紅包,所以這兩塊錢他也沒能給學生發回去。
王老師說,他從內心里并不排斥,因為這是學生對他表達新年祝福的方式。“這樣比較活潑,等我學會了也一定會給學生發。”但在和其他老師討論后,他變得有些糾結了,“有些老師認為盡管金額小但也是錢,收了就有違師德”。
“我們班的家長群一般都是我先發紅包,然后家長們才跟著發。”成都某小學一李姓老師介紹說。李老師說,班上的家長群一向比較冷清,自己偶爾在里面發一發紅包,只為活躍氣氛,無論是她還是家長,每一次金額都不會超過10元,這樣大家搶到的,也不過幾分錢到幾元錢不等。“一年來,我發出去的紅包遠遠比我搶到的多,很多時候我都只發不搶,群里活躍起來了,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而且也沒有家長向我單獨發過紅包。”
看法
大學老師:偶爾為之 注意把握
那么,對王老師遇到的問題,其他老師怎么看呢?
記者就此采訪了五位高校教授,其中三位表示在微信群里搶、發紅包“能夠接受”、“可以參與”,認為這種新的交流方式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但都強調不宜太過頻繁,偶爾為之就好。
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譚平認為,師生之間不應有不當的經濟往來,但微信群搶紅包就是一種游戲,金額都不大,在日常交往中,“搶紅包”作為一項娛樂活動,是可以接受的,“除了講究師道尊嚴這種嚴肅的師生關系,在網絡時代,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方式也應該順應潮流的發展。”
“我自己很少去搶微信群里的紅包,主要是因為沒有時間。”譚平說,當然,教師在參與搶、發紅包時,也應注意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要看金額大不大,雖然微信紅包有限額,大家在發紅包時,一般金額也不會太大,但老師還是要注意不能把娛樂整變了味;第二,老師要懂得甄別這樣的師生互動是為了增進彼此間的師生感情,還是有些同學想借此建立與老師的某種私人關系,如果是第二種,就需要回避,“老師對待所有學生都應該一視同仁,不能因為跟某些學生互動多一些,跟某些學生互動少一些,就形成親疏有別的師生關系,這樣將有失公平。”
原則
學校校長:審慎為好 最好不搶
在省政協委員、巴中龍泉外國語學校校長李永富看來,微信是一種新的溝通方式,在微信群里搶、發紅包也是一種交流,它的金額很小,就是讓大家在空閑的時候取個樂,如果不是以獲取金錢為目的,就不會反對,不過老師在參與時還是要審慎,不能違反相關規定。
同樣,成都某小學副校長也表示,微信群搶紅包是一劑生活的調味品,“在群里,紅包發出來是給所有人的,不分教師、家長、學生的身份,是公眾的東西,‘搶’體現了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該副校長說,群里的微信紅包金額不大,老師不僅在“搶”,更在“發”,大家有“發”有“搶”,玩得開心,就是圖個樂。
最后該副校長還是建議,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在家長和學生群里,老師最好還是不要參與這項“游戲”。也有成都某小學校長明確表示,學校“三不”鐵律之一——老師不準接受家長錢物,任何形式都不行。此外,一位高校教授也不主張老師在學生、家長群里參與搶紅包。他說,自己一般只在家人、朋友的微信群里搶、發紅包,學生群則從來不參與,“‘紅包’二字畢竟是個敏感詞,即便在微信群里,大部分人都只當它是一個游戲,但教師還是回避比較好,免得引起誤會。”
成都商報實習記者 張瑾
紅包不在大小 問題不在錢上
成都商報評論員 朱達志
微信的普及,讓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愈發便捷高效。而現在玩微信的人,很少不知道、不涉及微信紅包的。在群里搶紅包、發紅包,不僅是一種時尚,而且已成為一種新風俗。既然已是蔚然成風,那么在形形色色的師生、家長群里,教師可不可以“與民同樂”,加入到發紅包、搶紅包的行動中呢?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如今社會越來越開放,大家的觀念也早已今非昔比了。誠然,微信群里發紅包、搶紅包,數額雖小卻也不無刺激,大家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主要也就圖個開心。何況還可以活躍群里氣氛,“說正事”前發個紅包,可以調動大家參與討論的積極性。雖然微信紅包里裝的也是真金白銀,但誰也沒把它當多大一回事,不指望靠它“發財”,也不擔心發了紅包、少搶了幾毛就“破產”。
但是,什么事都不能絕對,啥事都有例外。教師在師生、家長群里參與搶紅包(也包括發紅包),雖然也是數額極小,遠扯不上“行賄受賄”“收受禮金”,但畢竟不妥當。
其一,教師終歸是有師道尊嚴的,潔身自好才能受到尊重。紅包雖小也是紅包,具備鮮明的標簽意義。你領了家長甚至學生的紅包,你們之間就“親密無間”了,必要的敬畏感也將隨之蕩然無存。說實話,這并不是最有利于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理想狀態。
其二,師生群、教師家長群,畢竟不是朋友群、家人群、同事群、工作群,在其中發紅包、搶紅包當然有圖樂子、融氣氛的因素在,但還是要考慮群中所有家長和學生的個體感受。他們中當然有相當多的人喜歡發紅包和搶紅包,但也不能排除有相當多的人并不好這口,那么基于教師和學生、教師和家長之間某些特殊且微妙的關系考慮,他們或許會被并不情愿地裹挾進發搶紅包的“狂歡”中。
其三,學生,尤其是中小學學生之間的金錢游戲,雖然也是無傷大雅,但畢竟不值得鼓勵。而教師在師生群甚至家長學生同在的群里發搶紅包,難免刺激學生和家長的攀比心理,自身也不一定能百分之百跳出人情世故的氛圍之中,有意無意地在學生中分出親疏遠近。
當然,這里說的只是在群里公開發搶紅包,并不包括點對點的授受行為,那絕對是違規甚至違法之舉。
-
-
- 朋友圈曬霧霾照片,真不是黑北京
- 發表人: 2016/1/29 22:44:24
? ?真正的勇士,不僅敢于直面灰白的天空,更要有將其上傳朋友圈“曬慘”的勇氣。
在電影《人間小團圓》的開頭,曾志偉反復念叨著“吸氣、憋住、再呼氣”。我敢打賭,如果曾志偉這兩天在北京,他肯定不會這么干。
霧霾深重,何以解憂,唯有朋友圈。真正的勇士,不僅敢于直面灰白的天空,更要有將其上傳朋友圈“曬慘”的勇氣。這些天,祖國“半壁江山”的人們靠霧霾怒刷存在感,新一屆“朋友圈杯霧霾大賽”開始了。
但這無非是一種聊以自慰的心理按摩。當憤怒也驅散不了霧霾,當不堪重負的肺,遇上堅硬的空氣治理現實,除了調侃,貌似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正如有人說的,面對霧霾天,幽默是最好的靈丹妙藥,教會人們苦中作樂。
這樣的景觀,在6、7月份的股災中也見過。用娛樂來點化痛苦,用解構來對抗無奈,是新時期人們get到的新技能。不管有沒有用,至少在呼吸成為一種痛的日子里笑一笑,終歸是不壞的。而那件把霧霾做成板磚的行為藝術,則像一個絕佳的隱喻:治理不好霧霾,或許只有板磚奉上。這無疑也匯集出一股民意潮水,倒逼政府治霾提擋加速。
眼下,京津冀聯合治污已達共識,責任一再被明確,尤其是,在《北京市大氣污染條例》頒布后,一系列治污“組合拳”被打出,告別黃標車、無煤化、落后產能淘汰升級等措施有序進行,應該說,這些措施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考慮到空氣治理的滯后性,以及霧霾反復的現實,要想達到2017年“使全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的目標,或許還需相關部門做出更多努力。
我們做不到廣場舞大媽那樣,在重霾中起舞,也做不到像天真爛漫的孩子那樣,寫出“出賣我的霾”,“把美麗的天空換回來”這樣的詩句,只能在朋友圈里吐吐槽、取取暖。本質上,在朋友圈“曬”霧霾,切中了這個時代的隱秘心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財務自由并不是唯一的人生目標,清新的空氣,健康的體魄,輕松愉快的心情,同樣重要。
城市化當然不是田園牧歌,但也絕不能是重霾鎖城。半個多世紀前的倫敦霧霾事件,讓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臺,英國繼而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戰略,以此使其國民免于霧霾侵擾。對比眼下,我們的空氣治理,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
? 新京報 真希望,若干年后,當我們望著窗外的清風朗月,在朋友圈翻看今天的霧霾照片時,能夠一笑出門,將那灰白歲月,盡付于如煙往事。
? ?真正的勇士,不僅敢于直面灰白的天空,更要有將其上傳朋友圈“曬慘”的勇氣。
在電影《人間小團圓》的開頭,曾志偉反復念叨著“吸氣、憋住、再呼氣”。我敢打賭,如果曾志偉這兩天在北京,他肯定不會這么干。
霧霾深重,何以解憂,唯有朋友圈。真正的勇士,不僅敢于直面灰白的天空,更要有將其上傳朋友圈“曬慘”的勇氣。這些天,祖國“半壁江山”的人們靠霧霾怒刷存在感,新一屆“朋友圈杯霧霾大賽”開始了。
但這無非是一種聊以自慰的心理按摩。當憤怒也驅散不了霧霾,當不堪重負的肺,遇上堅硬的空氣治理現實,除了調侃,貌似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正如有人說的,面對霧霾天,幽默是最好的靈丹妙藥,教會人們苦中作樂。
這樣的景觀,在6、7月份的股災中也見過。用娛樂來點化痛苦,用解構來對抗無奈,是新時期人們get到的新技能。不管有沒有用,至少在呼吸成為一種痛的日子里笑一笑,終歸是不壞的。而那件把霧霾做成板磚的行為藝術,則像一個絕佳的隱喻:治理不好霧霾,或許只有板磚奉上。這無疑也匯集出一股民意潮水,倒逼政府治霾提擋加速。
眼下,京津冀聯合治污已達共識,責任一再被明確,尤其是,在《北京市大氣污染條例》頒布后,一系列治污“組合拳”被打出,告別黃標車、無煤化、落后產能淘汰升級等措施有序進行,應該說,這些措施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考慮到空氣治理的滯后性,以及霧霾反復的現實,要想達到2017年“使全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的目標,或許還需相關部門做出更多努力。
我們做不到廣場舞大媽那樣,在重霾中起舞,也做不到像天真爛漫的孩子那樣,寫出“出賣我的霾”,“把美麗的天空換回來”這樣的詩句,只能在朋友圈里吐吐槽、取取暖。本質上,在朋友圈“曬”霧霾,切中了這個時代的隱秘心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財務自由并不是唯一的人生目標,清新的空氣,健康的體魄,輕松愉快的心情,同樣重要。
城市化當然不是田園牧歌,但也絕不能是重霾鎖城。半個多世紀前的倫敦霧霾事件,讓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臺,英國繼而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戰略,以此使其國民免于霧霾侵擾。對比眼下,我們的空氣治理,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真希望,若干年后,當我們望著窗外的清風朗月,在朋友圈翻看今天的霧霾照片時,能夠一笑出門,將那灰白歲月,盡付于如煙往事。
-
-
- 紀委辦案豈容“菩薩心腸”
- 發表人: 2016/1/29 22:41:37
- ? “市紀委‘菩薩心腸’太重,監督執紀問責不嚴。2013年以來沒有查辦一起大要案,也沒有向司法機關移送一件縣處級干部案件”。日前,安徽省委第七巡視組在向池州市反饋巡視情況,巡視組組長張正耀指出。
池州市紀委之所以“2013年以來沒有查辦一起大要案”,難道是因為當地黨員干部遵章守紀情況良好,當地官場“風情朗月”嗎?恐怕不是。因為市紀委沒查出的問題,省委巡視組卻找到了問題——安徽省委第七巡視組在對池州市巡視反饋中指出:未如實填報個人有關事項問題較多、部分干部檔案年齡填寫混亂、超職數配備干部數量較大……面對如此多的違紀問題,當地紀委卻“心慈手軟”,這看上去十分仁慈,充滿對違紀違法干部的愛護;殊不知,這是對違紀違法行為的袒護,甚至是放縱。當地紀委“心慈手軟”,不僅會褻瀆黨紀國法的嚴肅性,更會放縱一些問題干部變得肆無忌憚,最終在違紀違法的道路上越陷越深。這對問題干部來說,絕不是啥好事。
在不久前召開的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工作座談會上,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強調,“嚴管就是厚愛,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此話不假。要想有效避免一些地方紀檢部門存在“菩薩心腸”,除了通過巡視之外,無疑也要加強追責,強化對一些執紀不嚴的紀檢部門的問責力度,嚴厲追究其“菩薩心腸太重”的“不作為”責任,通過對紀檢部門本身的“嚴管”來發現問題,讓干部及時改正問題,或是懸崖勒馬。有道是,“以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
-
-
- 有些違紀官員注定“過不好年”
- 發表人: 2016/1/29 0:46:06
- ? ?新京報 ?那些涉嫌違法違紀官員們如坐針氈、過不好年,沒有什么好值得同情的。要知道,那些涉貪官員的好日子正是建立在對公共與私人利益的侵犯之上。他們過好了年,肯定會有眾多利益被侵犯的民眾過不好年。
下午還在經濟形勢有關情況吹風會上表態,傍晚就被中紀委通報“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這兩天,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保安落馬的消息,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因“索羅斯唱空中國經濟的言論僅是一家之言”等言論上的頭條還沒撤,就因被查再刷頭條。王保安被查,大概又創造了一項中紀委“秒殺”高官的新紀錄。盡管說,十八大以來,不少高級官員被宣布調查前幾天,都曾出席公務活動,新年“首虎”陳雪楓被查前一天,還參加了洛陽市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等活動,可在新聞吹風會等公開場合亮相后同天被調查,王保安還是第一個。
毫無征兆,卻又遵循著“有腐必肅”邏輯。王保安的落馬,也讓公眾切實感覺到中紀委反腐動作的凌厲,這在以往幾乎難以想象。實質上,比起申維辰、姚木根等,這次對王保安的調查、通報,也能體現出“爭分奪秒”、“不過夜”的緊迫感。而這種緊迫感,能讓社會公眾關注,自然也會讓很多違紀違法官員亂了方寸。
王保安未保,“快”是其落馬的重要看點,但要說其看點僅在于快,則未免有些簡單化了。相信隨著反腐的深入推進及進一步的公開披露,類似“快刀斬亂麻”的操作手法還會不斷刷新,或者從會場上直接帶走、同步通報也未可知。畢竟,何時抓、何時公布,均基于“貪官落馬”這一基本事實。
王保安的落馬,更讓輿論關注的,還有就是年關將近節點上被查。在很多人的潛意識中,歲末年關,已經進入了春節慣有的和家人團圓的歡欣祥和氛圍。
在此時間點上,作為國家統計局“一把手”的王保安被查,勢必也會引發漣漪般震懾效應。身陷囹圄的王保安,顯然是過不好這個年了,他的家人肯定也過不好這個年了,那些與他涉違紀具體情形相關的某些人,同樣會在惶惶然中,難以過好這個年。然而,反腐不會因為馬上就要過年了,就會有所放松,正義也不會因為春節而放緩抵達的步伐。
對其他還在潛伏著的涉貪官員,在年關將近的節點調查王保安,同樣會產生強大的心理震懾。不只是和王保安有牽連的相關人等,這種效應還會輻射到所有涉嫌違紀違法的官員。這個年恐怕對很多人來說,不好過。該來的總會到來,年前不來,年后也許就會到來。
那些涉嫌違法違紀官員們如坐針氈、過不好年,沒有什么好值得同情的。要知道,那些涉貪官員的好日子正是建立在對公共與私人利益的侵犯之上。他們過好了年,肯定會有眾多利益被侵犯的民眾過不好年。
貪官墨吏過不好年,也是正義的昭彰。正義來了,民眾才能安心過年。
-
-
- 對提案抄襲必須零容忍
- 發表人: 2016/1/26 18:38:47
- 1月22日下午,山東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專題記者會舉行。為了杜絕提案抄襲現象的發生,山東省政協開展了“提案查重”工作,并由重點抽查改為全面普查,委托第三方查詢機構對收到的所有提案進行查重。為了讓提案查重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制定了《提案抄襲認定處理暫行辦法》,其中明確了提案抄襲的定義、認定標準和處理方式。
不知何時,抄襲成了一個流行詞:學生抄襲作業、作家抄襲作品、技術人員抄襲論文、專家抄襲學術論文、貪官抄襲悔過書等。提案抄襲雖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真正擺上桌面,尤其是省一級政協為此還專門出臺《提案抄襲認定處理暫行辦法》,這倒是全國首例,這其實也說明,提案抄襲占有很大的市場,必須下大力氣治理了。
政協提案不僅是政協委員的應盡職責,也是反映群眾呼聲和社情民意的直通車。可是抄襲的提案沒有經過調研,不僅代表不了民眾的呼聲,也打撈不起底層的民意,甚至會誤導諸多關系國計民生的政策法規。
可以說,提案抄襲是所有抄襲中危害之最,比無提案更惡劣,必須零容忍。也正因此,對提案抄襲者不妨像山東這樣,出臺必要的辦法、政策予以約束,甚至可以與委員退出機制掛鉤,從而倒逼政協委員盡職履責。
-
-
- 龍箐花園有人砍樹種菜
- 發表人: 2016/1/26 17:51:24
- ? 1月22日,家住龍箐花園小區的業主郭先生打進本報熱線反映,小區個別業主為了種菜,將綠化帶內的植物砍掉,開辟成菜園,破壞小區的環境,希望有關部門管管。
記者當天對此進行了采訪。
? 10多棵小葉榕被砍倒
? 1月22日上午,記者在龍箐花園小區7號住宅樓下看到,住宅樓下有塊綠化帶,里面栽種了10余棵小葉榕及一些黃連翹。其中一棵高約4米,胸徑約12厘米的小葉榕被攔腰砍傷,形成了一個圓圈形的“傷口”。在靠近堡坎處,有兩棵小葉榕被砍掉,枯萎的樹枝堆放在一旁,曾經栽小葉榕的地方已被清理出來開墾成了一塊小菜地,種上了白菜、小蔥等。
記者在3號樓旁看到,這里也有一棵小葉榕被砍掉,倒在綠化帶里。記者走完整個小區發現,有10余棵小葉榕被砍倒,旁邊均是新開墾出的菜地。
? 業主:請有關部門關注
?“這些人真是過分,為了種菜不惜毀掉植物。”小區內一位業主氣憤地說。采訪中,針對個別人破壞植物種菜的行為,不少業主很有意見。
? 小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主說,小區綠化帶及植物屬于廣大業主共有,個別業主破壞植物,就是侵害了其他業主的權益,應該給予處罰。
? 業主劉先生希望有關部門關注此事,為小區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
? ?物業:多次勸說均無效
? ?龍箐花園小區物業公司——愛佳物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整個龍箐花園有27棟住宅樓,1100多戶業主,小區里的植物大多都栽種了8年了,長勢都比較好。從去年6月開始,個別業主為了種菜,將綠化帶里的植物砍掉,物業發現后,多次到現場制止,但物業沒有執法權,無法處理,只能勸說,個別業主根本不聽,仍然我行我素。據物業公司統計,整個小區因為業主種菜而被破壞的植物已經有20多棵了。
? ?這位負責人說,今年雨季,物業將補栽植物,希望業主愛護環境,不要再破壞小區植物。
? ?街辦:將盡快調查處理
? ?隨后,記者將此事反饋給了東區炳草崗街辦城管科。
? ?該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盡快安排人員去調查了解,然后勸說業主清除菜地,恢復綠化帶。
-
-
-
- 湖北:男子旅館住宿 半夜陌生女子直接鉆其被窩
- 發表人: 2016/1/25 14:59:25
- ?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周丹曲嚴)今日,仙桃在漢務工男子劉先生反映,凌晨在漢口火車站下車,被人帶至附近住宿,不料半夜有女子敲門提供特殊服務,他拒絕后,來了3名壯漢,把他身上200多元拿走。
?劉先生54歲,是名建筑工人。今日他介紹,凌晨4點多,他在漢口火車站,下了從鄭州到漢的火車。因次日就要坐火車回仙桃,他準備就近住宿,等天亮了再出發。一位約60歲的婆婆,主動迎上前,稱在附近有旅館,住兩三個小時,只要20元。覺得年齡大的婆婆應該靠得住,他答應了。
?劉先生稱,走了約10分鐘,他被帶到一處破舊的樓房里。剛睡下不到2分鐘,有女子喊著“老鄉”,讓其開門。他開門后,女子直接鉆進其被窩,稱可以提供特殊服務。他拒絕,并讓其出去。女子稱,只要她進門了,就要收費。正欲爭辯時,婆婆帶著3名男子出現了,其中一人手上還拿著木棍。
? 劉先生說,一行人翻看了他的錢包,他請求對方給其留下一張返鄉的車票錢。錢包里共300多元,被拿走了200多元。他也不敢睡覺了,拎著行李就跑到了火車站的一處崗亭處,站了兩個小時,并報警。他說,警方趕到時,旅館已空無一人。
?今日上午9時許,在劉先生的指引下,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該處。這是一片待拆區域,房子雜亂無章。見記者一行走近,兩名約40歲的女子見到劉先生,拔腿就跑,記者上前詢問,她們稱不認識劉先生。“那為何要跑?”她們答不出來。劉先生稱,其中一人,正是前夜鉆其被窩的女子。劉先生認出,在旁邊拎著菜籃的婆婆,正是帶其來此的婆婆。
? 劉先生再次撥打110報警。民警趕到后,已不見婆婆和當事女子身影,但此前出現的另一名女子仍在,她再次跑走,被警方攔下。目前,此事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